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供给侧改革是否提高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2 14:30: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标之一。采用2014年—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验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关联度。研究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增加企业的创新投入从而提高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与民营企业相比较,国有上市公司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创新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产权性质,供给侧改革,资源配置效率
 
  一、研究背景
 
  自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且成为今后我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推手。但是,要想进一步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关键是这一改革能否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因为,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不仅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甚至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有着各自的见地,花贵如、周树理(2021)认为产业政策会引起股票市场上面投资者的情绪波动,进而影响企业资源配置的行为以及效率。曹杰、刘娟(2021)认为居民的对外投资总规模及平均规模,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间存在显著关系,投资不足情形下,居民对外投资会显著恶化企业资本配置效率。阮斌云(2019)认为会计准则变革对于企业投融资行为产生制约,从而对于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也产生影响。刘啟仁、黄建忠(2018)在其研究中表明,因为税收负担的提升,所以企业就会提高加成率,把税负转嫁给其他人,这样就会使得要素的边际产出与社会的最优水平发生偏离,从而使得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发生扭曲。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影响到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这一问题在理论界还没有得到验证。为此,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采用准自然实验的研究方法,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对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用较为稳健的准自然实验的方法,克服了传统的内生性问题,同时对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
 
 
  二、文献回顾与评价
 
  (一)文献回顾
 
  供给侧改革的逻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和英国都曾面临供给侧方面的危机,也由此创立出了供给学派的实践。冯志峰(2016)的研究谈到萨伊定理表明:当一个商品被生产出来以后,它可以与别人的商品进行交换,也因此生产者便会产生购买其他商品的想法。人们有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但欲望却不一定都是需求。所以只有自己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与别人交换的价值产生了,才会拥有消费能力。因此,萨伊主张把垄断打破、税收也要减少,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来实现供求的均衡。但就我国具体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出现产能过剩、产业结构错位等问题最终可以归结于是我国市场仍然不够成熟,市场和政府之间的角色定位并没有清晰划分,经济与市场体制不够健全,这些原因致使市场不能自发地调节供给和需求,最终使得供给侧和需求侧出现了严重的不对等情况。在如此情形之下,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主动适应供给侧与需求侧矛盾,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政府与市场、短期和长期、加法和减法、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展开,在四个关系的伴随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路也应运而生。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在企业体制方面,国有资本也要被加以管制,不能放任不管。所以对待国有企业要加快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健全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功能,垄断企业也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进而提高我国企业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和培育新的发展动力。且这一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得到验证,章婷婷、赵月旭(2021)主要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影响产业结构进而影响国民收入。在谢富胜、匡晓璐(2020)的研究中说明目前我国的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并不理想,需要加大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度,这样就不可忽视供给侧结构的改变,来对需求侧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企业的营业收入有所增加,企业的利润率自然也就提升了,为企业的经济利润和金融活动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
 
  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陈艳利、乔菲(2014)等人发现企业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和关联担保会给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带来损害,也会影响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郭强(2020)在研究中说明不合理的配置抑制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利润,因此在他的研究中他设立了企业资源工作流的最优调度,用来衡量任务发布后每个人的工作效率,进而设法给企业带来最高的利润。刘备,黄维乔(2020)探究了国家绿色产业政策是否会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出了绿色产业政策实施路径主要依靠激励创新的薪酬机制和市场选择的淘汰机制。具体来说,通过加速市场的企业进入和退出和淘汰机制,以及通过促进新型生产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同时,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具有更显著的净溢出效应。虞志刚(2020)得出财务信息披露与企业投资效率确实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其中,资本效率的扭曲对投资具有负面影响。高效率的投资可以
 
  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绩效和价值。因此财务信息的不真实和公司股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从而影响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评价与启示
 
  上述文献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综上而言,能够带给我们以下的相关启示:
 
  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现行经济变化,以及经济新矛盾的主要改革之路,在今后的发展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会被忽视。同时,资源在企业中进行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就为企业的运行提供了基础。如果企业没有资源,或者说企业的资源不能够很好地排列组合,那么企业就不可能运行和存在。以上分析可知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来自于两方面:一个就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第二个就是资源的整合配置能力。尤其是企业资源的有效的整合排列,企业资源作用发挥到最优配置效率,最终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次,已有文献中很少有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下来研究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对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指标主要集中在单一的投资效率或者融资效率。为此,本文把重点放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作用上,同时,在计算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不同于以往的研究,采用OP的方法综合企业的资本、人力等因素得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来作为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指标。在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下,通过计算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来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能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
 
  三、研究设计
 
  (一)实证模型设定
 
  本文选用了2015年宣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构建准自然实验的框架,使用2014—2020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检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构建了如下固定效应模型:
 
  Stdit=β0+β1DIDit+ΘXit+industryi+t+uit(1)
 
  其中,i代表行业,t代表年份,industryi是行业固定效应,t为时间趋势项,Std表示资源配置效率,DID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虚拟变量,X为表征其他控制变量的向量。系数β1衡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如果β1显著大于零,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
 
  (二)相关变量的处理
 
  1.被解释变量:企业资源配置效率(d)。在经济学中对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主要的衡量指标的是资源错配。资源有效配置是指对于资源的分配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不能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好在不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之下。而测量资源错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参数法。即以Hsieh和Klenow(2009)所提出的单个企业与整个经济市场之间的估算资源错配的参数方法,这个模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即某个企业正在经历着资源的不协调性(以扭曲税来反映),从而使得各个企业的增加最后一个单位的要素的经济产出不相同,从而就产生了国民经济总量下降,产业结构发生扭曲,失业率提升等问题。根据实际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最优的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差额来测量资源错配的程度。而另一个测量资源错配的方法就是半参数法,主要是Olley Pakes(1996)提出的,即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从而得到两个指标的协方差,这两个指标分别是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和企业规模,以协方差的大小来测度宏观资源错配的程度。我选用的是半参数法来度量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根据年份和行业计算全要素生产率Tfp_op的离散程度,即全要素生产率的行业标准率,提出了以下模型:
 
  lnYit=β0+β1lnKit+β2lnLit+β3exitit+β4stateit+β5proxyit+β6cvarsit+β7freeit(2)
 
