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依据民办高校应用型专业职业技能认知和培养规律,构建民办高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民办高校专业实训和实习的实践教学为前提,研究民办高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一是要建立民办高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二是要创建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示范性实训基地。
关键词:民办高校;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唐凌.民办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9,6(29):231-232.
民办高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目前各民办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中。实践教学是培养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民办高校的特色所在,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特别是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它需要把传统的基于理论认识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建立民办高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系统中各元素的结构调整可以改变一个系统的能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是如此。实训、实习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原来各自为阵的教学模式把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把握简单的技能割裂开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此,必须积极探索并大胆尝试教学实习与实训的关系,坚持走实习、实训相结合,构建实习与实训教学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两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按照认识规律构建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把实习、实训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系统,遵循从单项到综合,关键技术反复强化的教学规律,统筹安排实习和实训的各个环节[1]。
(一)建立实践教学专业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以实训教材编写为主线,重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独立设课,自成体系。每类课程体系分基础技术、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创新循序渐进。瞄准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课程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实习、实训内容,每个层次40%项目为最基本、学生必做和必须过关的内容,60%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尊重其学习的主动性和个性发展。进行实践教学体系重组,课程结构优化,形成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专业课程体系。淘汰重复的实训和实习内容,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分析本领。进行连贯性训练为主线,实施一体化、多层次、分阶段、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教学[2]。
(二)构建民办高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民办高校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对专业教学资源重新进行整和,将实习基地、实训基地集成一体。形成实习和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训的内容按照感性认识一认识基本原理一掌握基本技能操作一强化职业技能的操作训练一熟练掌握职业技能鉴定应会考核等思路来设置[3]。通过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试点,逐步深化和树立专业品牌,而且有力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高技能管理提供创造性服务的技能型“灰领”人才的定位,明确以经济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依托行业,坚持产学研结合、企校互动的办学模式。构建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4]。
二 创建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示范性实训基地
通过构建实习和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打通了实践教学环节中专业基础理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之间的联系,形成“双基”传授、“双基”验证、综合技能培训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使人才培养规格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形成涵盖专业大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并创建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示范性实训基地。
(一)指导思想
以适应21世纪要求为标准,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为目标。重视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先进、超前的硬件条件、仪器设备和环境设施。创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研究性的实训手段和方法。在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压缩验证性、演示性实训的基础上,精心挑选那些将继续对实训思想、实训方法产生影响的做法,同时花大力气研究实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研究性实训内容。充分考虑专业和非专业、理科和文科、高层次和普及的兼顾性,以谋求最大的受益面和最佳的创新能力培养效果[5]。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优化管理,资源共享原则。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对原有的实训室进行调整、归并、重建,坚决克服分散的小而全的弊病,推行集中化管理模式,发挥规模效益,提高实训室整体水平。2.创新与继承相统一,特色与普遍相统一,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统一原则。要改变传统的为一门课程服务的分散、封闭、低效的模式,向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开放搞活、效益明显的现代化实训室转变。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要在各专业中发挥作用,适应专业教育改革的要求。3.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重原则。在加大对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实训用房和设施投入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实训技术人员和实训室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强化实训室管理,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只有建成一支素质较高、技术全面、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的实训队伍,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才能达到应有的预期目标。
(三)建设目标
建成新型合格人才的培养基地;建成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建成实训教学研究的基地。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为培养合格的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发挥实训教学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同时,全面关注、调研国内外实训教学改革趋势、成果和经验,全面开展实训教学内容、体系、方法的研究、实践和总结,成为实训教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进一步规范实训室的建设、管理及实践教学的组织、安排、实施、考核体系,修订完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按照行业标准和职业教育特点,编写实训安全操作规程”;按院系两级管理职责,对实训管理人员实行“三定”(定岗、定员、定责)管理,通过考核各系(部)实训室的利用率和实训课程开出率,确保实训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实践教学的开展;拟定“教师技能训练课教学质量评估实施办法”,对技能训练课的教学质量实施学生与系(部)两级评估,以促进实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6]。
(五)建立一体化教室和全真化实训基地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全真或仿真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多媒体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内置多种配套设备,配备相应的挂图、样品、技术手册和工具书等,边讲边看边练,改变过去在“黑板上种田”的单一教学方式。技能训练全真化(仿真):可以完全按照专业的工作流程和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使学生在校内就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按照现代实际标准进行培养,“零距离”的培养造就“零适应”人才。
(六)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实习教学基地
研究确定校企深度合作方向,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设置双方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专业人员互聘,实习基地稳定,就业指导推荐等。建立品牌型的校企结合的实习基地。同时建立了校企结合的定向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实习教学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免费、自愿和双向选择的选拔和相关的学习管理办法。选拔利用教学资源,优化实习基地;确立产学研相结合,校企结合的途径。制定专业建设中毕业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和改革方案。
实践教学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实训技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要贯注“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注重软件建设,努力把实践教学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真正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高层次的实训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李志强.战后德国政治教育发展及其借鉴[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3):15-16.
[2]杨叔子,吴昌林,张福润.四论创新之根在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2):3-6.
[3]王吉会,赵乃勤,李宝银,韩雅静,李群英.创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03):8-10.
[4]俞承芳.实验中心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03):90-92.
[5]何晓红.构建交叉互动型教学模式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J].职业教育研究,2004(01):14-15.
[6]别敦荣,黄爱华,刘亚敏,康全礼,田恩舜.大学推行学研产“一体化”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2(01):53-59+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