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建立激励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力。本文通过探究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及学校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现状,结合大学生学习的态度与行为,反思其机制建设问题,研究促进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励机制建设,进而实现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自主学习;大学生;激励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石蒙蒙.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7):105-107,112.
本文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人本主义的视角,以促进学风建设为目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来探索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激励机制的建设。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从根本上改变滞后的学习状态。
一 课题背景
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本课题组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对学生开展了一次关于自主学习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全部采样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人群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17级在校生。发出问卷90份,收回问卷90份,有效问卷89份,无效问卷1份。
二 基于数据分析的学生学习状态调查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后,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容,筛选了十名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以完善信息资料。本文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以学生本身为出发点,试图采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大学生自主学习出现症结的内在原因,从而进一步去探索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1]。
(一)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逆向发展趋势明显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方面,有50%的学生认为专门安排自主学习很有必要,有37.8%的学生认为上好课就行,不必专门安排自主学习,课余应该有更多的娱乐活动,还有6.7%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可有可无。学生认为在自主学习中自己有详细周密计划的占到26.7%,认为无计划、随波逐流的占比例为73.3%。这意味着有2/3的学生对自主学习无法真正投入,这就出现了自习课成为流于形式和应付的情况。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比较多,能够自由选择的余地也较大,但通过调研发现有较大比例的学生自主学习缺少计划性,大部分学生缺少细化的目标和明确的步骤,这就导致了宝贵的自主学习时间在无形中流逝。这种没有计划性的自主学习缺乏长远性,学习效率不高,影响学习的总体规划和整体效果[2]。
关于自主学习的实施方面比较依赖老师给布置具体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才能付诸行动的占比71.1%,能够自觉主动学习的占比28.9%。因此我们认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一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但是在具体执行层面却遇到一定的问题。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从学生自身来讲,大一新生刚刚经过高中的紧张学习,从原来的高中老师督促学习到现在大学里依靠自觉来学习,两种极端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无所适从,处在过渡阶段的大一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出现问题是预料之中的;其二,外在原因,通常老师们在大学的教育教学中倡导发挥学生的积极自主性,但是对于学生们自主学习实施的形式、地点、学习要求、辅导情况等相关内容并没有做具体规划,无法全面检查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等,这些都会造成大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排斥。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方面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方面,学生认为研读课本知识、阅读与课程相关的网站和文献以及进行其他专业的学习占到67.8%,其中排序是阅读与课程相关的网站和文献>研读课本知识>进行其他专业的学习,而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学生占比41.1%。针对学校安排的自习时间,学生们自主学习情况显示,学习本专业的占比44.4%,学习外语的占比18.9%,而选择看小说和玩游戏、睡觉的占比36.7%。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是形式,并没有和课程学习结合起来,这一项调查结果与前面自主学习态度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印证了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认识直接决定了其在自主学习中的行为表现。
课堂之外,跟任课老师互动情况显示经常互动的占比5.6%,偶尔有互动的占比58.9%,基本没有互动的占比35.6%。学生在参加科研创作或者志愿活动中的情况,选择偶尔有参加活动的占比62.3%,经常有的占比6.7%,基本没有的占比31.1%。学生认为在上过的课程中,实践类的课程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也必须去思考,理论课程到底应该怎么去授课,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课程才能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但是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必要的理论研究课程是必需的,那么在这对矛盾面前,必须要寻求一条解决之道[3]。
(三)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查能够客观反映现实
在自己的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方面,学生认为学习环境中没有学术气氛的占比66.7%,学生自身学习纪律意识差占比46.7%,缺乏学习动力厌学占比36.7%,而进一步追问,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度是否影响了其自主学习时,有51.1%的学生认为喜欢这个专业,自主学习内容都是围绕专业进行的,有44.4%的学生认为很迷茫,自己也不知道该学习什么内容。因此,首先,学院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科研建设,从教师自身增强学术能力,只有教师队伍中形成较好的学术气氛,把整个专业建设好,才能给学生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其次,要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从行动上引导学生,积极组织学生形成良性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 学校目前的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现状
(一)现有自主学习激励机制不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自主学习的激励动机方面,调查结果显示,74.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其次,各类奖学金激励占比15.6%,老师的鼓励占比7.8%。这说明了学生为了自身的前途和未来而选择进入大学深造,那么学校就需要尽可能的向学生提供能够支持他向未来而行的养料和动能。而关于目前的奖学金现状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60%的学生认为其促进作用一般,认为能够积极促进自主学习的学生占比27.8%。除了奖学金助学金以及综合测评制度之外,学生对学校其他方面的自主学习激励政策的了解程度中有63.3%的学生认为了解较少,36.7%的学生认为完全不了解,这就说明了我们的学院在政策宣传引导方面做的不够,应该加强对学生奖励政策的宣传。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共同参与,这些因素具有社会赞同性,大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其学习意志有时候难以转化为自主行为,学生自我监控不足[4]。
(二)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外力引导因素仍占主要地位
关于自主学习的外力引导方面,学生对先进学习榜样和典型示范的看法,认为有作用(十分明显和较为明显)的占比44.5%,认为没什么作用的占比55.6%。从这里可以看出95后的大学生群体更加重视个体的作用,对群体性的“榜样”认可度较低,这是这一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开展专业讲座论坛对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作用方面,有64.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还是应该通过平时的课程学习作为基础,持无所谓态度的占比13.3%,认为效果非常大的仅占22.2%。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反思举办过的讲座,要从更符合传媒类专业的角度去邀请相关学者展开关于传媒方面的讲座,要从内容上更加符合专业定位,而不能选择专业跨度过大的学者开展论坛。
