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金融学视域下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02-10 10:21: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2019 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且在 2020 年全 球范围 内迅速扩散,  此疫情给国内外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 面影响。原本世界经济已面临增速放缓的下行压力,突如其来的 疫情又极大地增加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无形之中 累积了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 我国央行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使得我国经济得到一定 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新冠肺炎疫情仍给经济带来了重创,其中 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问题不容小觑。文章从国内外两方面出发,分 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其中以新冠肺炎疫情对 我国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影响为出发点,  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 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金融学视域    系统性风险   风险防范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和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

          2019 年 12 月底,我国武汉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随后我国 其他城市也相继出现了新冠肺炎感染者。在 2020 年 1 月 23 日, 武汉宣布进入“封城”状态,自此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人们广泛 的关注。由于新冠肺炎病毒传染速度极快,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 急速蔓延 。  目前,已经有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并 且新冠肺炎感染人数还在不断攀升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影响人 们的身体健康,妨碍居民正常出行活动,同时还造成了世界经济 停滞不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已经将 2020 年全球 GDP 增速预测由原来的 3%点多下调至负的 3%点多。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放眼全球来看,世界经济整体下行压力较大,同时国际贸易 冲突和政局动荡等不稳定因素都阻碍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 。新 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 负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先从需求端来看,此次疫情使得我 国国民消费急剧下降。在疫情爆发前,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 的重要引擎。但在此次疫情中,不论是国内居民消费规模还是涉 及外贸的进出口消费量都严重萎缩。为了防止疫情的迅猛扩散, 国内各地都采取了限制人员流动和人员聚集等防疫措施 。在防 疫的大背景下,整体的国内居民消费需求受到了抑制。尤其以旅 游业、餐饮业、影视娱乐业等行业为代表,疫情极大地减少了居 民对这些行业的消费需求 。  同时,  国际进出口贸易也受到了重 创。许多国家采取了出入境的限制措施,各国整体进出口活动面 临停滞局面 。全球各经济体中相关的进出口行业和企业都遭受 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创 。(2)从供给端来看,疫情期间许多产业面 临停滞局面。在疫情期间劳动力受到出行限制,各类生产原材料 以及物流运输等各方面都受到干扰,很多企业不得不停工停产。 (3)新冠肺炎使得就业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受疫情影响,许多企 业无法正常经营运转,因而造成许多企业停工裁员的局面,甚至 不少企业宣布破产 。  特别是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其所涉及 的职工面临停工的窘境 。另外,由于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其抗击风险能力较差,  在疫情的冲击下许多中小企业难以 维持经营 。  中小企业的减少使得社会整体对人才的需求量严重 萎缩,进而引发了短期聚集性失业问题。(4)新冠肺炎作为突发性 的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短期 来看,疫情对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娱乐业等影响较大[1]。目 前,我国整体经济的金融化程度较深,疫情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冲 击将会体现到对金融业风险的累积。疫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使 得金融市场发生较大波动,  进而将会使金融机构遭遇聚集性的 风险问题。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重创。首 先,全球国际贸易受到巨大影响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世界 各国都相应采取了不同形式的防疫隔离措施 。许多国家采取停 产停工、封闭街道等各项防疫举措 。在此背景下,除了生活必需 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外,  其他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基本全部 暂停 。  因而给各国外贸涉及的各行业及各部门带来了巨大的负 面影响。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全球金融业震荡 。由于新冠肺 炎疫情的迅速蔓延,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急剧下降。新冠 肺炎疫情的飞速蔓延非常显著地影响了全球投资者的心理预 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由于大环境的动荡不安造成各类金融资 产价格波动剧烈,从而使得世界范围内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其中 美国股市震荡下行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恐慌。纵观美国股史, 发生盘中“熔断”的次数仅有五次,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 美国股市 2020 年已经出现了四次“熔断”。在 2020 年 3 月 9 日, 美国股市经历了“黑色星期一 ”,伴随着美股大跌,全球其他金融 市场也受到剧烈波动。为了挽救经济停摆的现状,美国采取了许 多刺激经济的措施,可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 。再者,新冠肺炎疫 情使得原本就缓慢前行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在此次疫情爆发 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已经出现了持续经济衰退的现象,部分国家 已经出现了经济的负增长,  然而本次突发的新冠肺炎使得全球 经济更加艰难前行。2020 年 6 月,世界银行在《全球经济展望》中 提到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引发近十年来程度最深的经济衰退。

