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时代新形势下,三全育人内涵有了丰富和提升:全员育人的教师责任更明确,全过程育人要贯穿思想政治工作主线,全方位育人既要利用家庭、企业、政府和社会搭建立体构架,更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习近平教育理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本文引用格式:谢从堂.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浅谈新时代下三全育人理念的再理解[J].教育现代化,2019,6(21):23-24,34.
从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三全育人”理念开始,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开始了对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基本内涵的广泛讨论,各高校也对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2016年12月7日,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去,实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今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再次强调大学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将立德树人深入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对立德树人这个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从“贯穿”提高到“内化”,是我们党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高度新要求,毋庸置疑,对“三全育人”理念也赋予了新的深刻内涵。
一 全员育人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这里所说的教师,我们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只是在课堂上授课的专业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是思政教师,应该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包括党政干部、行政后勤等等所有教育从业人员。无论是在教学岗位还是在管理岗位、服务岗位上,无论是专职思政工作人员还是非专职思政工作人员都要积极履行育人职责,按照师德要求,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在各个环节担负育人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所以,肩负育人责任的每一位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殷切希望为标准,深刻理解育人责任的新内涵,牢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该负有的共同职责和使命,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2]。
二 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我们通常理解就是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时间里即从入学到毕业这一阶段,教师将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整体计划,通过整体把握、全局引导逐步推进实施,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既反映育人工作的艰巨性,也反映育人工作的连贯性。今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线”有连续性特征,一以贯之,有始有终,贯穿始终,无处不在,线不能断,不是孤立或碎片。因此,全过程育人应该理解为不仅是将智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更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学生成长全过程,让所有环节都能彰显思政味道,让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交融共振,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全过程思政教育生态。
三全方位育人
高校除了要积极发挥育人主体作用外,还需要充分协调和利用家庭、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对学生实施教育,搭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构架。所以,从育人实施者的维度反映出育人工作的立体性。
今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想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缺一不可,都需要肩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全方位育人需要家庭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家长作为孩子人生中的导师,应当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建立家长联系制度,让家庭与学校育人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家长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3]。
全方位育人需要政府的支持提供充分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全方位育人需要社会的参与提供丰富资源。学雷锋、卫生城市创建等公益文化建设活动;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都是可充分利用的社会文化建设育人资源。让学生充分实践到社会中去,比如农村、社区、企业、事业单位,让学生融入社会,融入市场,融入工厂企业,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成长成才[4]。
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既然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那么反之,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全方位育人应当包括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并从六个方面对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党的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由此可以明确认识到,全方位育人包含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新内涵。
我们所领悟到的全方位育人新内涵,是从人才培养即人的全面发展的维度,呈现出育人工作的全面性。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核心理念,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使素质教育具体化,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以德为先,开展立德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5]
(二)以身为本,开展正身教育,提升身心健康素质。
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和人格养成、身心发展中,不断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人文素养和竞技水平,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全面发展。
(三)以学为重,开展笃学教育,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知识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四)以能为尚,开展尚能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推动学生树立职业信念,崇尚工匠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纵观“三全育人”理念的发展,以今年全国教育大会为标志,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延伸和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概括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我们在全面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基础上,深刻领悟、丰富完善“三全育人”理论内涵,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我们高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刻理解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抓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调动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才力量,激活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环境等育人要素,全面、系统化推进“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等“五个思政”改革创新,以“十大育人”为路径,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努力建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话.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2]孙春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J].求是,2018(19).
[3]王丽英“.三全育人”打造高校思政教育新样板[N].中国教育报.
[4]徐川.以育人合力彰显思政工作实效[N].光明日报,2018-10-11.
[5]周莲英.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6):293-294.
[6]岳烽.回归教育的育人本真[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12):161-1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