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人本理念下的高中教育管理与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4-21 14:13: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本文立足高中教育的现状,结合人本理念的内涵,对人本理念下高中教育管理与实践的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明确人本理念与高中教育的关联点。在此基础上,从上层管理和下层实践两个角度,通过完善队伍和优化方案两种手段,探索人本理念下教育管理与实践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人本理念,高中教育,教育管理,实践策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在当今教育领域,实施基于人本理念的教育至关重要。这种教育方式强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实施基于人本理念的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为此,在高中教育管理与实践工作中,应结合人本理念,以教师、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的人格尊严和真实需求为导向,探索相应的教育对策,进而推动高中教育管理与实践工作的开展。
 
  一、人本理念下高中教育管理与实践的要点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人本理念也可以称之为生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高中的教育管理工作,应以学生为根本,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真实需求,并以他们的成长规律和真实需求为依据,展开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鉴于此,人本理念下的高中教育管理与实践,应包含三个要点:第一,要全面地了解高中生的个性化需求,明确他们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动向,确定他们所需的成长环境、学习资源等。第二,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家校关系,为高中生的成长与生活,打造和谐、友好的环境,以此维护他们的个体权利,引导他们履行自己的义务。第三,要采取多样化的教育管理对策。在信息化时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所接触的信息面越来越广,其实际需求也会处于时刻变化的状态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始终采取相同的教育管理对策,很容易出现需求与给予不相符的问题。当供与需不对等时,教育管理与实践工作自然难以达成预期的目标。所以,为了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实施高中教育管理工作时,要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教育管理对策,灵活地运用科技化、多元化的手段,展开与时俱进的管理工作。
 
  二、人本理念下高中教育管理与实践的具体策略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中教育管理与实践,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为上层管理,二为下层实践。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围绕人本理念,尊重人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地创新和调整管理策略,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上层管理——完善队伍,创新管理模式
 
  一般情况下,常规的教育管理工作以学校各层级领导队伍为主体,教师和学生通常不参与决策以及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需求。所以,在人本理念的驱动下,高中学校的管理者要认清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上层理念的角度进行改革,通过完善管理队伍的方式,创新教育管理的模式,打破单一化、碎片化的困局。具体而言,完善管理队伍,主要分为完善领导队伍、完善教师队伍以及完善学生队伍三个方面。

\
 
  1.完善管理队伍
 
  管理队伍,是参与重大决策的引领者,他们往往能够站在全局的层面考虑问题,识别学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以及社会上的热点新闻。由此可见,管理队伍是高中教育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体。所以,完善管理队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展开来说,完善管理队伍,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选拔优秀干部。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领导队伍自然也需要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对此,高中学校的管理者,要积极地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从青年教师、后勤储备人才中,选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过硬专业素质的
人才,将其填充于干部队伍之中,让他们成为参与管理决策、实施管理工作的主体,引导他们将新思想、新理念带到教育管理工作中。
 
  第二,组织培训活动。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会有所变化,若参与决策和实施管理的领导队伍的思想理念得不到更新,那么他们自然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在完善管理队伍的过程中,应当定期组织培训活动,让各级管理干部及时、全面地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激励他们学习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促使他们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其中,要重点组织人本理念的培训活动,让各级管理干部明确什么是人本主义,怎样体现人本主义,从而循序渐进地加强他们的理论基础。
 
  第三,厘清干部职责。处于不同职位的领导干部,其工作职责以及术业专攻也会有所不同。在建设领导队伍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每一个管理层干部都能发挥自己的职能、体现自身的价值,管理者要根据他们的职能、优势等,厘清干部职责,划分责任范围。比如,高中学校的教务处主任,应当承担教学规划、备课监督、教学质量监测等工作,他们应该充当校长与各个教研组长、各学科教师的沟通桥梁,做好监督和反馈工作,为全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提出计划。
 
  第四,实行值班制度。高中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局限在工作时间。管理者要秉承真抓实干的原则,带头实行值班制度,与各级管理干部进行密切沟通,通过电话回访、面对面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手段,及时跟进教育管理工作的实况,并于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除了上述几种方式之外,也可以采取配备年级负责人、创建监督小组等方式。管理者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方式,从而不断地完善领导队伍,为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真正将人本理念渗透在管理过程中。
 
  2.完善教师队伍
 
  除了完善管理队伍之外,也要完善教师队伍,加强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有序衔接,让教师成为实施管理工作的主体,以此打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格局。为了完善教师队伍的组成要素以及基本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构建核心队伍。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学校要致力于构建核心队伍,打造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并积极组织每周例会、月度汇报等各项活动,促进各级教务人员与一线教师的交流,让他们互享经验、交流体会,帮助各学科教师以及班主任找到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除此之外,从人本理念的角度来说,教师核心队伍也要重点研讨新课程、新高考和新教材,寻找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路径,为后续的教育管理和学科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第二,加强梯队建设。为了维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平衡,管理者也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形成以资深教师为带头者、以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稳固体系,采取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手段,让他们共同研究新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寻找落实人本理念的路径,创建完善的学科教学体制以及班级管理模式。
 