  其中,i主要指企业,j主要指行业。K表示企业购入商品和劳务金额,L表示职员数量,Exit表示退出变量,状态变量(State)代表lnK和企业的年龄(Age),代理变量(Proxy)代表企业的投资(lnI),控制变量(Cvars)代表企业是否属于国有企业,其他变量均视为自由变量(Free)。

\
 
  2.核心解释变量: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的虚拟变量DID为核心解释变量在影响DID的因素中,industry会控制行业的差别。对于时间虚拟变量,本文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出台后的时间(2015年以后)设置成1,出台前的时间(2015年以前)设置成0。这样我们把时间段分为了两个,在此基础上,我们收集了4个子样本,通过对这4个子样本的双重差异结果,得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作用。
 
  3.控制变量:实证模型式(1)中,X是一系列的控制变量,Θ是各控制变量的系数。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本文选取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1)企业规模(Size):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2)总资产收益率(Roa):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其中,总资产、平均余额=(资产合计期末余额+资产合计期初余额)/2。
 
  (3)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wth):(主营业务收入本年金额-上年金额)/上年金额*100%。
 
  (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持股排名第一的股东持股比例。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于CSMAR数据库,时间范围为2014—2017年,深沪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版)对行业进行划分,为了保证数据有效性,本文数据剔除了金融行业、ST企业,在数据期间新增上市和退市的企业。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本回归分析
 
  表1展示了基于实证模型(1)的基本回归结果,从实验结果来看,DID的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公司规模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的规模会影响到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一个公司的经营规模越大,那它的资源配置效率就比规模小的公司要高。而总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的收益能力越强,那么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也会越高。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假设,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时候,企业的债权人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企业的负债和资金,这就使得企业的投资受到限制。也就会影响到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还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大股东的回归结果也显著为正,这说明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中也有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析原因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假设,当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使得企业的决策例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生产决策等更加高效,与众多小股东存在,但是各个股东持股比例并不高相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那么企业就会少了许多的成本,例如减少了会议成本,行政成本等。使得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成本的减少而提升。
 

\
 
  (二)扩展性分析
 
  在研究微观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时,必须考虑企业的产权属性。所以下文中又把企业按照产权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有上市公司,一类是非国有上市公司,来看看这两类公司受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作用是否显著以及是否有所差别。
 
\
 
  表2的结果显示,国有上市公司得到的回归结果显著,而与之相对非国有上市公司得到的回归结果却不显著,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因为国有上市公司更容易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对于其创新能力有较强的重视,因此也会加大对国有企业创新的投入,所以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享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政策从而提升了自己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稳健性检验
 
\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会影响到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当然国有上市公司更容易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但本文为了消除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又进行稳健性检验。在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企业的影响的时候,不敢确定把所有的变量都考虑了。为了消除可能存在遗漏不可观测变量这一行为会对实证结果产生影响,本文中又加入了安慰剂检验。安慰剂检验是选择并没有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样本区间(2012-2013年),假设了这两年供给侧改革被提出了。构造“伪企业进行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虚拟变量DID1、DID2重新做回归,来分析这两个虚拟变量对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表3就是得到的回归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到这两个虚拟变量的回归结果的数值都不显著且甚至接近于0,这说明了并没有不可观测的变量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从而使本文实证结果更加有说服力,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确会对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产生促进作用。
 
  五、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中的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探究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是否得到了提升。从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促进企业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虽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促进效率在各个行业中有所不同,但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面促进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国有上市公司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的资源配置率要远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跟很多因素都有关系。
 
  (二)实践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可以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首先,要继续推进、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促使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其次,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要通力合作和配合,借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不断地完善治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花贵如,周树理,刘志远,靳光辉.产业政策、投资者情绪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J].财经研究,2021,47(01):77-93.
 
  [2]曹杰,刘娟.OFDI如何影响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投资双元性视角下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21(01):117-133+136.
 
  [3]阮斌云.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初探[J].财会学习,2018(02):124.
 
  [4]刘啟仁,黄建忠.企业税负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J].世界经济,2018,41(01):78-100.
 
  [5]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02):12-17.
 
  [6]章婷婷,赵月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业结构变动对收入份额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21(01):42-43+62.
 
  [7]谢富胜,匡晓璐.制造业企业扩大金融活动能够提升利润率吗?—以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例[J].管理世界,2020,36(12):13-28.
 
  [8]陈艳利,乔菲,孙鹤元.资源配置效率视角下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10):28-35+96.
 
  [9]An Optimal Scheduling Path Algorithm for Enterprise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Workflow QiangGuo Journal Européen des SystèmesAutomatisés.2020
 
  [10]Can the National Green Industrial Policy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Evidence from China Liu Pei;HuangWeiChiao;ChenHao 2020
 
  [11]Financial Information Distortion,Equity Concentration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Efficiency虞志刚(2020)
 
  [12]Hsieh,C.T.,and P.J.Klenow.2009.“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4(4):1403-1448
 
  [13]Olley G S,Pakes A.The Dynamics of Productivit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J].Econometrica,19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499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