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完全倒装构式习得的实证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7 16:18: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研究以试卷的形式,考察了英语专业学习者对英语完全倒装构式(English Full Inversion Construction,以下简称为EFIC)的习得情况。96名英语专业学生参于了本次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英语专业学习者在习得EFIC时,典型的EFIC比非典型的EFIC容易习得,而且四种不同的EFIC类型存在不同的习得难度。(2)英语专业学习者习得EFIC的优劣与其英语水平基本呈正相关;最后再探讨了使用EFIC时造成犯错误的原因。

关键词:英语完全倒装构式的习得;实证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刘永丽.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完全倒装构式习得的实证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5):215-217.

一引言

         英语完全倒装构式(English Full Inversion Construction,以下简称为EFIC)是英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因其具有主谓宾(SVO)类基本句型所不具有的额外意义,因此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EFIC的现有研究主要从修辞学(Bolinger,D.1977;苏承志,1985;冯翠华,1995;吕煦,2004等)和语言学方面进行,其中语言学方面主要从转换生成语法(Diaconescu,1984;Coopmans,1989;Bresnan,1994;Den Dikken,1994,Nakajima,2000;Grohmann 2003,韩景泉,2016等)、功能语法(Rochemont,1986;Dorgeloh,1997等)、认知语言学(王寅,2001;杨壮春,2003;张克定,2011;Chen Rong,2003等)三个维度进行了理论探讨,但结合习得理论对EFIC进行的实证研究却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尝试以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以英语专业学生为被试对象,通过试卷测试的形式,对EFIC习得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以后进一步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二 EFIC的定义及分类

        EFIC是指主语位于整个动词短语之后(Huddleston&Pullum 2002:1835,转自莫启杨,文旭2018),如(1)。对于EFIC的类型,本文以陈融(2003)的分类为基础,对EFIC进行了重新分类,将EFIC分成典型和非典型两大类。EFIC的典型结构:方位短语+Be动词+主语,如(2):

(1)Next came the beautiful girl.
(2)On my right was Mary.

       EFIC的非典型结构(1):方位短语+非Be动词+主语;分词+方位短语+Be动词+主语,如(3)、(4)和(5):

(3)On the river banks stood hundreds of citizens.
(4)Standing by his side was someone he had not seen before.
(5)Buried underground is a large amount of gold,silver,lead and zinc.

       EFIC非典型结构(2):路径词/拟声词+方向性动词+主语,如6)和7):

(6)Down came the little rain.
(7)Bang went the firecracker.

       EFIC非典型结构(3):非空间性词+Be动词+主语,如8)和9):

(8)Great and spacious is our motherland.
(9)Facing the pool is my house.

三 实证研究

(一)研究问题


1.英语专业学习者在习得EFIC时,典型与非典型是否存在不同的习得难度?
2.英语专业学习者习得EFIC的优劣程度是否与其英语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3.当英语专业学习者在使用EFIC时,造成犯错误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二)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样本为西南地区某专业性大学英语专业的96名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三个年级:大一、大三和硕士研究生,即英语水平低等组、英语水平中等组、英语水平高等组,以高考英语成绩,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测试成绩为分组标准。选择三个不同年级,英语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的原因在于,看不同英语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EFIC时,是否有任何不同。

(三)研究方法

        测试方法是获取被试言语行为的方法,可准确地反映他们的实际语言能力,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本文设计了一套由连词成句(sentence unscramble),英汉互译以及看图写作三种题型构成的试卷,90分钟完成。在实验前进行了小型测试,以检验该试卷的有效性。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参加测试的学生共计96名,收回有效试卷90份。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四 研究结果

(一)英语专业学习者在习得EFIC时,典型与非典型是否存在不同的习得难度?


