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从即兴舞训练看肢体的能动性,是现代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训练方式之一。即兴舞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开发肢体动作造型、连接能力、音乐情感表达等,从中创造舞蹈语汇和培养思维逻辑能力,在循序渐进中,打破我们不协调的身体得以恢复舞蹈平衡。然而,即兴舞训练中肢体会无意识伴随着“再现性”动作与“创造性”动作的交叉出现的状况,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也正是这样“千里之行”的不断积累与尝试,才培养出了以身体为载体的能动的舞蹈反映,使得我们在编创和表演舞蹈作品中发挥优势。
关键词:即兴舞;肢体能动性;训练方式
本文引用格式:李东泽.浅谈从即兴舞训练看肢体能动性的关系[J].教育现代化,2019,6(34):195-197.
一 引言
早在一百多年前,舞蹈教学就产生了即兴的教学方式,这是由伊莎多拉•邓肯首先发起的。在此之后,美日韩英德等世界各国的舞蹈家在与中国舞蹈家们相接处的过程中,逐步将即兴舞蹈的表演方式引入中国教学内部当中。中国便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了舞蹈教学的初步研究,建立起第一所舞蹈专业学校,即兴舞蹈教学得到首次发展。即兴舞蹈深受舞蹈者的青睐,由于它的舞蹈技法浅易,常拿来有感而发地抒怀,释放肢体进行舞悦,以此拉近了各类舞种相互融合的多元化趋势。当下,许多舞蹈编导更乐意采用既定的舞曲进行编舞,也乐此不疲地尝试不既定的乐曲进行舞蹈创作,无论怎样,任何一种方式的惯用都为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即兴舞与肢体能动性的关系
(一)即兴舞
即兴舞蹈中的即兴是一种由内渗于外,向外而通内的真挚自然的表达与释放,它不受时间、空间、思想等控制而自由舞蹈。在通常情境下,没有刻意的构思与编排,随心、随性、随境而舞之。这种表露出的心境与性格,创造出了最质朴的肢体艺术。因而,即兴舞不因人而异,人人皆能舞之。人们随舞而兴,无目的、无拘束、无羁绊,在现实的快节奏中,伴而乐曲,足以悦动,心而欢畅,乐此不疲,创造内心的情感世界。
(二)肢体的能动性
肢体,是我们人的身体,肢体的能动性又表达出身体的语言,这是由人的头、手、足、腕、颈、腰等人的肢体部位来协调我们关节达到想要传递和表现的人物思想,并且成为了我们表情达意的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肢体在某种意义上替代了语言所不能传达的信息,由此也成为了舞蹈艺术家们在编创舞蹈和提取舞蹈语汇元素时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课了。例如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仅仅是一个简单地握拳提肘动作,却表现为战士们用以鼓舞军心,团结一致,胸有成竹地将战争打赢的一种信号。
能动性,是一种由于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下所作出相应的具有积极作用和选择性的回应,然而人的能动性又称为主观能动性,主观即是自我思维的方式,这种意识带动肢体的活动,它在发挥其作用的时候常常是与思维和实践有很大的关联,唯有两者的结合,主观能动性才会自觉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对外部世界做出相对的反应。
意志的能动性作用于肢体的表现,肢体的能动性体现于我们意志的传达,这不仅仅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更是凝聚于智慧一体的集中体现。
(三)即兴舞与肢体能动性的关系
艺术是人类语言最独特的诉求方式,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造,是对美的境界的追求。舞蹈,则以人的身体为载体,因此舞蹈便通过人的肢体产生了一种表达形式。
