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领域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极大的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台州技师学院承担着培养一线高素质操作型人才的艰巨重任,在新时期下为了全面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就需要立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企业生活、工作氛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企业对其实践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培养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控加工专业;校企合作;教学;实施
本文引用格式:叶灵勇.浅析数控加工专业实施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19):166-167.
新时期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技能操作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也使得国家及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力度越来越高,在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提出要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的产教结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培养更多优秀的实践操作型人才。因此,在实际中,台州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必须立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出企业的资源优势,从而全面提升数控加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教育、生产的持续发展。
一 数控加工专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数控加工专业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一教学模式是针对合作企业而设定的人才培养方式,可以通过“学员+职员”的综合化管理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前接触到企业文化,而学校也可以针对企业的岗位实际,进行课程调整,保证学生可以在就业后即可在企业实现上岗操作,不需要企业再次进行人才培养。其次,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引导下,在学习期间就会进入到企业的一线工作领域进行实习、参观,学生会亲身感受到企业的先进设备、工作流程、工作方式,这样就可以极大的减少学校在实验实训室建设上的投资,解决了实训设备无法跟上企业步伐的问题。同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会将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培养成专门的实践教师,弥补了学校专科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缺点,同时也对学校专科教师的视野、实践操作技能进行了良好培育。
二 校企合作模式
(一)订单培养
为了更好的促进台州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保证招生、就业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学校应该注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应用。其中订单培养模式是最基础的校企合作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会根据自身的用工数量、岗位需求、专业技能等向学校提出要求,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课程调整,并与企业配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校、企业签订协议后,明确自身的义务,学生毕业后由企业安排就业,如数控加工专业的“杰克订单班”就是十分典型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杰克订单班课程管理模式其课程是以专业为导、企业参与的管理模式,按照人才培养标准,学校、企业共同授课、共同培养、共同考核,从中选出最优秀的人才。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属于行业的经营企业,其经营规模大、管理方式先进、企业绩效好,对学生本身也有极强的吸引力。
(二)构建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之间通过严格的论证,构建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特色实习实训基地,这样可以将学生在学校就可以真正的感受到企业的生产实际环境,为学生创建一个实训与实际岗位工作零距离的环境,彻底改变以往数控机加工专业料大加工小、料小加工废的实习局面,降低了材料、能源的损耗,改变了学生的厌学状态,提高了学生实训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逐渐合作研发团队,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高水平操作员工均为合作研发团队的成员,教师提供理论知识,员工提供实践操作经验,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还能促进学校、企业、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三 数控加工专业实施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结合企业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在数控加工专业实施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时,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数控加工人才进行准确定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数控加工专业的课程、教学任务要结合企业发展而做出调整,这样教学过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得到企业的认同。数控加工专业教师在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应该立足于校企合作中的订单培养班,根据企业的需求、数控加工行业最新动态,进行调整、规划,同时还需要结合企业对员工专业素养、能力结构等的需求,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实践操作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同时,学校还需要对数控加工专业的教学职责、任务进行明确,使得教师可以严格的按照总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二)在车间实训中渗透企业文化
对于数控加工专业,其本身属于技能型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性,学生在就业后,必须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否则就会被企业所淘汰。因此,在数控加工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为重要,通过实训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实践操作,这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有极大帮助。因此,在实际中,数控加工专业教师必须借助学校的数控实训车间,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培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此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这样学生就会对今后的就业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还会从中发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差异,从企业的角度审视自己,发现自身不足后,会努力消除。此外,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数控车间实训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文明操作、安全操作、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穿上企业的服装,与企业的员工一起进行操作,并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对自身进行规范,在评价学生时,也可以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使得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环境,为学生今后的良好就业奠定基础。
(三)优化教学手段
对于数控加工专业,其本身属于技能型专业,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会进入到一线工作场所,因此,学校还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实践应用型人才,教师应该积极的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在不同的环境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科学的制定各个阶段教学任务,努力做到教、学、做合一,并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可以积极的进行实践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并且教师本身要发挥好示范的作用,为学生进行必要的操作演示,培养学生科学的操作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穿插相应的抽象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此外,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可以尝试课堂搬入到企业的车间,开展实地教学,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从而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四 总结
综上所述,在数控加工专业教学中,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全面发挥出学校、企业的优势,共同培养有利于市场需求的人才,校企双方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能有效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同时还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满足了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因此,在实际中,数控加工专业教师应该合理的应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促进现代高素质数控加工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胡军宝.数控专业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15(90):159.
[2]杨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数控专业教学上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53-54.
[3]张会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数控专业教学上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6):244-245.
[4]江剑锋,朱勇.数控专业校企合作四阶梯教学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5(z1):40-42.
[5]汤锋.校企合作与数控专业课程创新改革浅析[J].中华少年,2017(25):228-229.
[6]经金蕾.浅析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数控专业实训教学[J].速读旬刊,2017(2):116.
[7]王庆喜,郑东梅.“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数控机床加工》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才智,2016(32):144-145.
[8]姚建平.浅析数控加工专业校企合作模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5):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