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对学生网络直播参与行为进行引导的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3 15:57: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大学生的网络直播现象值得关注。从现状来看,大学生的网络直播行为因主体属性差别而呈现差异性,因广告植入效应而带来较高认知度,因监督管理不力而存在多重隐患性,本文针对网络直播发展现状,在江西省部分高校学生网络直播参与行为的调查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的现象进行了相关研究,站在高校的角度上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直播;应对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谢晓燕等.高校对学生网络直播参与行为进行引导的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9):192-194.

        随着网络深入生活,特别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新生代的成长以及新媒体的兴起,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网络参与情况日益复杂,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年大学生几乎没有人没有互联网,无时无刻都在使用互联网,学生的一些思想领域的产生与开拓离不开互联网的参与。面对新形势,高校要正确分析学生网络参与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正确合理的策略引导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活动[1]。

一 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的原因

(一)心理需求及利益驱使


        首先网络直播的产生主要是受观众的心理需求的影响,观众对网络直播的心理需求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网民的娱乐心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公众闲暇时间的增加,观看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娱乐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填补公众时间片断化的空白,这为网络直播行业提供了观众基础。第二十由于公众普遍存在的好奇心,窥探别人隐私是公众好奇心的重要表现之一,但是在生活中收到法律,道德等多方面的约束,这方面的好奇心一般难以满足,但在网络产生以后,因为其自身的开放性,在参与网络活动的时候能够极大的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观看网络直播中的人们需要实时的交互,通过这些互动行为,能够很好的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第三点就是一些网民会有从众的想法。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总是会因为自身缺乏辨别真假的能力,会比较容易地收到其他人言论的影响,从而丧失自身所提出的意见以及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而且还会对别人的言论进行快速的传播。面对公众多元化的心理需求,会有很多的利益集团利用网络直播来来谋取利益,甚至是非法利益[2]。

(二)网络文化的兴起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全球化的国际影响,传统的媒体在文化传播中逐渐变得乏力,无法及时有效的满足当前公众多变的文化需要,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表达能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削弱了文化的渗透及传播能力,使优秀文化在新的经济结构,价值去向中产生了偏离。特别实在西方文化在我国广泛传播的情况下,传统的新闻媒体难以因对多变的文化需求;第二点就是,表达缺乏着及时性。在目前新兴的互联网时代当中,关于所传播的信息是否具有及时性是重要的一个因素。而以往的一些传播信息的方式都已经过时,一时间没有办法贴切当下对于信息传播的需要。除此之外,还缺少了相互的交流。一些比较老旧的宣传手段会造成大众们对于媒体的疲劳感,还会产生一些抵触的心理。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是媒介和微媒介的主要手段。而且当下智能手机也成为了热点,高清的像素成了标配,与之相关的移动热点以及互联网,就为网络的直播提供了更为简便的途径。并且网络直播还存在一些特性,从而使得其与传统媒体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中使得文化更加丰富,是大众更加满足[3]。

\

 
(三)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及生活上的开支都和互联网有密切的联系,甚至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大学生的价值趋向日益多样化,并且有着极高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着思想意识不够坚定的问题,导致大学生难以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思考。在西方的一些文化传播中,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变得极多,在大学生当中也是这样,网络直播的出现对部分学生的部分不健康需求形成了满足,以至于产生了一些列问题。

二 大学生网络直播课题研究及报告

(一)研究对象


       不同省份高校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存在差异,为了使课题研究结论更有针对性,本课题在课题申请者所在的江西范围内的高校开展研究,并选择申请者所在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班级为例开展“直播+教育”的引导策略研究。

(二)研究方法及基础数据

         笔者于2017年对江西部分高校的学生通过问卷星、面对面发放和邮件发放的方式开展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0份。在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年级等具体信息如下:性别方面,男生150人,占35.7%,女生270人,占64.3%;专业方面,文科类专业230人,占54.1%,理工科类专业195人,占45.9%;年级方面:大一170人,占40.5%,大二150人,占35.7%,大三70人,占16.7%,大四30人,占7.1%。

(三)调查结果

         在众多参与这次调查的学生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接触过或做过网络直播。并且专科类的高等院校的比例要稍微略高于本科类的学校,但是二者所占的比例都几乎达到了50%。并且年级越低的学生所占此次调查的比例越高,大一新生所占网络直播的比例远远高于大四和大三学生人群。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猜测甚至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电脑计算机,互联网等广泛的应用,以及近些年来人们对自媒体的热衷,越来越多的人会或多或少的参与到直播中,并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随着年龄的降低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其中可能有男性也有不少的女性,在参与网络直播中,男女比例甚至是所学的科目分类之间并没有多大差距,据此次调查来看,学习人文社科类的女生参与直播的比例要稍微高于理科类的男生。

