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9 11:11: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为例,分析内容本体特点与教育价值,解析化学核心素养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确立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中轴的教学与评价目标,给出教学设计案例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氯气;教学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杨水华,等.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7):211-213.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中明确提出化学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与精炼,是对化学学科本质和化学教育本质的认识与反映。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是高中化学课程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非金属元素,对学生了解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为后续认识活动提供了参照和依据,对帮助学生掌握研究非金属单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价值[2]。

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必备资料,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素材。以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中“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为例[3],深入剖析化学核心素养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如表1所示。


\


          由微观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Cl2相关化学性质,利用自来水消毒、从微观视角分析氯水组成微粒等,这些素材为给学生树立“宏观辨识、微观探析”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漂白粉的漂白和失效原理再次强调HClO是漂白关键,其中强调的是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氯气的发现史对培养学生利用证据进行推理提供了良好契机,对学习Cl2制备和性质也做了良好铺垫。利用干燥氯气和氯水进行漂白实验的探究,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及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科学史话”栏目中漂白精消毒游泳池等素材,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的精神和价值,知道如何运用化学对社会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以化学核心素养为中轴的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传承和提升。核心素养传承了三维目标,更有了质的超越,关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4]。在深入分析这节内容的教学背景与教育价值后,结合教材中所体现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学习基础,确立以化学核心素养为中轴的教学目标如表2所示。

\



三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流程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为载体, 结合教材中相关素材进行拓展延伸,以问题为主线,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教学设计及分析如表 3- 表 6 所示。任务 1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寻找证据进行推理。

\

\

\
\

 

        由学生课前自己搜集资料总结归纳 Cl2 的制备和物理性质,推测具备哪些化学性质,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使用证据进行推理的能力。由教师提供的氯气发现和命名史料,通过证据链条完善学生对氯气的认识,让学生明白科学发展需要严谨、质疑、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等科学精神,可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任务2设计意图: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与思考,以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变红又褪色这一特殊现象,启发引导他们进行初步探究,找出褪色的真正原因。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实验探究,不仅达到创新意义,也极大增强学习热情。其次,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氯水中Cl-、H+的存在,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理论分析反应产物有哪些,正确书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任务3设计意图:展示洁厕灵标签,增强学生对生活事物的观察意识,知道应合理使用生活中含氯漂白剂、消毒剂等。首先,从视频展现的现象中搜集证据确认有氯气生成导致中毒,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理论分析漂白剂成分,巧妙将Cl2、ClO-、Cl-之间的相互转化联系起来。其次,知道同一元素不同化合物与单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及其重要作用。最后,促进学生寻找证据进行推理,建构氯元素三个典型化合价之间相互转化的认识模型,形成对氯气性质的全面认识。

         任务4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漂白剂漂白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社会价值,认识氯气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同时指导学生形成基于元素认识物质性质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建立起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5]。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以结构化的知识学习为载体,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剖析知识的教育价值,深入挖掘其中所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6],设计适宜的学习与评价活动。教师绝不可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部分割裂开来,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的认识[7]。本节课所运用的素材形成于课本,同时又源于生活,最后归于生活,形成一系列具体问题,学生能在资料分析、分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磊,魏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化学教育,2018,39(9):48—53.
[3]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王磊,于少华.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若干问题的理论阐释及实践解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3):3-9..
[5]吴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J].化学教学,2017(02):3-7.
[6]刘洋.基于核心素养高校教师教学素养与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0):180-181.
[7]周业虹.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化学教学,2016(08):36-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