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瞻课程模式在幼儿区角活动中的运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3 16:51: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幼儿是区角活动的主动学习者、游戏者,他们遵循自己的兴趣原则,同时获得成人积极的支持与挑战,获得学习的最佳效果[1]。高瞻课程模式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与多样化区角活动为主旨,以丰富我国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实施方式,高瞻课程模式中“计划——行动——回顾”的活动常规也对我国幼儿园区角活动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瞻课程;区角活动;实施方式

本文引用格式:王乐.高瞻课程模式在幼儿区角活动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9,6(17):155-15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2]。”高瞻课程是针对学前儿童所开展的颇具代表性的课程模式。在高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最看重的是幼儿,而不是系统、过程或者其他什么东西[3]。以“计划——行动——回顾”进行的区角活动是教育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形成优良行为习惯,是当代学前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 区角活动中的高瞻课程

         高瞻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精神的教育价值取向,让幼儿学会自我学习。“计划——行动——回顾”是保证高瞻课程有效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在区角活动中幼儿通过直接操作物体与成人、幼儿互动建构新的理解,并充实学习过程。幼儿的直接经验与建构知识是无人能替代的,幼儿必须通过自己实践建构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一)可以缓解师幼在活动中的冲突

        幼儿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选择材料,规避了与教师的矛盾,取而代之的是幼儿增添了幼儿间的合作的直接经验。

       案例一:在表演区角活动中,教师倾听幼儿在活动中的分工与材料选择,幼儿分别担任舞者、伴奏者。幼儿凭借自身的经验选择草裙、孔雀羽毛、沙锤等。围绕《孔雀舞》的主题。会跳孔雀舞的幼儿带领新加入幼儿活动。
在自由的主动学习的环境中,幼儿自觉选定使用的材料,在自主的表达中,幼儿的“活跃”表现,就不会被认定成“捣乱分子”。幼儿间的合作也会明显增加。

(二)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舒缓自由的主动学习环境中,允许幼儿遵循内心的兴趣,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且数量适宜的玩教具,让幼儿拥有试误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到自己想法被尊重、理解、支持的情感,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将教师“跟着我的步子走,安静的听我说。”转化为“关注幼儿的兴趣,听你说。”

(三)为良好行为习惯奠基

       拥有主动学习品质的幼儿会在未来的任何环境中成为自信的决定制定者。

\

 
二 区角活动中高瞻课程的实施流程

       在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中对于高瞻课程的“计划——工作——回顾”是核心,将课程内容设计为幼儿自身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得以实施。三种各具特色、环环相扣的环节组成。该课程是为幼儿区角活动提供的环境而设计,让幼儿可以自由的作出选择、遵循自己的喜好、实施自己的计划。

       计划时间:计划是幼儿在工作时间想要做什么事情,如想去哪个互动区角,想与谁(教师或同伴)一同进行活动,制定、分享、实施计划。时间大约5-10分钟。

       首先,教师在计划时间应做到鼓励幼儿,用语言、动作表述自己的计划,帮助幼儿充实完善,从而让幼儿确定目标计划的选择。

       案例二:在计划时间,中二班幼儿在早饭时间后,教师告知幼儿今日开放医院、外卖、工友之家区角,琪琪选择了医院区角,将自己的贴纸粘到医院处,在自己的计划本中记录:日期、我的角色、我想怎么玩。教师询问琪琪是如何计划的。琪琪根据自己的计划本说到:我要当外科医生,用医院区角的听诊器、视力表,开病例给生病的人,去缴费,再去药房拿药。

        案例中教师根据幼儿自己的计划本,通过开放式的提问让幼儿表达想要做什么,进一步让幼儿思考用什么活动材料去进行,补充计划本的不足。教师没有在询问中对幼儿的计划进行评价,而是继续向幼儿提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对幼儿计划的鼓励与支持,有利于让幼儿思考进一步加深。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并制定计划,使计划层层递进,逐步深化。

       其次,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幼儿制定计划需要在了解熟悉环境的基础上,环境中材料、各种活动来实施,教师可以通过对环境的补充、完善来促进幼儿计划的生成。

       案例三:中班老师谈到:在区角的设计中,因本班幼儿有生病去医院的经历,陆陆上周受伤打石膏的经历,与班级幼儿诉说分享,使本班幼儿对于摔伤后拍片步骤了解深刻,在医院区角加入了拍片室,供幼儿选择。

        在教师对于班级环境的介绍中,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对班级区角环境进行补充、完善。后期又根据工地区角工人需要休息,引申出工友之家。因工友之家不能完全负担工人饮食,故增加外卖区角,使班级所有的区角有机的串联在一体。让幼儿可以有充分的环境制定自己的计划,自主的学习。

        最后,教师要使计划成为每日常规的一部分,这样幼儿就能根据自己想完成的事情,自觉开始思考。每日固定计划时间,如:在每天早饭后,先吃完饭的幼儿可以优先选择区角,并制作计划,并在晨谈时间讨论,将计划重复的幼儿进行细化、分工。

三 工作时间

         区角活动中的工作时间是幼儿将计划付诸实践的时间,幼儿运用整个教室、走廊的环境、室外的材料进行探索,学习新的技能。幼儿可以在此时间内进行一个以上的活动,但必须在第一个活动结束后,方可进行新的计划。教师在此时间段,观察记录幼儿的行动,适时与幼儿交谈,认可幼儿的行为。工作时间大约为45-60分钟。

