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黑龙江省红色研学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冰雪旅游 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多旅游者都忽略了红色研学旅游,游客消 费严重不足,导致红色研学旅游经济发展滞缓。文章基于外部 视角对黑龙江省红色研学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 现其存在的问题:资源整合度低,分布较为分散,游客停留时 间短,经济带动不足。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需为黑龙江省红 色研学旅游规划出合理旅游线路, 以期能促进黑龙江省红色 研学旅游得到全方位 、快速发展, 并为当地居民带来旅游红 利。
关键词:旅游经济,红色研学,旅游线路
引言
研学旅行起源于 16 世纪的英国,随后在美国、欧洲国家、 韩国开始盛行,也被称为“教育旅游”[1]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 重视程度的提高,研学旅行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而红色旅游 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递, 成为了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 途径 。将红色文化与研学旅行结合起来,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另一方面使研学旅行的活动内容更加 丰富 。近几年黑龙江省对红色旅行十分重视, 继国务院颁发 《2016— 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后,黑龙江省也 出台了《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黑龙江省对红色 研学旅游愈发重视,但其旅游发展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其相 关经济发展更是滞后 。本文首先对其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发现其现存问题,并进一步规划出一条红色研学旅游线路,以 期吸引旅游者,拉动经济增长。
一、文献综述
红色研学旅行是研学旅行的衍生, 其并没有官方概念界 定,以往学者对于红色研学旅行的概念界定如下:孙茜[2]学者 认为红色研学旅行是以红色文化为旅游资源, 将教学与旅游 相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王伟年[3]学者认为红色研学旅行是一 种赋含特殊教育的研学旅行方式, 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开展研学旅行,加深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促进红色文化 的传播,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
从过往学者研究来看,有关红色旅游经济的研究比较多, 但研究相对较为浅显, 对于过往红色旅游经济相关文献进行 归纳整理, 发现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以及某个单独地区方 面的研究 。其研究主要包括延安地区有关其红色旅游经济发 展现状研究[4], 区域间旅游经济的差异研究[5][6],旅游经济的影 响因素研究[7][8]。
20 世纪 90 年代,旅游线路成为旅游界关注重点 。旅游线 路是指贯穿若干个旅游区域的旅行线路[9],是旅游资源产品化 的表现形式[10],因而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线路的核心要素,也成 为旅游线路设计的基础和依据[11]。依据以往有关旅游线路的研 究发现,国外较国内的研究更早,国内有关旅游线路的研究更 多集中于旅游线路的优化整合[12]、网络与空间结构[13]等分析 。其研究方法主要是 GIS 工具[14]、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数学模型、多目标的 TPS 模型。
本文根据黑龙江省的红色研学资源, 基于 TSP 模型针对 旅游者最为关心的景点距离 、费用对黑龙江省最具代表的 10 大景点进行优化线路设计, 用红色研学旅游的发展来弥补冰 雪旅游的短板,促进黑龙江省红色研学旅游发展,进而整体拉 动黑龙江省旅游经济。
二、黑龙江省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及经济发展现状
