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22 14:32: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维果茨基(Lev Vygotsky)作为前苏联著名的教育 心理学家,一大贡献便是在研究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时提出了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引起学界 探讨该理论泛化于各个学科的可能性。  文章在解读最近发展 区理论的内涵的基础上, 探究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借鉴最近 发展区理论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下的思想政 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实施有效的教育,最近发展 区理论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大有裨益。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  中学思想政治  支架式教学  分层教学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内涵解读

(一)最近发展区的基本内涵与核心价值

20 世纪 30 年代,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 儿 童 心 理 学 领 域 提 出 了 最 近 发 展 区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的概念, 这一概念是其社会文化论的核心概 念之一,ZPD 是一种介于儿童可观察到的现实能力 (表现)和 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潜在能力(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因此,最 近发展区又可以称之为“潜在发展区”,换句话说,ZPD 是学生 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他人合作 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

最近发展区之所以广受世界各国学界的关注,在于其创 造性阐述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 各国教育界亘古不变的话题,关于学生发展的研究也是数不 胜数,最近发展区的提出为该话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教 育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教育对学生的发 展起主导作用, 它决定着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另一方面, 教育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不仅应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更 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时代意义

最近发展区理论具备超前的时代意义,“教学应当走在学 生发展的前面”所带来的启示良多,一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最近 发展区的差异性,因而教师备课不仅要备课程内容,还要备学 生;二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不应局限于学生现有的水平,更要把握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抓住“教学最佳期 ”,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教学内容,以实现教育不断促进最近发展区的更 新迭代的良性循环;三是最近发展区强调发展是在交互活动 中实现, 体现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与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两个方面。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借鉴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可行性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课程理念相符合


首先,《全日制普通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 标)明确表示: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要秉承思想政治的方向引导 与学生成长阶段相结合的理念[1],这正与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蕴 含的儿童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转变的观点相契 合。  其次,新课标要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 以学科知识为支撑 的课程模块① ,着眼于学生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活动中谋求 认知发展。维果茨基在谈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时,曾说:“……最 近发展区作为交际和它最系统的形式便是教学,因此教学创 造着儿童的发展[2]”通俗地理解这句话,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 理论所达成的结果或是目的便是通过教学活动来促进儿童的 发展的, 这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并行不悖。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适应于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殊规律

思想政治学科是实施德育的关键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 具备着独特的学科规律和性质。  实践性与开放性是思想政治 学科的两大特性,更加强调学生通过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与学 校、家庭、社会等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获得感 悟,这种感悟是极具个人色彩的,是学生在自己的认知领域内 对活动体验的加工。

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建构主义,社会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新知识是在个人对新知识的主观建构 中形成, 是个体在原有的主观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知识发 挥一系列潜在作用,将新的客观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进行整 合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说 学生的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是基于个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 的,这与思想政治课所具备的实践性与开放性不谋而合。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观

交往是人的一种普遍生存形式,任何人类社会实践都离 不开交往[3] 。张耀灿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是指教育者 与教育对象在交往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他反对占有性个 人主体性,认为在教育中应建立的是“主体—主体”的交互 关系[3],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

在最近发展区的解读中,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被定义为 在成人或者是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下能够解决问题的水 平,显然,仅凭儿童自身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成人的帮助或是 与同伴的合作实质上就是一种交往活动,要达到潜在发展水 平,是需要教师的主导或者同伴合作的; 同时也需要儿童发挥 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恰恰暗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观, 因此 ZPD 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是合情合理的。

\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

(一)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   


“圣人之道, 粗精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才而笃 焉。”孔子在千年前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中 仍有着深远意义。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各 不相同, 可教性的基础有强有弱,可教性的水平有高有低,因 而实施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则为必须。  高中思想政治课在落 实分层教学时应回归到学生主体,首先是对学生的分层,一般 情况下,将学生分为 B(较高级)、U(拔高级)、和 F(基础级)三 个层次,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层并不是静态的,而是要根据学 生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的,以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根据合理 划分的层次,要求 F 层学生掌握课标规定的基础性知识,即知 道“是什么”的问题,U 层学生要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了 解“为什么”的问题,B 层学生则要在 U 层学生的基础上掌握 问题解决策略,即知道“怎么做”。  以高中《生活与哲学》中“唯 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为例,F 层的学生要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 的基本属性;U 层学生则要在此基础上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 殊性的辩证关系,并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B 层的学生则要 掌握矛盾分析方法。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对于不同层次 的学生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应体现出针对性,对于 F 层的学生 要更多地借助多媒体等载体,采用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 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中间层次的学生则 要注重引导, 如使用发现法和探究法,对于拔尖的学生,可以 采用案例法, 提问法,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同时还应将全班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保证 B 层同学在各 个小组的人数均衡,此时, B 层学生扮演的角色是更有能力的 同伴,其外在的言语能够对其他同学产生启发作用,能有效帮 助其他同伴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跨越,超常发挥,完成独立时不 能完成的任务。