        案例四:鹏鹏和轩轩在益智区拿了立体农场拼图。开始拼图。鹏鹏因为将拼图弄混导致拼图过程中遇到了麻烦,教师在观察后询问情况,鹏鹏说他在安插动物和房子位置总是不对。教师看到轩轩总是在尝试后可以拼对,建议鹏鹏找轩轩帮忙。轩轩说每个拼图和底板都有数字,就可以把相同数字的拼在一起。鹏鹏按照这个办法也成功的将房子拼好。区角活动时间结束的音乐声响起,鹏鹏和轩轩将活动材料归还到益智区。

         幼儿在所提供的材料中自主选择并操作,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行为,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先鼓励幼儿与同组幼儿交流沟通,在同伴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动物、房子不能对应底板)。此举动有利于增强幼儿与同伴的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与此同时在沟通分享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分享与合作的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活动的主动权、执行权交给幼儿,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也有助于幼儿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四 回顾时间

         幼儿通过多种方式与教师、幼儿一起回顾在工作时间所学到的知识,分享活动经验。回顾包括:做了什么、如何做的,回顾计划和发生过的事情。教师在此环节需要的做的就是在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观察幼儿,与幼儿进行交流帮助幼儿提炼工作时间的体验表达。时间大约5-10分钟。

         案例五:到了回顾时间,教师引导幼儿对区角活动进行语言交流。在教师观察的益智区。教师:“鹏鹏你今天做了什么呢?”鹏鹏说:“拼《农场里》的拼图。”“你觉得进展的好吗?”“好,但是,我总是将拼图弄混,轩轩告诉我要对应数字。”“轩轩帮助了你,那你完成了作品吗?”“完成了。”“你学到了什么呢?”“要将数字对应,还有不要一次打开很多拼图。”

        案例五是对案例四活动实施过程的回顾与反思。教师通过开放式的询问引导幼儿再次思考活动的过程,包括做了什么、用了什么材料、遇到了什么问题等。通过进一步询问,引导幼儿思考对于整个活动的体验,包括学到了什么、觉得活动进行得如何等。幼儿自己在回顾活动中逐步提高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效率。幼儿基于对活动的回忆去分析和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教师通过将回忆与反思的权力交给幼儿来促进其主动学习。

五高瞻模式下幼儿区角活动实施问题及建议

(一)“及时介入”——过难的计划


         案例六:在中班建构区角,幼儿哆哆在计划册上画出,要完成“我的幼儿园”的搭建,运用砖块等材料,在设计建筑物的过程中,哆哆并没有在设计纸上设计出稳定的结构,具有想象色彩,完全按照心意,没有立足与已有材料。

        在计划的时间,有些幼儿会产生“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些计划可能会因幼儿年龄限制、实际操作的限制难以顺利的进行。教师对于此类计划不能强硬的否认幼儿,而是及时的介入,帮助幼儿分工或降低计划的难度,案例中哆哆在完成搭建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搭建材料和稳定性的因素。

\

 
         教师应鼓励哆哆先了解材料大小、形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将任务细化,完成一个个小计划,获得活动的成就感,再进行下一个计划,可以有效的增强幼儿的专注性与积极性,避免幼儿在遇到难以跨越的问题时形成放弃的坏习惯,在“最近发展区”内设计活动的计划。

(二)“同伴互助”——合作的计划

         案例七:在表演区,森林组需要完成孔雀舞的表演,但其他组幼儿加入该活动区后,对舞蹈的动作与音乐的理解都存在问题。所以原小组幼儿芸芸在排练中带着新来的小伙伴从舞蹈到服装均进行了指导。告诉新的幼儿这些动作的含义并且在多次排练后将舞蹈变得更加整齐了,也产生了新的舞蹈动作。

        在案例七中,幼儿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可以让幼儿的计划更复杂更能体现合作性。舞蹈动作更加的丰富多彩。其一,同伴的互助可以让同伴的经验与行动为其他幼儿提供行动的参考“模板”,简介指导幼儿其他活动。其二,同伴间的协商,可以丰满幼儿计划的制定。幼儿本存在个体差异性,在活动的制定与实施中也会有差异。能力稍强的幼儿往往会成为“专家型”幼儿,其在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经验和行为就会给予规划能力较弱的“初学者”幼儿提供一个适合其发展区的“脚手架”,成为“初学者”幼儿行为的“范本”[4]。所以,在幼儿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例如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增加协商合作完成的活动,在项目活动中、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一起制定计划,提升幼儿计划与合作的能力的提高。

(三)“分享氛围”——创造适宜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创造中,将班级主题运用到环境的创造中,在小班《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中[5],配合幼儿的意愿与幼儿的思考与实践后,将阅读区、手工区、益智区等都设计到小蝌蚪成长的元素,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了解小蝌蚪的生命轨迹。在活动中,通过童话剧等的集体活动的形式增加幼儿直接、间接经验的生成。

         分享氛围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分析。从物质上,为幼儿提供维持主动学习的外在条件。当幼儿做计划时,确保幼儿能够看到区角中的活动材料。根据幼儿园实际对幼儿活动(时间、内容)进行变通。从精神上,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要学会分享控制。教师和幼儿是分享的两个方面,教师在与幼儿一同学习活动中需要将自由活动与安全限制作出平衡[6]。师生关系才会使幼儿处于主动学习的沃土。

        总而言之,幼儿园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的主动性,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物质与精神的环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保障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High/Scope Educ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The High/Scope educational approach:A prospectus for pre-kindergarten programs,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Z].2001-07-02.
[3]Cooke-Davies,T.The“Real”Success Factors on Projec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Vol.20,2002.转引自边秀武,吴金希,张德.项目管理中的人和组织因素研究现状综述[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
[4]董剑晖.主题活动背景下大班幼儿学习规划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48.
[5]刘瑛.浅析幼儿园新任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3(12):70-71.
[6][美]安·S.爱泼斯坦著,霍力岩,郭珺等译.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2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