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国防精神的培养论文

发布时间:2022-02-25 11:14: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 展的必然趋势 。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及大学生国防精 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根据 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对策应对 挑战,才能确保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目 标的实现,从而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 国防后备力量。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背景 大学生 国防精神培养

  当今世界经济已进入全球化时代,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 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政治、军事、社会、 文化等领域的联系也越来越广。这种世 界格局的变化使得我国的传统民族文 化及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 挑战和冲击,同时大学生的国防精神培 养工作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为此,如何 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对策 回应挑战,做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 生国防精神培养工作是高校国防教育 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

  一、经济全球化的两面性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 超越国界流动,国 际贸易 、跨国投资和 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广 泛传播,导致的世界经济整体化空前突 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 。其总体特征是世 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 、相互渗透,且联 系 日趋密切。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 剑”, 一方面它实现了生产要素在全球 范围 内的 自 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各国 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相互依存 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 共同发展;另 一 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主 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但拉大了世界贫富 差距, 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为 此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新的垄断,并可 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及主权受到 威胁 。 而且在全球经济活动中,腐朽的 西方意识形态容易渗透到社会主义国 家,实 现“ 和 平 演 变 ”及“ 颜 色革命 ”,对社会主义国 家的安全也构成了 极大的 威胁。

  二、经济全球化时代培养大学生国 防精神的意义

  国防精神是指国民抵御外侮,反抗 侵略,维护 国 家、民族尊严和安全的强 烈意识。作为国防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 国防精神是社会意识的重要体现,其核 心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当今经 济全球化大背景下, 世界格局错综复 杂, 表面的和平并不意味着世界的和 谐,为了国 家的 自身利益,世界各国在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科技方面均 展开着激烈的竞争。如今我国的安全形 势依然严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 义强国为了遏制我国的崛起,处处对我 国实施打压,祖国的统一 大业还未真正 实现。 因此,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与 发展利益,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需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积极开展全民国 防教育,其中加强作为我国国防重要后 备力量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并对其国防 精神进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 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 加强这个群 体的国防教育, 培养好其国防精神,便 可以为国家储备一大批高素质的国防 后备力量,从而促进国防现代化 。 由于 国防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而国防精神的核心又是爱国主义精神 。 因此,加强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对提高 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国防观念及民族 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培养爱国主义精 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大学生 国防精神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大学 生国防精神所面临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以美国为首 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同我国进行经济交 往的同时,还逐渐将其价值观和意识形 态渗透进来,企图把我国全面“西化”。 并且还利用互联网等新型媒体与我们 抢占思想文化新阵地,不断将西方思想 观念及生活方式向我国高校渗透,试图 影响和改变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近几年 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形势的变化,部分大学生受到了 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 义的影响,丧失了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 精神和责任意识 。 例如,2018 年湖南某 学院学生王某,用 网名“贵州省省草王 英俊”在网络上发布了一 些辱国言论; 2018 年 19 岁 在 校 大 学 生 蒋 某 某 明知 《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却在“新浪微 博”发布侮辱两名英雄烈士的言论,并 称“不会被抓”。以上两位大学生的行为 反映出了 当代部分大学生国防精神的 欠缺,也从侧面显示出某些高校对于大 学生国防精神的培育存在着或多或少 的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好大学生国防精神的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培养大学生国 防精神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高 校必须根据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积极 改进和创新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的方 式和内容, 使培养的手段更具针对性, 内容更具多样性,从而圆满实现培养大 学生国防精神的目标。

  1 .充分发挥退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优势,开展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近年 来, 随着大学生参军优惠政策的颁布, 越来越多地在校大学生携笔从戎走进 军营,经过两年的军旅生涯,如今已有 不少大学生退役士兵返校复学。 由于退 役大学生在部队服役期间掌握了 一 定 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基本技能,并接 受 了 系统的国防及思想政治教育 。 因 此,他们的政治及军事素养较高,并具 备了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 拓宽高校国防教育平台及发挥退役大 学生的优势,各高校可以组建以退役大 学生为骨干的“国防教育教导队”,并由 “国防教育教导队”全面承担学校新生 的军训、每周升国旗及校园安全巡逻等 任务 。由于“国防教育教导队”的队员们 均为在校大学生,他们与其他普通大学 生的年龄及学习经历相差不大,同龄人 之间具有共同语言更易于感情交流及 相互影响 。 因此,队员们在日 常的校园 学习生活中,可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国防知识方 面 的 交 流及行 为 示 范,使 大 学生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国防 精神,从而实现大学生的 自我管理和 自 我教育 。这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 手段的延伸和创新。

  2 .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开展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普通高校的 国防教育及对大学生国防精神的培养 方式, 一般来说均采取老师课堂灌输, 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 式难以调动大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在经济全球化背 景下,高校要想做好大学生国防精神的 培养工作,就需要充分发挥好大学生的 主体作用,增强其主观能动性 。 鼓励和 引导学生多组建 一 些由学生自我管理 的国防类社团,并依托该类学生社团广 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国防 教育活动,从而使大学生们在这种自我 管理和 自我服务中实现国防精神的提升。

  3 . 充分利用“红色”网络资源,开展 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 。互联网是由数据 组成的庞大的虚拟世界。在经济全球化 时代, 互联网已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 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获 得各个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信息。[2]但控 制互联网的 13 个 IPV4 根服务器均在国外,而且 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 95% 以上的服务信息均是由西方人提供。西 方敌对势力还在境外建立了大量反动 网站,捏造虚假信息对我国政府和中国 共产党进行恶毒的攻击,企图颠覆我国 社会主义政权。为此,我们要高度警惕。 由于当代大学生普遍喜爱在互联网上 冲浪,为了防止大学生意识形态被西方 国家侵蚀,各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对大 学生进行国防精神培养,并将“红色”网 络资源作为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的全 新载体和有效切入点 。 具体做法:一是 建立“红色资源网站”进行国防教育。红 色资源包括延安精神、长征精神所体现 的国防精神层面的内容和革命遗址、纪 念馆及烈士陵园等实物的照片或视频。 二是开辟网上教育“专栏”,及时、全面、 深入地报道和分析国内外发生的重要 时事,加强对大学生时事政治教育和爱 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不断增强大学生 的居安思危意识 。三是开设网上视频点 播系统,用来播放抗 日战争 、解放战争 和抗美援朝期间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国 际主义精神等题材的影片及其它国 防教育类节目,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 接受国防精神培养。

  四、结语
 

\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与大学 生国防精神培养两者之间并不是 一 对 矛盾体,各高校要想开展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国防教育,并大力培养好当代大 学生的国防精神,关键是要正确认识经 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国防教育所面临 的机遇和挑战,利用好各类资源,拓宽 培养渠道,改进和创新培养大学生国防 精神的手段,并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激发他们自 觉接受国防精神培 育的热情,从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 批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 陆庆军;方芳 . 经济全球化视域中大 学生国防精神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4(01):15 .

  [2] 文宵 . 网络时代高职学生教育管理 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08):15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60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