( 一)黑龙江省红色研学资源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因其悠久的革命历史, 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 源,有着良好的红色研学旅游发展条件 。《全国红色旅游景点 景区名录》确定了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 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确定了黑龙江省“红色旅游精 品线路”——“哈尔滨— 阿成— 尚志—海林—牡丹江”。 目前, 黑龙江省有 3 个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9 个建设景点被确定为 “红色旅游景点景区”。《黑龙江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提出要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开展“旅游 + 文化”示范工 程,发展以红色文化为题材的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打造民族文 化特色村镇 。利用好红色研学资源发展,对拉动旅游经济增长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黑龙江省红色研学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2021 年黑龙江省全年共接待游客 1.63 亿人次,接待游客 同比增长 14.23%, 较 2019 年恢复至 75.25%; 旅游收入高达 1345.09 亿,较 2019 年相比恢复至 50.22%。从旅游市场方面分 析,由于受疫情影响,其跨省旅游人数逐年减少,从 2021 年市 场结构分析,以省内旅游者居多,其冰雪游、生态游、康养游发 展最为突出,红色研学旅游被搁置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 一)资源整合度低,分布过于分散
基于最邻近指数分析可知其每个地级市的分布类型是不 尽相同的,有的呈现集聚分布,有的则是均匀分布 。其中绥化 市的最邻近指数 R=0.761 最小,说明其集聚程度最高;其次是 哈尔滨市与大庆市,其集聚程度是略低于绥化市与黑河市,集 聚程度相对较低 。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鸡西市、齐 齐哈尔市其最邻近指数均大于 1.呈现均匀分布,其中双鸭山 市最邻近指数 R=2.781 最大,说明其空间分布最为分散 。黑龙 江省各地级市的旅游资源分布都较为分散,资源整合度低,难 以形成完整的“消费闭环”,其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短板。
(二)游客停留时间短,经济带动不足
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都可带来旅 游消费,黑龙江省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大多都为一些纪念馆,游 客停留时间比较短, 加上大多景区零门票更是无法带动经济 发展,在“游”方面存在滞后 。景区周边都是自然风景景观,不 宜过度开采,其“吃、住、娱、购”等方面都无法发展,人员流动 少,没有其他消费项目,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近年 来,在景点附近新增设了不少餐饮住宿,但受于对景区保护以 及地理位置的约束,其经济发展空间有限,无法带动较大的经 济消费增长。
(三)旅游线路设计,吸引游客,带动消费
因避免红色研学资源的同质性以及突出景点的代表性,选择了 10 个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对其进行编号如下:1.侵华日军 731 部队罪证遗址;2.东北烈士纪念馆;3.伊春北山公园;4.马识途烈士遇难地;5.“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6.瑷珲古城;7.佳木斯市烈士陵园;8.林枫故居纪念馆;9.珍宝岛烈士陵园;10.杨子荣烈士陵园 。我们假设是以自驾游的旅行方式,以高速和非高速公路为主路线, 分别对 10 个主要代表景点进行查询、估算 。其距离矩阵 D 如下:
两个景点之间产生的费用主要包括住宿 、交通 、餐饮,但其住宿与餐饮费用不确定性较大, 则可以将其总费用平均到每个边上,所以其对参观不同景点的次序影响不大 。因此只考虑交通费用对景点次序的影响 。其费用矩阵 C 如下: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距离最短为目标,最短距离是4122km 其参观顺序是 1-2-8-10-5-4-7-3-9-6-1.
以费用最少为目标, 其最少费用为 3662 元, 其参观顺序是 1-2-5-8-10-4-3-7-9-6-1.
将距离与费用目标同时优化,令其惯性权重为 0.5.结果如表所示:
从 表 中 可 以 看 出 满 意 度 最 高 所 对 应 的 景 点 顺 序 是1-2-8-10-5-4-7-3-9-6-1.对应的景点顺序依次是:侵华日军731 部队罪证遗址—— 东北烈士纪念馆——“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林枫故居纪念馆——杨子荣烈士陵园—马识途烈士遇难地——伊春北山公园——佳木斯市烈士陵园—珍宝岛烈士陵园——瑷珲古城——侵华日军 731 部队罪证遗址。
通过对黑龙江省红色研学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 为旅游者提供一条较为优化的旅游线路, 将旅游者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目光转移到红色研学旅游上, 以期带动红色研学旅游经济发展,进而带动整个黑龙江省经济发展。
四、结论与讨论
( 一)结论
