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教室资源动态分配的校院两级排课机制探析 ——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4 18:16: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提出解决教室资源相对紧缺的高校如何推进校院两级排课管理改革的路径方法:通过对5年排课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模拟出教学任务与教室需求之间的函数关系,制定教室资源动态分配方案,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调配校院两级间教室资源,以提高教室资源利用率,建立和完善一套规范的排课规则和管理制度,实现校院两级排课管理。

关键词:教室资源;动态分配;二级排课

本文引用格式:代晓茜,等.基于教室资源动态分配的校院两级排课机制探析——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16):164-166.

Analysis of Two-stage Course Arrangement Based on Dynamic Allocation of Classroom Resources
--Taking SWUST as an Example

DAI Xiao-qian,MU Xia-yu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Sichuan)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find out the way to solve the shortage problem of classroom resources in the universities.Through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five-year curriculum scheduling data,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tasks and classroom needs is simulated,the dynamic allocation scheme of classroom resources is planed out,and the classroom resources between the two levels are reasonably allocate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classroom resources,with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upporting management system,to achieve the two-stage course arrangement.

Key words:Classroom resources;Dynamic allocation;Two-stage course arrangement

         校院两级管理是指通过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力下放所建立的一种“学校宏观调控、学院自主管理”的高校运行管理机制。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推行教学管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多项具体工作实现了教务处统筹协调、二级学院自主管理,跨出了校院两级管理的第一步。但是,在教学管理工作的两级化改革进程中,排课管理一直未对学院开放,仍然实行的是传统的教务处统排课制度,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任务的下达,到课程的安排,都由教务处一力承担,统管到底。随着学校整体改革的全面推进,这一环节的落后制约了体制改革的整体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建设要求在排课方面无法得到满足,类型多样的课程建设需求也无法充分的在排课中得以体现[1-7]。

         当前,制约校院两级排课的重要原因是教室资源的紧缺。在教室资源丰富的情况下,两级排课管理可以简单下放到各二级学院并分配足够数量的教室,由二级学院完成对教学任务的安排,实现二级排课。教室资源的相对匮乏导致二级排课过程中无法实现对现有教室资源的再分配,简单的工作下放式两级排课管理在教室资源紧张的院校不适宜开展,且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在现有教室资源既定且很难在短期内增加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教室资源的再分配问题成为实现校院两级排课管理改革的核心关键。

一 解决教室资源紧缺的动态分配方法

         教室资源动态分配机制,即通过“动态分配”的方式,合理调配校院两级间教室资源的使用,提高教室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实现校院两级排课管理。所谓“动态分配”机制是指:资源的划分(此处主要是教室资源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每学期教学运行的实际需求,实行“学期初划分,学期末收回”的教室资源再分配机制,即教室资源不是固定划拨给二级学院,而是每学期通过对课程数、学生数、教师数、教学任务数等因素的分析,动态的划分教室资源。“动态分配机制”遵循教学运行规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同时又能满足二级院系对教室资源的特殊需求,能在最大限度下充分利用教室资源。要实现这一机制,需要对近年来教学数据进行分析,思考影响校院两级排课的关键因素和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模拟教学任务数与教室资源之间的关系,提升分配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基于教室资源动态分配的校院两级排课管理。

二 研究方案制定

         教室资源动态分配的实现,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根据教室资源的需求分配教室资源,即解决各教学单位实际需要多少教室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如下:

(一)明确影响教室资源需求的关键因素

        根据工作经验,影响排课教室需求量(F)的因素至少应该包含课程数(c)、学生数(s)、教师数(t)、教学任务数(w)、教室容量(r)、教学班规模(v)等。其中,课程数(c)由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确定。长期来看,除培养方案修订的特殊情况外,课程数为一个较为稳定的变量。学生数(s)、教师数(t)共同决定教学班规模(v),与课程数(s)共同决定教学任务数(w)。教学班规模(v)受制于教室容量(r),教学班容量必须小于或等于教室容量(r),学校教室资源的教室容量也是一个较为稳定的数值。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学校教室容量较为固定,主要的容量为110座及以下(R1)、150座(R2)、260座(R3)和340座(R4)四类,且容量变化不大,长期稳定。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排课教室需求量F可以主要看作一个主要由教学任务数(w)决定的一元函数。可表示为:F=f(w)。

\

 
(二)确定教室需求量函数F的性质

        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近5年的10次排课数据的分析,可作出不同教室容量(r)下教室数量(F)与教学任务数(w)散点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对教室的需求量F与教学任务w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


        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教室的需求量F与教学任务w作一元线性回归模拟出该方程为:

F=-130.926+0.139w

       同理可得,四种不同类别的教室需求量与教学任务的模拟方程分别为:

F1=-134.138+0.104w F2=0.826+0.018w F3=4.753+0.011w F4=-2.367+0.006w

(三)对教室需求量函数F的检验

        近5年来,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同时为确保教学质量,课程采取了小班教学模式,教学任务数不断提升,对教室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最近一次教务处统排课总教学任务数为2298条(w),根据上述教室需求量F,F1~F4方程进行模拟排课,将模拟需求量与最近一次统排课数据(该数据未纳入方程模拟)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发现,教室需求量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用量几乎完全契合。

\


三 动态分配机制下的二级排课管理策略

         通过预测,可预先判断教室量能否满足教学任务的实际需求,并利用信息技术根据预测制订教室动态分配方案,解决二级排课中教室资源的分配问题。同时需要进一步改革更新学校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厘清管理职责,明确管理边界,建立和完善一套规范的排课规则和管理制度,真正落实校院两级排课,切实保障校院两级排课运行。

(一)动态分配的方案策略制定

        动态分配机制下的二级排课管理策略的制定,包含以下几个程序步骤:

        首先,需对学校的已有教室资源进行清理归类,做好资源分配的前期准备和数据入库,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动态分配方案的实施做好基础数据。第二,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应有全面的掌握,区分课程是否公共课并进行分类。由教务处依据学校师资状况等因素统一制定公共课合班规则,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共课尽可能类似合班,减少课程冲突,减少教室资源浪费。第三,实行公共课优先排课,建议由教务处负责。在师资满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实行公共课的平行排课,为二级学院排课保留尽可能多的可支配时间和空间。第四,完成公共课排课后,依据各学院教学任务实际情况划分剩余教室资源,由二级学院完成专业课的排课及教学安排。

(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动态分配方案的实施

         教室资源的动态分配需要信息技术予以支持,对原有排课系统的基础数据、教室使用权限、排课权限、排课算法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修改与调整,以适应校院两级排课运行管理,保证排课系统支持教室资源的动态分配,实现教室资源分配、使用、回收的智能操作以及校院两级排课功能的实现。

(三)校院两级排课的管理原则

        校院两级排课管理的核心是要实现“学校统筹计划,教学部门自主排课”的管理理念,为确保校院两级排课的顺利进行,校院两级管理部门应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

1.教室资源分配的公正性与合理性

        公共课优先原则,教务处应优先满足公共课对教室的需求,随后再行分配教室资源,教室资源分配至各教学部门(主要是二级学院)后,二级学院具有优先使用分配的教室的权利,为提高教室的使用率,其他教学部门具有对教室使用的次优先权,即可申请在空闲时段使用其他二级学院已分配的教室。在教室资源的分配过程中,作为分配者的教务处应充分考虑教室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对教室资源的地理位置、楼层高低、设备情况都应有所考虑,通过设置权重系数和采用智能技术等手段降低由计算机随机分配引发的矛盾冲突,提高教学运行管理的流畅度。

2.二级排课管理的自由度与权限边界

         教室资源分配后,教务处可下放教室的使用权限,二级学院对教室资源在规定权限内应充分享有教室资源使用的自由度,可利用分配的资源完成排课、补课、考试及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学生自习、班会、学生活动等,以同时满足二级学院第一、第二课堂对教室资源的需求。但同时应当明确的是:其一,学校教务处仍应保留对教室的管理权,在开展全校性活动如大型考试等特殊情况下可随时回收教室使用权限,二级学院只享有非特殊情况下的优先使用权。其二,二级学院在使用教室的过程中应受到例如后勤管理部门的监督,合理合情合规使用教室,不得在教室内开展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如盈利性质的商业活动等。

3.校院两级排课管理的制度支持

       在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过程中,不单纯涉及排课一项工作,还应包含教室资源分配制度、教室使用管理规范等,校院两级排课管理的改革本质上是对高校管理模式的演变和革新,需要制定一系列与管理改革相配套的管理制度,约束管理手段和管理行为,并在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

四 结语

          在教室资源相对紧张的高校,学院二级排课管理无法简单通过资源划分解决。在已知教学任务详情的前提下,可根据往年排课数据模拟教室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教室资源“期初分配、期末回收”的动态分配,建立并遵守一套规范的排课机制和教室管理制度,各教学单位在教务处统一协调下实现校院两级排课工作,体现院校二级管理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的运行机制,使传统的教学运行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同心,李永斌.二级管理体制下排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电力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9):42-44.
[2]陈美玲.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排课工作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8):124-125.
[3]董明伟.高校教务管理的二级优化与实务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8-131.
[4]钱晓军.技工院校二级教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反思[J].教育现代化,2015,(9):206-207.
[5]曹剑敏,李燕,刘梅芳.二级管理体制下排课质量的保证[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61-162.
[6]姜丽,孙婧卓.浅谈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的分系排课[J].信息系统工程,2011,(10):156-159.
[7]代晓茜.高校教学场地资源管理能效实证研究——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6):358-3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