舞蹈动作与寻常的肢体动作是不同的。舞蹈动作是舞蹈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最小单位的总和,它是舞蹈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舞蹈动作的形成是人提取于自然界万事万物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形态的效仿,并加入了人本身的内在情感和外在生活习性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艺术形式的肢体交流手段,每一个舞蹈动机的发展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且富含着对生命本体的认识与思考。简而言之,就是将人体动作艺术化。唯有在创作舞蹈的时候,舞蹈动作里便渗透着编排者的无限想象与发挥的空间,并将其体验、认知、情感、美的想象融入到动作里,由此而已,肢体便成为了编排者编创舞蹈所依附的创作实体。即兴舞的练习不是一时的灵动,也不是拿来照搬,而是经过引导和训练的,并存于命题编舞和音乐编舞之中,也正是依靠即兴而达到肢体的舞动与交流。
从即兴角度来看是对生活表现的一种表达方式,从肢体的能动性来看是捕捉艺术形象的一种语汇提炼,并打破了肢体程式化固有的模式。舞蹈肢体运用开发得越充分,即兴舞蹈的思维就越开阔。即兴舞成为了肢体能动性的一种显性表现,在音乐等元素的刺激下,舞者随性做出一系列的动作,演绎完美的表演,从而真正实现舞者与舞蹈的真正统一。
三 即兴舞训练对肢体的能动性发挥的作用
(一)解放肢体,自由舞动
手舞足蹈的舞蹈,从古至今都承载着人们对于情感的抒发和感性心灵的显露,从大众生活走向专业艺术殿堂,并逐步规范,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即兴舞对于表演者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其“心、脑、体”三者的高度结合,有效发挥肢体的能动性,解放肢体便成了这门艺术的重要学习环节。解放肢体不仅仅成为对身体的释然与控制,而是更多让思想意志在行为上的转变与认识。唯有见多识广,开阔眼界,从视觉传达到大脑内部的构想再现,从而创造出以社会发展为纽带的情感抒发,不断积攒舞蹈语汇,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发挥个性、自由舞动,最终达到一个内在心灵与外在动作的平衡与统一。
(二)音舞结合,情感流露
音乐是舞蹈萌芽之始终,无乐不成舞,有舞既有乐。即兴舞蹈对舞者的重要性在于它锻炼舞者的乐感能力,也可以增强舞者从容支配肢体的能力。一般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舞蹈就是伴随音乐起舞,用自己的肢体去表达出内在的感情,结合肢体的动作将自己领会到的音乐精髓用舞蹈的方式表达出来。其实,音乐的形象除了深化舞蹈形象之外还可以打开舞者情感的枷锁,然而意境不同,音乐氛围是不一样的,所以敏锐地捕捉音乐的节奏与风格。在即兴舞对肢体的发挥中无形刺激舞者的听觉,打开由听觉到大脑构思的无限联想空间,流露于情感之内,表现于舞动形体之外,意于达到陶醉于此之妙境。
四“即兴舞”对“肢体能动性”发挥的方法
(一)即兴舞的训练方式
1.节奏型训练方式
节奏训练的定义是将某些动作有机结合起来,从动作的强弱快慢中产生变化或者构造出新的动作。其节奏型训练方式的目的是能够有效地让演员提高注意能力,高度地凝聚于这一件事上,并能随机应变,掌握节奏的变化风格。
2.舞蹈造型性训练方式
造型性我一般理解为塑造对特有表达物态的、静止状态的立体空间构型,是艺术家创造性的,具有审美意义的实体物质,并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最具典型形象的造型。造型性有单人、双人、三人以及群体的造型训练方法,演员可根据音乐的节拍或模拟动植物的形态来进行不同姿态造型的转换,并在多人训练时,应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身体关系而产生的舞蹈姿态的塑造。对于即兴舞蹈的造型性训练目的在于,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各样的造型,培养舞者的即兴造型能力,开拓思维,发挥肢体的各个关节与部位的作用,寻找无法触及的空白区域,并变化如神一般,使整个造型和谐、完整、统一。
3.情感表现训练方式
对于跳舞的人来说,实践方面的活动能够为其舞台表演提供一定的基础,使其在表演过程中更加娴熟自然。所以,舞者还应该具备丰富的感情,有助于其更好地把握舞蹈和音乐的内涵。而想要使舞蹈具有情感,一方面要舞者本身具有情感,另一方面则需要一定技艺层面的辅助,这也就侧重舞者对人生的感悟与经历的实践。著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指出舞者要热爱生活,并且在生活中做到认真体验每一个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不一样的的内心感受,同时懂得把他人对生活的感情转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
(二)捕捉舞蹈创作动机的基点