  第三,开展师德培训工作。在人本教育模式中,教师的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状态是影响学科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工作实际效果的关键要素,一个教师若具有稳定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他们往往能够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能力。所以,高中学校的管理者,要立足实际,开展师德培训工作,以培育“四有”教师为主要目的,抓好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让教师形成爱岗敬业、爱护学生的美好品德,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新高考、新课程的相关理念。与此同时,也要展开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各项工作,帮助教师增加心理知识的储备量,让他们在学会调控自身心理素质的前提下,掌握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的方法,从而真正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教学与教育工作之中。
 
  3.完善学生队伍
 
  人本理念下的高中教育管理工作,主要面向的是学生。为此,学校应完善学生队伍,提高学生队伍的思想水平,让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信念以及有力量的新时代人才。完善学生队伍,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实施理想信念教育。一个人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并克服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因而,针对学生群体,学校要定期组织理想信念教育,以校园大会、班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每一个学生制作心愿漂流瓶,让他们从入学之日起,并写下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于每一个学期结束后,由学生自主决定是否更换漂流瓶中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学生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二,实施自尊自信教育。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在成长历程中的必备品质。为此,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学校要实施自尊自信教育,借助“我是XXX,我为自己发声”“勇敢做自己”等专题演讲或辩论互动,引导学生树立起自尊自信的价值观念,让他们学会保护自我、爱护自我,并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顽强的意志品格。
 
  第三,实施感恩励志教育。依据高中生的成长规律,从人本教育的角度来说。高中学校还可以实施感恩励志教育,通过征文活动、情景剧表演活动、校园文化宣传活动等,及时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理念,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表达爱意,并努力地创造美好的未来。经过系统化的感恩励志教育,学生的人格会更加健全,他们也能更为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难题或变故。

\
 
  (二)下层实践——优化方案,落实服务意识
 
  在做好上层管理工作的前提下,也要重点关注下层实践工作的推动情况,通过优化管理方案、教学方案以及家校互通方案,落实服务意识,以此推动人本理念与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办好人人满意、人人受益的教育。
 
  1.优化管理方案
 
  所谓管理方案,指的是结构完善、内容健全、覆盖面广的管理计划,应包含管理人员、管理对象、管理方法以及预期成果等多项要素。在高中教育管理与实践中,一套系统完善的管理方案,是影响最终教育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对此,高中学校的管理者,应带头优化管理方案,组建专门的方案制订小组,汲取各方意见或建议,从初拟提纲、填充内容、润色调整、公开展示和最终修订等多个环节出发,对方案的内容和形式等进行优化。
 
  以美育管理工作为例,为了打造良好的美育环境,学校要展开从上到下的管理工作,营造浸润式的校园环境。基于以上目的,高中学校要从上层领导、学科教学、校园建设、文化宣传等多个方面,围绕“以美育人”的理念,调整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将美育的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等多个环节中,并针对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提前预设目标、划定标准。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内部即可形成和谐、开放的审美环境,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审美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2.优化教学方案
 
  教育管理工作自然也包含教学工作。在推动下层实践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也要引领教研人员、一线教师,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案,将人本理念渗透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中,真正树立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以语文学科的教学为例,基于人本理念,高中学校要积极组织语文教研活动,打造以学校领导、教务主任、语文教研组长、语文教师为主体的备课小组,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等进行梳理。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的经验,结合古诗词、文言文等经典的课程内容,说明语文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尝试,并与校领导、教研组长等进行密切沟通,寻找突破教育困局的具体路径,探索语文学科的创新化教学模式。经过一番辩论后,校领导、教务主任、教研组长等给出建议,由一线语文教师执笔,制订语文教学的方案,以此重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3.优化家校互通方案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人本教育的目标,高中学校也要积极地创建家校共育的模式,将家长视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以此开拓育人范围,强化育人效果,进一步提升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基于此,学校可以优化家校互通的方案,从家校互通的方法、内容、途径以及预期效果等多个角度,不断丰富方案中的内容。比如,针对家校互通的途径,可以从线上和线下两个维度,预设互通方案,如建立钉钉群组、组织家长进校园活动等等,以此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为家校共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基于人本理念的思想内核,文章梳理了高中教育管理与实践的要点,并从上层管理、下层实践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完善队伍、优化方案两种手段,探索了高中教育管理与实践的具体策略,从完善领导队伍、完善教师队伍以及优化管理方案、优化教学方案等多个方面,促进了人本理念与教育管理工作的融合。以此为基础,高中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实践工作,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也建成了坚固的教育体制,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京红.探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优化路径[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8):40-42.
 
  [2]程平木.人本理念下的高中教育管理研究[J].华夏教师,2023(8):6-8.
 
  [3]方幼幼.智慧管理理念下高中教育管理途径思考探讨[J].新课程,2022(20):230-231.
 
  [4]公茂建,宁春和.人本理念下的高中教育管理研究[J].高考,2022(14):156-158.
 
  [5]张明星.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创新管理[J].中国教师,2022(3):113-11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6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