二、疫情对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分析

          系统性风险被定义为因内外部多种不利因素的累积而造成 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崩溃的风险 。造成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因素有 利率波动、经济周期波动、汇率波动等各方面 。  系统性风险一旦 发生,将会波及到经济体中的各行各业,造成经济体系的停滞甚 至是瘫痪。由此可见,如何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是各国金 融监管的重要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五月召开的关 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 融风险底线,这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必然要求。”[2]综上可以看出,防范系统性风险对一 国经济金融发 展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探究如何防范 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疫情爆发前我国系统性风险的表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我国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已经成为密不可分 的贸易伙伴,同时我 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但现阶段全球各国面临经 济衰退,世界整局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带来了潜在的 不稳定的外部因素。与此同时,我国正在经历自身经济转型的重 要阶段。在此大背景下,我国所面临的潜在系统性风险问题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中高杠杆问题突出。高杠杆是金融风险 爆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当一 国经济面临增速减缓,遭遇经济下行 压力时,高杠杆将会衍生出一系列债务问题,进而诱导系统性风 险的发生,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  现阶段而言, 我国仍面临经济高杠杆问题 。在之前的侧供给改革中虽已经取 得了“去杠杆”的成效,但高杠杆问题依旧不能忽视,它将成为系 统性风险爆发的一个重要隐患。另一方面,我国影子银行等相关 问题也不可忽视。影子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一定程度上为社会解决了融资问题 。但影子银行在实际发展中 由于缺少针对性的监管,相较于传统的银行业来说,影子银行将 面临更严重的金融风险问题。当提到 2008 年震惊全球的次贷危 机时,  不少学者认为针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缺失是造成次贷危机 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影子银行的问题是防范系统性 风险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 。  我国影子银行整体发展规模虽然低 于个别欧美国家,  但它仍是我们在金融风险防范中不能忽视的 一部分 。再者,世界政局形式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单边 主义盛行,这使得我国整体外部环境恶化 。例如中美贸易问题, 原本中美是十分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  但美国却实行贸易保护 主义,使得我国与美国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伴随着世界政局波动 和贸易冲突,  使得我国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工作在近些年显得至 关重要。

(二)疫情爆发后对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经济衰退的问题,从而加 剧了整体经济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就我国而言,一是在疫情 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累积。原本地方债可以帮助区域 发展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问题。可地方债中的隐性债 务将会给金融体系带来不稳定性。部分地方政府为了绕开监管, 通过影子银行体系和地方融资平台等方式进行融资,  累积了大 量的隐性债务,  而这些地方隐性债务的堆积使得经济中系统性 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增大[3] 。在新冠肺炎影响下,经济实体陷入停 滞局面,地方政府收入明显减少,利息的刚性兑付情况下使得其 面临巨大债务风险问题。有数据表明,自新冠疫情爆发后公共财 政收入下降,但地方政府债务增速却持续攀升 。据统计,2020 年 下半年是地方政府债券到期的高峰期,  达到 1.44 亿元 。地方政 府债务的累积将会给我国经济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埋下隐患。

          二是疫情背景下许多行业陷入发展停滞的僵局,  使得这些 行业出现资金流动性问题,  进而给提供信贷资金的金融机构带 来风险问题。疫情使得国内不少中小企业面临债务问题,尤其是 那些资金薄弱以及抗风险能力差的企业 。这些抗风险能力较弱 的企业可能因疫情影响无法正常生产经营,  导致日常经营现金 流的断裂,造成无法按时履约还款,进而抬升了银行体系的不良 贷款率 。据《2020 年四季度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数据披露, 2020 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较年初增 加了近两千多亿,不良贷款率在 1.9%左右 。同时,商业银行的拨 备覆盖率较年初下降了约 2.88 个百分点[4] 。  由此可以看出,由疫 情带来经济停摆使得不少企业陷入债务困境,  进而使得银行体 系面临巨大的信贷风险压力,  这将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 能性。

          三是新冠肺炎影响下就业问题十分严峻,  进而影响了居民 的收入 。因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地方限制居民出行。部分居民因在疫情期间无法工作获得劳动报酬,使得 自身资金链出现问题,也会诱发银行体系里的个人贷款业务有关的信用风险问题, 进而累积了整体的系统性风险。同时,由于疫情期间居民收入的 减少,进而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支出,这又使得相关行业经济发展 面临困境。不仅仅在消费方面,居民资金链的断裂也会影响银行 体系的风险累积。在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中的信用卡业务,可能会 因疫情背景下居民收入下降而出现相关的坏账情况,  这一点又 加剧了金融业系统性风险问题。

          四是疫情对资本市场也产生了短期的负面影响 。  我国股市 在 2020 年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出现了暴跌,  当天 3000 多支 股票的跌停刷新了A 股的历史。在股市的走势中,可以看出投资 者们在疫情影响下对经济发展信心的受挫[5] 。短期来看,疫情给 投资者的投资情绪带了负面影响 。疫情造成经济的不确定性增 大,投资者信心下降进而出现大量抛售股票的情况,从而使得我 国股市短期震动。长期来看,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和各行 各业的复产复工,股市得到了一定回温。但不能忽视的是在国际 金融市场大背景下,许多国家资本市场依然波动剧烈,同时也会 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  资本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和投资 者的负面情绪都将成为系统性风险的累积因素。以 2008 年的次 贷危机为例,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某一经济体 的剧烈波动都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系统性风险问题。

