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与青少年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1 10:03: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独特的成人礼,是每个潮汕人心中重要的回忆。结合“出花园”对青少年展开教育,其效果将受益一生。潮汕地区传统家庭对青少年的培养存在着文化重视不够,人才外流,抵触外来文化等不足。近几年,社会和媒体开始重视“出花园”,重点在于“非遗”和民俗文化这方面,对于其青少年的教育方面的作用,涉及层面比较浅。结合民俗“出花园”的举行,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合展开青少年教育,以多种活动、多元文化、多个榜样,多类媒体相结合,坚持一段时间跨度来巩固教育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潮汕地区青少年的身心教育健康水平。

关键词:出花园;成人礼;青少年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陈万灼,姚晓芸.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与青少年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9,6(23):215-216.

一潮汕地区民俗“出花园”对青少年身心影响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成人礼,一般在在15周岁举行,在潮汕人心目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出花园”主要以洗花草水和祭拜“花公婆”等仪式来举行,是潮汕地区的人生重要阶段,意味着告别了无忧无虑的孩童阶段,从此走向成人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出花园”的意义也在不断变化。也应该结合新时代的精神,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关于潮汕地区“出花园”的具体内容,在我的《潮汕地区成人礼“出花园”的起源与发展演变》[1]一文中有所讲述。本文重点探讨“出花园”对未成年人教育的作用。潮汕地区“出花园”的对象是在十五周岁,在“出花园”这一人生历程,展开青少年思想教育,可以为正式成人铺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可是潮汕地区的“出花园”,一般以家庭为主导进行展开,以当天的仪式和祭拜等传统形式为主,注重形式化,而没怎么注意其教化意义。导致了其影响持续时间短,辐射范围窄,教育效果差等缺点。纵观国内各地区民族的传统成人礼,如广西“花头族”的成人礼“度戒”[2],贵州芭沙苗人成人礼“补荡”[3],大有着这样的情况存在:注重仪式化,忽略教化意义。这时候如果学校和社会能够加以介入,抓住时期展开深入宣传教育,持续一段时间,在较大的范围进行影响,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潜移默化中被动式地培养良好的人生价值观,甚至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意义的人。展开教育的形式应该从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出发。

\

 
二 潮汕地区传统家庭培养观念的不足

(一)文化学习重视程度不足


        潮汕地区有着重视经商的传统,崇拜商业成功的人,而对文化就往往有所忽视。潮汕地区的家庭理念,大多停留在把孩子的文化教育托付于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特别是潮汕有些欠发展的地区,由于贫穷、资源、意识的缺失,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文化知识水平其实不怎么在意,甚至有的让孩子早早辍学进行外出打工赚钱。过于重视赚钱,而忽视文化的培养,是潮汕地区大多数地区存在的现状。

(二)外出拼搏,不愿回归家乡发展

        潮汕地区的家长,从小就习惯给孩子树立长大后就得出外拼搏的信念,在家乡发展是“不出息”的表现。潮汕地区身处相对偏僻,资源匮乏,在本地发展比较困难,而在外发展机遇多,资源多,往往比较容易取得成功。长期以来,人才大量流失,使得发展更为困难。这问题不仅是潮汕地区,也是大多数欠发达地区都面临的现状。

(三)外来文化传播困难

       潮汕地区保存着不少优良传统文化,比如“务实精神、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推陈出新、不断成长的积极向上精神”[1],“儒家文化重家庭伦理、宗族血缘的观念与潮汕地区原有的经济基础和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相吻合,赋予潮人特别重视家庭伦理、宗族血缘的群体意识”[2]。潮汕地区向来注重优良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可是对于外来文化的进入,还是保持着相对的警惕和抗拒心理。比如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法治精神,科学文化等,在潮汕地区的普及就比较困难。

       “出花园”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契机,传统家庭观念的不足,可以通过学校及社会各界联合教育宣传进行补充,为正式成人铺垫良好的身心基础。潮汕地区有些学校和地区也有这方面的意识,并举行了相关的活动。

三 潮汕地区学校和社会及媒体通过“出花园”展开教育情况

       1.榕城区和揭东区连年来都为我市适龄青少年举办了集体“出花园”成人礼,加入了成人礼宣誓、传统文化展示教育等内容,令这项饱含着对下一代殷切希望的仪式更有实际意义[3]。

