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突破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0 16:40: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篇文章通过对“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入手,从其当前面临的问题和突破途径分析,提出几项对策,希望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神伟.“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突破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23):160-16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但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稍有不慎,就将后患无穷。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其影响,然后陈述其当前问题,最后提出五项突破途径。

一 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以下就其机遇和挑战展开论述,探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

(一)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九零后和零零后,其对互联网的使用是家常便饭。传统的课本教学已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因此,互联网被广泛地应用到大学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利用互联网,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本为依托,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表现。此外,利用“互联网+”可以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高效。也就是说,互联网本身对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更加有兴趣。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高中生的政治课。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对政治思想的理解[1]。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就需要紧跟时政热点,借助互联网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专注于课本教学,这样会让学生失去对思想政治的兴趣,不利于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

 
(二)挑战

        当然,“互联网+”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具体来说,就是互联网上容纳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而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辨认有些信息。这样就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从而扰乱校园秩序。比如:前一段时间热议的大学生网贷,就是大学生没有辨认出不良信息,陷入网贷的漩涡,从而导致自身学业受阻,甚至家破人亡。这就给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此外,互联网上面有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价值观信息,大学生在浏览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影响,潜移默化地接受一些不好的价值观,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事情。这些都不利于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的进行[2]。此外,还有一些教师自身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比较慢,无法很快地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采用传统的课本教学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让大学生很容易就产生抵触心理。

二 存在问题

(一)教学思维依然停留在以前


        当前很多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教学思维依然停留在上个世纪。这么来讲,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事实。这是绝大多数大学的现状。大多数大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的年龄都是在四十岁以上。这些教师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不足,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认识不足,仍然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师在进行讲解。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一个人从课堂开始讲到课堂结束,完全不管学生有没有仔细在听。这就需要高校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尽快意识到“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重要性,积极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对于如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生活。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仍然在讲“铁人王进喜精神”。教师只顾着自己讲得涕泗横流,将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却忽视了王进喜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激动,感受不到“铁人王进喜精神”,更何谈共鸣[3]。所以,教师应该利用“互联网+”,时刻掌握最新的信息,将其应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促进其思想政治教育。

(三)教学方式一成不变

        还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如今有很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也就是说,很多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到最后一节课结束,一直都是照本宣科,从未改变过教学方式。大学生比高中生更具有强烈的个人特点,且思想更先进。所以,如果教师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时,一直都是照本宣科,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兴趣,从而使其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行[4]。所以,教师必须利用“互联网+”方式,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 突破路径

        对于当前的形势的突破路径,只要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分别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潮流、采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互联网+”平台实施监控、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学生的互联网素质,以下就这五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一)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意味着教师要抛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互联网+”技术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先从心理上认可“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利的,同时深入地挖掘“互联网+”的内涵,明确其在应用的过程中的利弊,掌握科学地方法,合理应用,避免出现应用不当的现象。此外,教师还需要明白“互联网+”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应用时,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5]。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潮流

        这一方面,毋庸置疑,就是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传统教学内容之上,结合实际发展,对学生讲授学生能深切体会到的事迹,让学生感同身受,不再是教师只感动自己一人的尴尬课堂。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深入大学生内部,了解大学生的具体想法和需求。然后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此,就可以事半功倍。

(三)采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采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途径之一。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影片、短视频、纪录片,让学生自爱视觉上感受先烈的伟大精神,从心灵上感悟其精神,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6]。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关于思想政治的优秀短视频”比赛。让学生自己拍摄自己身边伟大的人物或者事迹,在校园平台进行投票评比。然后选出前三名给予奖励,并放在学校的官方公众号进行推广。

(四)对校园“互联网+”平台实施监控

       需要注意的是,要对校园“互联网+”平台实施监控,以防一些不良信息混入校园网络当中,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学校对校园网络平台实施实时监测,时刻关注网络信息,严防不良信息的混入。此外,学校可以采用高效的网络净化软件,阻拦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网络平台,为大学生打造健康的网络空间,将其培养成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人才。

\

 
(五)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学生的互联网素质

        此外,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学生的互联网素质,也是极其有必要的。在“互联网+”的时代,无论是教师还是大学生都处于言论自由的时代。这就使得一部分教师和大学生放飞自我,言论自由到无限制,甚至说出一些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言论。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学生的互联网素质,让其文明发表言论。

四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具有双面性的。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注意如今大学生的特点和“互联网+”的特点,科学、合理应用,让“互联网+”方式发挥最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孙学文,王晓飞,黄跃林.“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突破路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S1):159-162.
[2]王思捷.“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新研究——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8(04):115.
[3]卢东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51-52.
[4]杨峰.“互联网+”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5):139-140.
[5]张静.“互联网+”时代“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基于信阳市三所高校的调查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6,26(3):18-20.
[6]余文芮.“互联网+”时代下”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方法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3):18-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7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