舞蹈动机是创作舞蹈过程的基础和起点。一个良好的舞蹈动机可以让舞蹈作品更有激情和表现力,同时也更加连贯和富有张力。动机的发展源于生活,表现的内容却又高于生活。在生活中,草木花兽都可以为我们提供灵感,激发创作。经过改编,将这些源于生活的动作搬上舞台。融入社会,把握世界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舞蹈动机,映衬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更好地编排出多元化的舞蹈艺术作品,为世界舞坛增添光彩。因此,即兴舞中锻炼肢体的能动性,必须要捕捉舞蹈创作的动机,了解背后的文化与故事。
(三)从“不随意”到“随意”的舞蹈语汇的提炼
建立于审美基础之上的传统古典芭蕾,支撑着舞蹈肢体如何在训练中规范的进展。开绷直立,它禁止了我们从想象中发挥,却打开了肢体,增强了能力,连接了舞步与动作之间的关系。这一束缚即成了“不随意”的舞蹈,然而真正想掌握其舞蹈语言,就必须要有足够深厚的舞蹈底蕴,了解不同的舞蹈基础知识,积累丰厚经验,让观舞之人如观行走的诗书一般。但当我们在起舞时不再单纯地用肢体摆动,感受音乐随心起舞时,这“不随意”中隐隐透衬着我们的随性。即兴是人体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从伊莎多拉•邓肯的眼中看到了正确身体的自由表达方式,这一逾越所带来的舞动,被我看来是打破了“不随意”从而走向了“随意”之舞。不被固有的方式所支配,在即兴的生活中感受舞蹈语言的汇聚所拼造而成的舞段,更贴近现实,更满足自我,是身体最纯真的理解,提炼出的舞蹈语汇最为独特、惊奇,贴切观众和事物本身,唯有经历这样的过程,舞蹈才会让人流连忘返,不会遗忘
(四)从想象到人物情感的转化
即兴舞训练的过程不仅要求演员进行一定程度上音乐层面的理解,同时还应强调其动作传达更多的内涵,这一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具有重要作用。演员需要拟定一个场景,通过故事情节等进行引导,从而辅助情绪的展开,在模拟故事情节的叙述中,产生强烈的人物意识,让其身临其境,更大限度地激发其表现力和创造力。凭借脑海中的记忆元素进行再现、加工、处理、整合、表现,打破空间与时间的拘束,达到“神通万里”之境界。因此更需要我们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文化素质的修养以及对于生活细致的观察,这依靠着日积月累的苦功夫和滴水穿石的韧劲才能够寻得的想象空间和逻辑结构,促成了对于人物情感的转化。即兴舞训练除对肢体的能动外,更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了解即兴方法与技巧,有效开展我们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促进我们在生活中汲取素材感受世间悲欢,创造更为生动感人的舞蹈之作。
五 结语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即兴舞训练在对肢体解放和发挥能动性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体会到即兴舞训练当中对舞蹈发挥的综合性效果,同时也认识到即兴舞训练对肢体的能动性发挥的作用,既能解放肢体,自由舞动,又可音舞结合,表达情感。因此,我从即兴舞训练看肢体能动性的关系当中进行研究,总结其作用与重要性,希望为今后舞蹈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青戈.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陈乐.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艺海,2017(01):54-55.
[4]刘雪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即兴课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5]吴岚.即兴舞——舞蹈编创的钥匙[J].艺海,2006,(02):64.
[6]洪霁.“即兴舞”的“动觉辨认”[J].艺术教育,1997,(01):23.
[7]高鑫.从肢体解放到思想解放的现代舞之路[J].艺术教育,2016(07):119-120.
[8]周杰.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民间舞教学方法的改革途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3):333-3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