       从表1可以看出,英语专业不同年级学习者在习得EFIC时,典型的EFIC比非典型的EFIC容易习得,而且四种不同类型的EFIC存在不同的习得难度;从表2中,可以进一步看到该变化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


\
 
         表2显示,高中低组对四类形式的EFIC配对T检验中,EFIC典型与EFIC非典型(1),EFIC非典型(2)与EFIC非典型(3)和EFIC非典型(2)的T值均大于临界值2.045,表示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EFIC(2)与(3)的T值均小于临界值2.045,其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综合表1和表2,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英语专业学习者在习得EFIC时,典型与非典型存在不同的习得难度,即EFIC典型>EFIC非典型(1)>EFIC非典型(2)≈EFIC非典型(3)(“>”指“更容易”;“≈”指习得难度几乎一致)。根据原型范畴理论,一个范畴中包含原型成员(即典型)和边缘成员(即非型)。原型成员集合了范畴其他成员最多特征,而边缘成员有着不同程度的和原型成员相似的特征。对于原型成员,更容易习得,它们是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最易学得,且最易识别的。因此,在EFIC结构中,EFIC典型,即LOC BE类,为原型,最易习得。EFIC非典型(1),即(PART)+LOC+NBE类,以EFIC典型为基础,为EFIC非典型(1)的参照点,并享有EFIC典型最多的特征,因此,学生较易掌握。对于EFIC非典型(2)和EFIC非典型(3),它们属于边缘成员,基于此,学生在掌握这两类结构时相比于前两类困难。

        因此,英语专业学对英语完全倒装构式的习得顺序是:EFIC典型>EFIC非典型(1)>EFIC非典型(2)≈EFIC非典型(3)(“>”指“更容易”;“≈”指习得难度几乎一致)。

(二)英语专业学习者习得EFIC的优劣程度是否与其英语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从表3可以看出,英语专业不同年级学习者在习得EFIC时,高等组的学习者掌握情况最佳,其次分别是中等组和低等组的同学。从表4中,可以进一步看到该变化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


\

\


        EFIC非典型(2)和EFIC非典型(3)的DF值分别为2和87。根据F值分布表,2和87范围内的临界值为3.11。因此,当F值大于临界值时,所测变量间存在相关性。从表4可以看出,EFIC典型、EFIC非典型(1)、EFIC非典型(2)和EFIC非典型(3)的F值分别是23.455、19.095、16.709和14.317,都大于临界值。因此,英语专业学习者习得EFIC的优劣程度与英语水平呈正相关。

          针对以上结果,由Langacker(1987,pp.46)首次提出的“基于使用的模型”可对其进行一定的解释。他指出:“语言系统的实际运用和讲话人关于语言使用的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语言知识来源于语言运用,从语言的实际用法中,进行归纳发现相关的用法特征。王天翼和王寅(2010)指出:“语言实际表达时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总结实际实用中的语言表达才能发现有价值的用法规律。”Taylor(2002:27,转自王天翼、王寅2010)强调:“语言知识是基于实际用法的知识,是在用法事件之上作出概括性的知识,因此,语言习得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是由语言性的经验所驱动的。”由此可见,语言知识的获得与语言的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而使用频率对语言单位对心理固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印证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观和基于使用的语言观,即语言知识的获得是人们以身体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进行认知加工逐步形成的,且语言知识形成的基础在于人的认知基础和语言出现的频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认知水平高,对事物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英语水平高等组的同学相比于中低组能更好掌握EFIC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在碰到EFIC时,更易识别,不停地强化他们对EFIC的认知。从另一方面来讲,因而使用EFIC的频率也就 第一、对非原型类EFIC掌握的不熟;第二、对于EFIC的多重意义掌握不到位以及对掌握EFIC所表达的语用与语篇功能有所欠缺;第三、在于对中英文语言表达差异的意识不够。

五教学启示

     综合以上结果和讨论,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在教授EFIC时,系统而全面的介绍EFIC构式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EFIC,尽可能多地提供相关实例促进学生对EFIC的认知,从而增加学生对EFIC的使用频率。

       2.EFIC作为一个形式与意义的配对体。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关注其形式,更多地应让学生意识到其背后表达的意义,即语义、语用及语篇功能等。

        3.教师应适当具备语言学相关知识,在其指导下进行EFIC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理解EFIC。

六结语

       EFIC存在不同程度的习得难度,它的优劣程度与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呈正相关。本研究只选取了英语完全倒装和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针对部分倒装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类似的实证研究,以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缺点,为有效地教学提供更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Chen,R.(2003).English inversion—A Ground-before-Figure constructio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2]莫启扬,文旭..英语分词倒装构式的认知语法分析[J].外语研究,2018(2):11-16.
[3]彭莉.浅析微课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J].教育现代化,2017,4(35):164-1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