\

三、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对策建议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  我国中央政府出台了相应的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有效措施,  积极应对疫情给我们经济生活带 来的冲击,保障了人民生活和实体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复工复 产的整体信心。长远来看,此次疫情的余波仍会影响我国经济发 展 。在全球范围内来看,  世界其他各国在没有有效控制住疫情 前,防范系统性风险仍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防范系统 性风险发生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帮助经济复苏发展

           在新冠肺炎爆发后,  我国中央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复苏 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在疫情爆发后,先后采取了多项积极的 货币政策,  以此来精准有效地帮助复产复工后我国经济的恢复 与发展。针对实体经济疫情后的复苏发展,得到了金融机构的定 向支持与服务,有效地缓解了各类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确保了 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性[6] 。  当实体经济真正地得到发展,相应的就 业问题和生产供应等方面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  因而疫情后金 融服务实体经济将会给我国经济的复苏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帮 助。另外,受此次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也需要定向的扶植与 帮助,尤其是涉及小微企业、“三农”与扶贫等重要帮扶领域 。金 融机构中尤其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做好帮扶工作,  利用自身业务 优势来向市场相关企业提供流动性,  减少银行体系中金融风险 的聚集。银行应“因地制宜”来制定相关贷款产品,积极主动地帮 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实体经济的复苏和 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金融机构提高抗风险能力,加快金融科技进步

           防范金融风险是各类金融机构日常经营中重要的工作之一,  其中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是金融机构防范金 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 。针对像新冠肺炎疫情类似的突发性公 共卫生事件,应该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金 融机构应能承受住突发性事件的风险抗击压力 。  面对当下金融 市场上错综复杂的关联方以及新兴的金融创新工具,  金融机构 应积极投身到具体业务中去,主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机 构在日常经营中应从识别、度量、报告、风险监测与缓释等各个 阶段做好风险问题的把控。对于金融机构本身内部来说,应该贯 彻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剖析各类风险因素的关联性,在各个业务环节流程做好风险把控 。  同时,在互联 网信息技 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前 沿风险管理技术,  结合前沿信息技术来不断改进对风险识别和 计量的方法,提高风险预警的前瞻性和准确性,为今后应对系统 性风险打下技术基础[7]。
\

(三)加强金融监管,扩大监管范围

           针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问题来说,  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是 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监管当局应该积极应对各类风险问题,根 据最新的市场环境来制定相关的监管新规 。监管部门应根据当 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相关的监管指标。例如不良贷 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比率等监管指 标在设定时,应该依据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来相机调整。 另一点是监管当局应该扩大监管视野,  其中针对非银行类金融 机构也应该严格监管,尽早制定各类行业的细分监管准则。尤其 应加强对银行表外业务、影子银行和各类民间借贷平台的监管, 把潜在的风险性从源头控制住。

(四)加快金融侧供给改革,去杠杆降风险

           在面临国外疫情仍在蔓延和政局动荡的不稳定外部因素 时,我国应坚持金融侧供给改革,提高我国金融业的风险防控能 力,推动实体经济复苏和发展。现阶段我国仍存在宏观经济高杠 杆,以及地方债务压力加大等问题 。在金融侧供给改革方面,需 要把资金倾向于实体经济发展,  需要平衡好追求发展与防控风险的关系。防范金融风险是助推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环节,其中 对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工作尤为重要的 。针对我国潜在的系统 性风险爆发因素中的高杠杆等问题,  必须落实金融侧供给改革 的措施,做好风险防范和预警工作。面对部分地方政府债过高的问题,相关管理部 门应尽快规范地方债发行和使用行为,把地方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首先应避免地方债的滥发滥用,控制地方 政府的隐形债务。其次借鉴他国相关经验或实例,完善我国地方 债发行和使用的具体规则和办法,  建立相应的债务兑付的保障 机制。

参考文献:

[1]  阎沭杉,李姗晏.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应对[J]. 中国经贸导刊,2020(06):15-16
[2]  石建勋 .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EB/OL],人民网 ,2019.5
[3]  于洋,严纪元,牛珊珊.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因素与防范路径 [J]. 中国经贸导刊,2020(09):68-71
[4]  中国银行.2020 年四季度中国银行经济金融展望报告[R].   2020 (9)
[5]  闻岳春,王丽青,李文华,裘佳佳.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业的影响及 应对策略[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20,32(02):3-14
[6]  刘婷,郭明.新冠肺炎疫情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J]. 经济论坛,2020(06):67-72.
[7]  刘春华.新冠肺炎疫情与金融风险:影响与对策[J].华北金融,2020 (03):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56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