       2.潮州和汕头等其他地区尚未找到相关资料显示学校和社会公开集体举行“出花园”这种仪式。由于历史缘故,“出花园”曾一度被打入“迷信”活动的标签,所以在潮汕地区的学校和社会对于集体举行“出花园”并进行相关青少年教育持有谨慎的态度,大多数还停留在家庭自己举行的阶段。

       3.媒体报道情况。近几年,越来越多媒体开始对“出花园”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并受到了青少年和家长们的喜爱。可是媒体们对于“出花园”的关注点还是集中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较少关注其教育意义的内容。

四 成人礼“出花园”与青少年身心特点相结合展开教育

       十五岁的青少年在思想上有一定的独立性,好奇心重,模仿心强,对新事物接受快等特点。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展开教育。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合展开教育

       学校或者社区可以通过集体举行“出花园”的形式,来集中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家庭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社会也有着相对的复杂性。学校如果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并积极和家长沟通,与社会相关媒体社区合作,能够较好的扩大在校的教育效果。

(二)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的内容,应该以提倡文化知识学习,鼓励回归本土促进家乡发展,普及外来先进文化知识为主来展开。教育的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活动,多元文化,多个榜样来进行。多种活动,可以采用表演,比赛,讨论会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扩大影响力。激发青少年们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去吸收各种丰富的文化知识,使得他们的才华也有一个展示的平台。多元文化,可以通过展览、纪录片等形式展示多地区的独特文化,比如各种地区的成人礼,各地方的图腾文化等内容,既吸引青少年的兴趣,又扩大他们的认知面,激发他们对外界文化的好奇心,主动吸收外界优秀文化知识。多个榜样,邀请的青少年榜样,应该以年龄较为靠近为宜,重点邀请一些品德好,为家乡发展而奉献的人。对于青少年来讲,年龄接近的优秀者,对于他们更有号召力,也对他们的品德培养更有感染力,更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青少年成人后为家乡建设奋斗的心理。

(三)以多类媒介的力量来宣传

        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相结合,电视广播和微博微信联合进行宣传,深化教育效果。在当今社会,微信,微博,自媒体等对于青少年更有影响力。结合电视媒体的宣传片和微信微博深入报道宣传,宣传方式以青春活泼为主,树立成人的意义,为社会奋斗的心理。青少年比较热衷关注新媒体的使用,可以起到主动关注的作用,产生更好的宣传效果。

(四)以一定的时间跨度来巩固效果。

        坚持一段时间来巩固教育效果,免得教育流于形式。家庭和社会对于“出花园”的关注在于七月初七或者正月十五前后这几天,然后就不了了之,没有产生什么教育效果。“出花园”在潮汕地区是很重要的人生历程,在每个潮汕人心中都是一段重要的回忆。如果能坚持一两个月的时间来强化教育效果,这段特别的“出花园”的过程将深入到每个潮汕人的人生记忆里,其培养的道德品质也将受益一生。

五 总结

        与时俱进是传统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手段。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内容,影响着人们什么的方方面面。优秀的文化仍然是人们精神宝贵的财富,可是有些文化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就应该结合新时代注入新的内容,使得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潮州民俗“出花园”有着独特的人文内涵,也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如果结合新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将对青少年良好身心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方面,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结合,多方协力,更好地为潮汕地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成人基础,培养成有益于家庭,有益于本地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为新时代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

 
参考文献

[1]刘丹盈,吴悦蕾,林玲如,王海燕.潮汕特色传统文化调查报告[J].南方论刊,2014(5):95-110.
[2]陈万灼,姚晓芸.潮汕地区成人礼“出花园”的起源与发展演变[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23-25.
[3]胡晶莹.广西花头瑶“成人礼”仪式舞蹈形态探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2,(1):24-25.
[4]韦文华.贵州芭沙苗人“成人礼”仪式的文化内涵[J].贵州民族研究.2015,(2):54-57.
[5]陈友义.试论地理环境对潮汕传统文化精细特色的影响[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4):93-99.
[6]朱玉芳.论潮汕文化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开展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2):226-229.
[7]揭阳日报.揭阳七月七咬鸡头告别童年旧俗新礼很有趣[EB/OL].http://jy.southcn.com/content/2016-08/09/content_153347596.htm,2016-08-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75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