本 文 选 取 黑 龙 江 省 红 色 研 学 资 源 为 研 究 对 象, 利 用ArcGIS 空间分析, 综合分析得出了黑龙江省红色研学资源的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红色研学资源在各个地级市之间分布均 衡都较低,呈现出“小集聚、多分散”“两核两带”的空间分布结 构,体现在哈尔滨市、牡丹江市的小集聚以及其他区域的多分 散;选取黑龙江省最具代表的 10 个旅游景点,基于多目标 TSP 模型设计出以目标和费用为最佳目标的旅游线路。
(二)讨论
通过上述对黑龙江省红色研学资源的空间分布分析发 现,红色研学资源分布呈现局部集聚性,黑龙江省红色研学资 源禀赋最高的是革命抗战精神及爱国主义旅游资源, 为促进 黑龙江省红色研学资源开发, 带动黑龙江省红色研学旅游经 济,提出以下建议:
1.注意发挥旅游资源的扩散效应,促进经济发展。首先,对 于已经有红色研学资源发展基础的“两核”集聚区,应加强旅 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培养专业 的红色研学旅游人才,发挥资源的本底效应 。核心资源区与周 边旅游资源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要充分利用核心集聚区资源 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分散的红色研学资源发展,增大核心资 源区的辐射范围 。其次,我们应将注意力转移到旅游冷点区, 加强基础设施及交通区位条件,加强与其他旅游形式的结合, 形成新的红色研学旅游热点区。
2.构建黑龙江省红色研学旅游品牌形象,吸引中小学生目 光 。 目前,黑龙江省的旅游品牌形象比较单一,最为突出的当 属冰雪旅游,其间接限制了黑龙江省其他旅游形式发展 。黑龙 江省拥有许多革命历史文化, 是黑龙江省发展红色研学旅游 的潜在动力, 但其旅游品牌形象在冰雪旅游的映衬下并不突 出,影响力十分薄弱 。所以黑龙江省应该增加对红色研学旅游 的营销,制定发展政策,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增强黑龙江省红色 研学旅游的影响力,将旅游主体放到中小学生,促进红色研学 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3.形成红色研学旅游有机网络。黑龙江省内红色研学资源 分布并不均衡, 在未来应该尽力形成旅游网络弥补各地旅游 资源的不均性 。首先,改善各地级市旅游交通网络,提高冷点 地区红色研学旅游的访问性;其次,加强红色研学资源热点区 与冷点区联系,将其进行捆绑销售,提高冷点区红色研学资源 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曾荣.国内外研学旅行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21(22): 90-92.
[2] 孙茜.基于顾客满意度的红色研学旅游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4(02):27-31.
[3] 王伟年.井冈山红色研学旅行发展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9.40(04):20-27.
[4] 党星.延安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 2015.
[5] 张俊丽,张红,刘妍.社会网络视角下山西省旅游线路优化整合 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01):120-124.
[6] 唐力帆.图论在旅游线路及游览线路设计中的应用[J].水运管 理,1998(10):19-21.
[7] 李维余,刘洪丽,高增安.四川大熊猫旅游资源分布及旅游产品 设计[J].林业经济,2007(10):72-74.
[8] 闵洁.论旅游线路设计中旅游资源(景区、景点)的选取[J].吉林 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24(10):81-82.
[9] 梅燕,尹峙,周正浩.基于随机型搜索寻优算法的文化旅游线路 优化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8.34(15):91-93.
[ 10] 孙勇 , 史春云 ,唐雯雯 , 刘静 . 云南省旅游线路网络与空间结构 特征[J].人文地理,2016.31 (01):147-153+160 .
[ 11] 李渊 , 丁燕杰 , 王德 .旅游者时间约束和空间行为特征的景区 旅游线路设计方法研究[J].旅游学刊,2016.31 (09):50-60 .
[ 12] 刘冰 , 曾国军,彭青 .社会网络视角下旅游线路研究— 以新 疆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 11):101-109 .
[ 13] 王战友 , 李强 ,黄利平 .基于数学模型的旅游线路优化设计[J]. 企业导报,2011( 12):249-250 .
[ 14] 唐耀平,余宏,王文木,刘强 .基于多目标的 TSP 模型在永州市 旅游线路设计中的应 用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 报 ,2011.31 ( 10):154-157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55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