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山东某高校本科生学生评教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提高学生评教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生评教;利弊分析;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王艺霖,等.浅析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利弊与改进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26):74-76,89.
Discussion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llege Students'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WANG Yi-lin,HUANG Shao-jiang,GUO Yuan-yuan,SHI Yun-fei
(Linyi University,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Linyi Shandong)
Abstract: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monitor and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a university in Shandong Province,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sums up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tudents’evaluation of teaching,and propos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s’evaluation of teaching.
Key words: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Countermeasures
学生评教(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SET)即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在分析评价结果与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向教师进行信息反馈,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1]。学生评教是一种快捷、明了地反馈学生意见、沟通师生的桥梁,也是高校当前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学生评教系统的有效性却饱受争议[2,3]。本文基于某大学学生评教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以山东某大学参与学生评教的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在问卷调查之前与部分学生进行交流,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围绕学生评教设计16个客观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问题共分为三类: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年级、性别、学科类型等;二是调查对象对学生评教的认识和态度;三是现行学生评教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网上填写电子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运用问卷星和SPSSAU平台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75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361份,有效率96.27%。
二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参与调查者中,男生占32.41%,女生占67.59%,女生占比多于男生;年级分布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占14.4%、21.05%、40.17%、24.38%,大三人数略多,其余年级人数相当;在学科类型上,文学类占27.42%、理学类占39.06%、工学类占33.52%,各学科类型比例相当(如表1所示)。
(二)调查对象对评教的认识和态度
对评教必要性的认识可能影响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和评教时的评教态度。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评教是否有必要?”这个问题的回答,81.7%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评教很有必要。在评教态度方面,76.2%的调查对象认真评教,另有23.8%的调查对象随意评教。用SPSSAU对评教必要性的认识和评教态度的差异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认为学生评教有必要的调查对象进行认真评教的比例(79.5%),明显高于认为没必要评教的调查对象进行认真评教的比例(39.1%)。由此可见,学生对评教必要性的认识是影响学生评教态度的重要因素,想要学生认真、客观的进行评教,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评教必要性的认可[4]。评教结果对教师和学生是否会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学生评教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四分之三的调查对象认为评教结果会对教师产生影响,但却只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评教结果会对自身产生影响。对评教影响认知与评教态度的差异性分析发现,认为评教结果会对教师有很大影响的调查对象更倾向于认真评教,反之越倾向于随意评教;然而,对评教结果对学生有无影响的认识不同不会对评教态度产生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评教结果是否会对教师产生影响关乎学生的评教态度,想要学生认真客观的进行评教,需要学校将评教结果反馈给教师并对教师产生真正影响,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评教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评教基本上不曾受学院或教师的干预,评教结果绝大部分反映的是学生的自主认识。但是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其在评教中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和对教师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比如,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会给自己喜欢的教师打高分,给不喜欢的教师打低分,这样的评教结果显然一定程度上缺少客观性。在关于“你会给什么样的老师打高分,什么样的老师打低分的”调查中,“考试容易通过的老师”最容易被打高分,反而“上课要求宽松,从不点名的老师”最容易被打低分(图1)。这说明被调查者对于课堂质量还是有一定追求,期望得到严谨的课堂和丰富的知识,但同时又期望宽松的考察。这两者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如果真正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知识,必不会害怕考试的检验,说明学生在要求老师严谨丰富的教学的同时忽略了对自身的要求,学生也应严格要求自己,用求真求实的态度对待学习。
在“根据评价标准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的调查中,一共有“责任心、课堂内容丰富程度、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教师亲和力、布置作业是否合理”五个选项,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平均综合得分计算后,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教师是否有责任心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其次是课堂内容丰富度,得分最低的是作业布置是否合理。可以看出,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应提高自身责任感,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并应丰富拓展课堂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充实的课堂内容,真正让课堂成为知识的海洋[5]。