(二)循循善诱, 构建支架式教学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 重的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担任的角色不仅是传授给学 生知识的教书匠,更是要充当学生发展的助力者。这就好比建 筑工人在建房屋时,都会使用到脚手架这个工具,教师充当的 便是学生学习时脚手架的提供者。通过搭建支架,使学生能将 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结起来,待学生掌握、建构、内化 完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后,教师再逐渐撤去支架,完成支架式教 学。  在政治学科中实施支架式教学的具体步骤为:首先,教师 通过情景模拟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并依据学生的最近发 展区提供可获得的工具即支架,然后教师确立任务与目标,为 引发情境的提供各种可能性,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 主思考, 并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教师逐步让位于 学生的独立探索, 教师不能包办或代学生完成探索过程,也不 能对学生因为遇到困难无法继续探索而置之不理。  对任务的 完成程度的评价不仅需要教师的评价,学生自身也要对此作 出评价,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习者是主动的, 要对自己的学习过 程进行自我监控与评价。总之,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支架式教学 方法是促进学生提高认知水平,更快过渡到下一个最近发展 的有效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我反思与批判 意识,甚至自我教育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相互促进,实现合作学习

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强调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并认为 同伴学习能够帮助个体完成独立时不能完成的任务,内化更 高级的知识与技能。  因此,在中学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基于最 近发展区理论的合作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学校教育 基本上都是采取的班级授课制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为实现学 生们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基础性前提。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能力不同,其思维的外化,即言语体系也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相互探讨,各抒己 见,往往更容易发现和理解困难的概念, 因此在思政课堂上构 建学习共同体对于更新学生的认知结构,内化理论知识是事 半功倍的。此外,合作学习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 的社会性发展,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具体的方法是在 上述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分组,实现一帮一、一帮 多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预留出针对某一案例、观点、问题展 开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要求每个 小组对本组观点进行梳理总结;同时教师应采取一定的奖励 合作行为的措施,引导学生增加合作意识, 在课下时间对于感 到困难的作业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从而多途径地提高问题 解决的能力,实现共同进步。

(四)转变视角,关注动态评价

近年来,教学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于其向评价主体与 客体提供了反馈信息,并对评价客体产生激励作用。这种激励 作用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因而转变 教学评价的视角,发挥评价带来的正向作用, 规避负面作用成 为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的关注点之一。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 响,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教学大多采用总结性评价,关注的是学 生学习所取得结果,其弊端也可想而知,“高分低能”现象很大 程度归因于该评价方式,且总结性评价不能有效促进思想政 治学科中德育目标的实现。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不同,动态评 价是贯穿学生整个思想政治学习的过程中,一改静态评价只 关注学生过去取得成果和发展状态的倾向,将学生视为发展 中的人, 并对学生实时的进步和状态及时评价。正如维果茨基 所说,“动态性评价是指在测查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被帮助或指 导的情况下的独立活动,它可以被认为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 的④ 。”动态性评价应当在思想政治教学的活动中进行。依据对 最近发展区概念的不同理解,将其归纳为两种动态评估观:整 合教学的评估和整合评估的教学第一种观点认为最近发展区 作为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可以测量,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保持 一定的稳定性。  具体体现为对学生发展区采用“测试—教 学—— 测试”的范式进行定量评价,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评价发 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学习者与教学情境的相互作用创造了最 近发展区⑤ 。  具体体现为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情 境,提出多样化的任务,对学生所做出的表现进行定性评价。 无论是哪种评价取向,都是反映了学生知、情、意在不同发展 阶段的变化, 可见,这种动态性评价是多元的,这种多元化还 应体现在评价主体上,即思想政治教学的评价主体不仅包括 教师评价, 还应包括同伴评价与学生自身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普通思想政治新课程标 准.2017.
[2]  林崇德. 学习与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张耀灿, 刘伟.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J].学校党建与 思想教育,2006(12):8- 10+ 34.
[4]  邹晓燕,林炎琴, 王文芳. 维果茨基对西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 影响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32- 36.
[5]  刘宁,余胜泉.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精准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 究,2020,41(07):77- 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4658.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