         为什么要去参与网络直播,或者说促使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在此次了解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参与网络直播主要出于以下三种心态;1、无聊,打发过多的时间。绝大部分学生是抱着玩的心态,打发时间。这种目的心里几乎占了70%以上。2、直播也是一种挣钱方式。处于想挣钱想从直播中收获经济利益的却占的很少比例,连20%都不到。3、展现自我。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是为了更够在更多的人群面前表现自己,但是出于这种目的的学生所占比例也是比较少的,只有24%。目前来看主要出于以上三种心态,但是也有很多学生之所以参与直播是为逃避现实,或者其他一些原因。因此可以说直播的目的也是越来越多元化。这也就导致了所播内容的丰富性。比较集中的内容主要有;一些生活日常、游戏、娱乐类的直播。他们直播的范围也比较的广,涉及很多领域比如户外、教育等等[4]

三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的问题

(一)内容低俗化


        一方面,由于进行主播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了获得关注和经济效益,一些直播人员愿意违反行业规章和社会公德,直播一些非法低俗的内容。另一方面,受众窥视自身利益的欲望驱动,直播人员的行为偏好,使得直播内容逐渐变得庸俗,尤其是这年网络技术的广泛升级,信息传播速度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直播内容变得过度娱乐化,这是网络直播行业的一大隐患。

(二)舆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网络直播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网民称2016是“网红”的第一年。“网红”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偶像,大量的粉丝被“网红”包围。同时作为一定圈子的领导,对参与人员的意识行为都会产生一些影响。目前,在主要直播平台上,主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网络直播人员的不文明行为会极快的形成舆论,并进一步形成网络隐性暴力,不当言论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观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偏离正确的价值轨道,甚至失去控制。

(三)不正当竞争

        部分大学生中存在这对网络直播认识不足的现象,对网络直播缺乏一定的防备心,因为在直播平台注册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现象广泛存在。另外,在“商流”的趋势下,在直播平台体系中,直播人员以及直播平台为了争夺观众,相互诽谤,进行恶性竞争,有时候甚至会违背道德底线。网络直播行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平台监管不力,网络暴力频发。

\

 
四 高校对学生的引导策略

(一)塑造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高校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参与网络直播活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与个人层面的价值趋向,所以必须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5]。

        高校要整合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来创建更加丰富的文化传播形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上良性循环。内部信息与价值观占据绝对优势,努力将外部行为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直播+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引导

         教育工作者要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组在实验班级引入移动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开展实践教学,超星学习通在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同时能实现对学生的实时直播教学,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的网络直播参与行为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高校需要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努力引导学生智力向轻量化发展以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教育价值。

(三)加强舆论引导

        网络不仅是大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一个平台。在这样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和环境下,学生很容易受到多方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科学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这就反向的要求我们教育者要对网络直播中一些比较热门的问题,合理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再者相关的政府或者是权威性的媒体等应该向普通参与直播的大众普及网络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为广大学子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直播环境。积极创建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直播平台,在积极文化的指导下,帮助大学生成为新时代文化的引领者,帮助大学生免受不良网络文化的侵害。

(四)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目前正处于新媒体的时代之下,许多信息的传递以及覆盖的面积变得十分地广泛。并且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本身而言,对一些新兴的事物都更加具有新鲜感。不过,大学生当中的许多,还比较缺乏经验以及阅历,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比较幼稚,判别一些外来事物以及信息的能力还比较弱,很容易被其他的一些事物所影响到。最终使得一些坏的行为的产生,而大学生是新兴的一代,关于大学生能够真正的认识到新媒体的内容,并且完整、全面地对新媒体进行评论,就在新媒体的发展中起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完善健康的网络互动平台,并借此帮助学生提高分辨网络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参与健康的网络直播活动,抵制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避免在学生群体中发生违背道德违背法律的行为。

五 结语

         近年来,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发展迅速,虽然在吩咐人们娱乐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仍然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直播行为。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教育和引导,应坚持价值导向,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加强舆论引导,净化直播舆论领域;提高媒介素养和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安全理念;加强网络监管,建立健全广播直播规则体系,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合理健康的参与网络直播活动。

参考文献

[1]吕晓丹,吴蕴君,黎琴.直播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96-99.
[2]黄京,杨雪莹,李晓明,黄千恩,马阳,伍欣叶.网络直播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以桂林普通高校为例[J].高教学刊,2018(03):191-193.
[3]李滨,贺阳.网络直播:现状、问题及治理对策[J].出版参考,2017(03):46-47.
[4]田佩静.评析“95后”大学生“网络红人”现象[J].当代青年研究,2016(04):12-16.
[5]李灿军.网络直播课堂在互联网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52):258-260.
[6]赵翰东.数学教学与网络直播融合的新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3):200-2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27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