(三)关于评教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你认为现行评教系统是否合理”问题的调查中,16.9%的被调查者表示现有评教系统“很合理,非常喜欢”,73.1%的被调查者对现有评教系统的态度是“一般,还能接受”,只有10%的被调查者认为现有评教系统“不合理,不能接受”。这说明现有评教系统相对合理,但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对现行评教系统不足之处的调查发现,“标准限制太多,不能主观表达学生意向”和“强制评教,学生认真程度低”两个选项占比最大,分别为59.28%和57.06%。对现行评教系统中的评教标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来不看或只阅读部分选项。在关于“你认为现行评教系统应如何改进”的调查中,多数学生表达出“学生自愿评教”、“简化评教标准”、“让评教结果得到落实”、“匿名评教”等诉求。
三 问题总结与对策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应的分析,我们对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保证评教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认为不需要进行评教,或者认为即便评教也不会对教师产生影响,这种认识进而导致他们消极评教、随意评教,如一人替多人评教或不看评价标准随便打分等。更有甚者,学些学生因为对教师的个人意见和主观态度,在评教时出现“任性评价”、“报复性评价”等非理性评教的现象[6]。这样的评教态度或评教方式势必会导致评教结果出现偏差,无法真实反映和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因此,想要学生端正态度,积极评教,就要改变学生对评教的观念认识,增强对评教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比如将评教的概念和意义进行宣传,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开展相关主题的辩论会、班级内召开主题班会进行动员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评教工作的具体流程、明白客观真实的评教结果“关乎师生的共同利益,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的意义[7],让学生明白评教既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又是自己可以享受的义务,增强学生对于评教工作的认同感,克服学生对于评教盲目性和恐惧感[8]。以此来改善学生的评教态度,提高评教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二)加强评与教的联系,跟踪评教反馈,避免学生评教任务化或流于形式
评教工作的原本目的是反映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对教师的教学方向进行指导。但是很多时候评教工作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仅成为学生选课的一张“通行证”,因为如果不进行评教的话就不能进行下学期的选课。所以,学生为了选课而完成“任务”,这加剧了随意评教现象的出现。评教结束后学生看不到结果公示,没有知情权。在调查中有学生表示:“评教中提出的问题在评教后未得到落实,评教结束后不了了之”,使得“评教”只是为了“评教”,仅仅成为考核教师业绩水平的一个手段,重绩效而轻效果。教师无法及时听到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生也看不到评教带来的反馈效果,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学生评教流于形式而不被学生和教师看重。
针对这些问题,应适当放松对学生评教的要求,积极鼓励评教但不强制要求评教,减少“随意评教”现象的发生;为避免学生“报复性评教”,可适当降低学生评分在教师绩效考核中的比重,改为将学生评教信息直接反馈给相关教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评教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也可让教师更好地听取学生对教学有帮助的建设性意见,从而及时改进教学;最后,为保障学生的知情权,提高学生的评教积极性,可将评教结果选择适当合理的方式进行公示,并对评教结果的反馈情况进行跟踪,保证评教工作带来的真实效果[9]。
(三)优化标准,改进方式,提高评教
现有教务系统的评教标准多达十余条,学生评教需对每一条内容选择“优、良、中、差”,这似乎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每名学生每学期大约有七八门甚至十几门课程,对每门课的老师都需进行一遍上述操作,一次评教,学生往往需要打一百多个“优、良、中、差”,这无疑会降低学生的耐心,导致评教最后“能评完就行”。再者,过多的标准限制也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学生的意见,因为标准是固化的,意见和建议是多样而善于变化的。
基于此,应当优化评教标准,可以选择打分制或将所有科目教师姓名和评教标准归纳成一个表格,对比评教。同时,应更多地留给学生自由发挥书写建议的空间,让学生为教师多提意见,或在学生首次评教时可依据自己对教师的期望要求,自由选取符合自己要求的指标组成评教指标体系,并允许在评教过程更换指标,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所想,而不是单纯得到一个冰冷的分数[10]。此外,匿名评教可打消学生的一些顾虑,更有利于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同时要做好规范,避免学生因匿名评价而发生不实、不负责任或报复性评教。再者,加强师生互评,让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好的相互反馈,互相监督,真正实现评教系统的意义,做到师生共同进步[11]。最后,评教在学期末进行,一则没有充足改进和反馈时间,二则评教反映出的问题也往往被忽略从而失去评教意义。若将评教由学期末改到学期中间,此时师生双方已经互相熟悉和了解,这时相互提意见,既有时间进行改进,又能相互观察到反馈结果,共同进步,从而更好地体现评教的意义。
四 结语
本文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分析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学生认识,改进评教方式、优化评教体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学生评教效果的建议和对策。评教是师生共同进步的阶梯,正如美国教育家斯塔弗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只有激发学生的评教积极性,完善评教系统,科学处理、正确反馈和跟进评教结果,并尊重教师的自我评价,努力做到评价多元化,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真正通过评教来提高教学质量[12]。
参考文献
[1]张静,刘莹,孙晓楠,等.大数据背景下理想化学生评教系统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0):5-6.
[2]马秀麟,衷克定,刘立超.从大数据挖掘的视角分析学生评教的有效性[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78-84.
[3]王吉春.教学相长视角下高校学生评教方式的创新研究[J].教学研究,2017,40(02):28-30+40.
[4]沈芳.提升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5]王肃婷,刘琳.高校师生对学生评教影响因素的认知研究——基于H学院学生评教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05):56-60.
[6]陈磊,倪天倪.学生评教差评教师的有效性研究[J].高教探索,2012(01):84-90.
[7]高来健,娄森超.高校学生组织发展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11(06):126-128.
[8]张荣华.影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教师素质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9]周继良.高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5.
[10]艾文国,王桂伟,关玉晶.高校学生评教系统改进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76-79.
[11]蓝蔚青,曹剑敏,张帆,等.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系统的构建与完善[J].高等农业教育,2006(06):36-38.
[12]王莹秋.影响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学生因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