针对选修课制度能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58.9%的学生认为能够促进其自主学习,因为选修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43.3%的学生认为选修课不能促进自主学习,原因是选修的是别人挑剩下的课程,自己并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学分。这就显示出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目前现有的选修课种类是不满足其需求的,进一步追问学生理想的选修课时,学生认为应该多开设艺术、时尚、恋爱心理、小语种之类的课程。
(三)现有自主学习环境较大程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们期待的自主学习环境调研显示,67.8%的学生首选图书馆,20%的学生选择宿舍,而对于学校目前现有的自主学习环境,大多数学生表示不够满意,从学习设施、自习场所数量、图书馆藏书以及学习环境、学习实践器材配备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通过单独访谈,我们了解到,有的老师把理论课程或者教学中沉闷无趣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进行“强迫”式自主学习,学生认为这些与其现实生活无关联或帮助,学生就比较排斥,最多就是流于形式的应付。同时学生提出老师没有给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至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和重点,不会学习,不知道如何安排自主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这就导致多数同学认为自主学习时间是浪费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但也能造成正常学习的假象,因为有部分同学在小组作业中是搭便车式的应付,推荐小组中的某一个代表发言,就代表了整个小组。
因此,可以看出,影响网络与新媒体大一新生自主学习的因素主要是学习动机、学习成败的归因、自我效能感、学习成就感以及学习方式等,结合这些影响因子,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表现主要就是:具有一定的外部学习动机,但是内在学习动机较弱,导致学习兴趣较弱,在学习方式上主要是被动式学习,较少主动学习,主要是维持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较少。
四 大学生自主学习激励机制构建探索
(一)加强大一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引导工作
针对大一新生,第一步要做好高中到大学阶段的引导教育工作,这一步的工作不可或缺,让学生顺利的度过这个瓶颈期,既不能让他们丧失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又不能让学生因为大学学习的自主性占上风而让他们成为脱缰的野马。在这个阶段,班导师和辅导员要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做到细致入微的关爱。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自身对学习负责。作为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他们对于自主学习应该如何开展还尚未有明确的认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此前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因此容易陷入认知和行为的误区,这就非常需要辅导员、班导师进行自主学习方法方面的具体引导。
(二)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以促使学生积极的开展自主学习
现在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的表现已经由单向传授被动接受变成互动式教与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教师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指导作用,要探索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老师应该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传”,“授”,“解”指向的都是一种帮扶性的作用,而学生这个层面是帮扶对象,“道、业、惑”,二者的互动,二者的有来有往才是真正的教学。任何一方的单方面发力都不会使这个链条完整。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自主学习并非放弃老师,而是要将老师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当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要做到为学习而教,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引发学生的困惑,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学习从“外部驱动”到“自主参与”
建构适合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向“好”的目标努力。督促学生从“外部驱动”到“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通过调研问卷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无所事事没有目标,因此,课业负担不能减轻,很多老师习惯于上完课不留作业或者留一道无关痛痒的作业,这是危险的,尤其是对大一新生,不能让他们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轻松了,相反,应该让他们认识到,随着大学的深造,他们的课业负担将不会减轻,学生必须要消化掉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压力之下去能动性的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意识的培育,来激发学生的使命感,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四)合理利用外部激励的作用
对于学校而言,要提供给学生尽量多的外部激励制度,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比如除了各级奖学金制度、企业奖学金制度、综合评优制度等,学校可以从自己的文化传承、学校定位、未来发展、精神价值等方面综合考虑设立不同类型的学习荣誉称号、荣誉奖励等,在严格评选的基础上予以表彰和奖励。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荣誉的体现,从而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5]。一方面需要辅导员老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大力的宣传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明确这些奖励政策;另一方面,学校需要积极设立更多的激励奖励政策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全面发展。当然如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奖学金的额度则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二级学院也可以从本部门的实际特色出发,举办与专业学习相关的高质量的主题比赛,以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来。高校本身的氛围,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五)积极创设开展自主学习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是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的有利因素,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激发的一个客观条件,由于学校是一个以财经类专业为主的学校,因此图书馆的资料更多的倾向于财会类专业,人文社科类的资料相对不足,因此对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所在的人文与艺术学院而言,要大力发展自己学院的资料室,同时定期开放学院资料室以让学生能够自由进入开展自主学习。
建立相应的自主学习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励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因,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这是学校的出发点[6]。让学生通过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去领悟大学,去学会成长,自觉主动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这才是大学的终极追求。
参考文献
[1]王光明.发展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5-21(8).
[2]陈凤岚.自主学习的几个必要条件[J].考试周刊.2010(19):221-221.
[3]罗敏.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08):130-131.
[4]梁伟真.基于期望理论的大学生自主学习激励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4):163-164+172.
[5]吴应宁.应用型高校经济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03):121-125.
[6]吴冰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8):25-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