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解医学生科研诚信知信行现状,文章基于KAP理论,以广州市某医学院校在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其科研诚信知信行情况,结果显示,调研院校本科生科研参与率较高,但其在科研诚信层面主要表现出认知不足、立场不够坚定、行为不够端正等现象,然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科研诚信,医学生,知信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学研究越来越注重科学伦理,强调诚信和道德规范。加之近年来我国医疗健康问题的愈发突出和生物医学领域科研失信行为的频频发生,科研诚信已然成为当前医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科研诚信主要指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弘扬以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1]。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修订了《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该文件不仅明确了医学科研行为的定义,还制定了医学科研人员诚信行为规范和医学科研机构诚信规范。
一、研究背景
医学生在接受医学系统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受到科学伦理意识的熏陶,并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念。虽然国家和高校都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研究生培养、学位授予等,这些制度对于规范医学生科研诚信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高校科研失信行为屡屡出现。2021年,科学技术部开展教育、医疗机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结果发现多所院校发表的学术论文存在“由第三方机构代写”“篡改数据和图表”“购买造假实验数据”等失信行为。为了树立诚信科研的学术氛围,以上涉事论文均被取消认定,并对涉事者做出严厉的惩罚,如取消职称申报资格、取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资格等。
恪守科研诚信对于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学科研和治病救人的重要力量,从事的医学科研对于医学发展和病人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诚信是医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它可以帮助医学生培养严谨、负责任的科研态度,提高其职业素养,增强其综合素质。医学生应该具有高度的诚信意识,注重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科研道德准则。在从事科研工作时,应当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做到科研诚信,为以后能保障人民健康财产安全打下基础。
纵观国内学者对此的研究,课题组发现有关医学生和科研诚信方面的文章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关于科研诚信问题的治理。危怀安等[2]从科研生态系统视角切入,探讨构建了科研诚信和学术不端问题的整体性解决方案。刘兰剑等[3]分析了科研诚信问题的表现、从制度与管理等层面寻找成因,并提出了探索有制约的同行评议制度等治理建议。第二类是关于科研诚信的体系建设。胡金富[4]通过对六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情况的梳理,总结了世界科研诚信大会讨论的热点和焦点,并探究出全球科研诚信建设的发展趋势。崔理华等[5]从政策分析的视角出发和应用内容分析法对哈佛大学科研诚信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对我国高校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启示和可借鉴之处。第三类是关于科研诚信的教育模式。王飞[6]指出我国科研诚信教育目前面临着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等问题,并对科研诚信课程的细节进行了构想。程莎妮等[7]浅析了医学生科研失信的原因包括规章制度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合理、导师作用不明显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通识课程设置中增设学术规范课程”等医学生科研诚信的建设途径。钟沃权等[8]调查了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诚信知识现状,发现科研不端行为维度评分相对较低,并借此提出“提高医学研究生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认识”等建议。
国外学者对科研诚信问题的关注则更聚焦于责任主体。托马斯[9]通过对欧洲心脏杂志同行审议的过程进行案例分析后,提出了关于科研诚信的问题:就科研诚信而言,一本期刊能够或不能够做到什么?克雷瑟等[10]总结了科学家诚信联盟提出的两大促进科学诚信的首要原则和九大培养科学诚信的最佳实践做法。此外,国外学者关注不同学术领域的科研诚信。帕拉迪斯等[11]以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为例,构建了以科学研究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遏制不当行为的程序,并提出了关于科学研究阶段的变化会影响科研诚信的假设。同时,国外学者也更关注科研诚信方面的实证研究。富尔霍尔泽等[12]通过教学前-教学后的问卷调查来评估德国医学生对良好科学实践必修课(Good scientific practice course,GSP)的知识和态度,发现学生非常愿意追求基于诚信和诚实的科学职业,然而他们缺乏如何这样做的知识。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医学生科研诚信方面的探索尚缺少相关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KAP(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理论,调查了关于医学生科研诚信的认知状况、所持态度及相关行为,可以为关于科研诚信的探索增添实证,为探索高等院校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广州市某医学院校作为调研地点,其具有代表性。该医学院校属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多个博士、硕士及学士学位授予点,同时拥有先进的图书馆资源、全国排名靠前的研究所及众多附属医院、重点研究平台等,并且不论学历,均推行导师制,可以为就读学生提供良好的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以该医学院校在读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开始之前,所有调研对象对本研究内容均已知情同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2023年3—4月,采用问卷星方式发放电子问卷,由研究对象自愿填写提交。共发放问卷266份,回收有效问卷24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86%。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科研经历调查、科研诚信认知调查、科研诚信态度调查和科研诚信行为调查等。其中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学历、政治面貌、家庭年收入等;科研经历调查包括是否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科研课题的级别和进度情况及论文发表情况等;科研诚信认知调查包括获取科研诚信知识的途径、学术不端认知程度等;科研诚信态度调查包括对自己或他人违背科研诚信的看法和违背科研诚信的社会危害;科研诚信行为调查包括自身是否存在不遵守科研诚信的行为,以及身边是否存在违背科研诚信的现象。
(三)统计学处理
课题组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进行双重平行录入,使用IBM SPSS 25.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表示。
三、研究结果
(一)基本情况及科研经历情况
共有247名医学生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男生占比31.17%(77/247),女生占比68.83%(170/247);本科生占比65.59%(162/247),硕士占比29.56%(73/247),博士占比4.85%(12/247)。群众占比8.91%(22/247),共青团员占比63.16%(156/247),中共党员占比22.67%(56/247),其他党派占比5.26%(13/247)。家庭年收入15万元以下占比75.71%(187/247),15—30万元占比19.43%(48/247),30万元以上占比4.86%(12/247)。独生子女占比28.75%(71/247),非独生子女占比71.25%(176/247)。53.44%(132/247)的医学生担任过班级或学生会干事,仅有19.84%(49/247)的医学生父母工作与医学相关。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占比为43.32%(107/247),其他医学类专业占比56.68%(140/247)。
调查对象在校期间,在读博士都曾经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科研参与率达100%。此外,63.00%的在读硕士曾经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49.60%的在读本科生曾经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概言之,55.87%(138/247)的调查对象曾经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曾经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的调查对象中,承担课题的最高级别为国家级占比8.70%,省级占比10.87%,校级占比42.75%,院级占比37.68%。23.91%的医学生还未开始科研课题研究,53.62%的医学生正在进行科研课题研究,22.46%的医学生课题已结项。此外,32.61%的医学生以前三作者的身份发表过学术论文,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二)科研诚信知信行情况
1.科研诚信认知。如表3所示,调查对象对科研诚信具体表现的了解程度较低,“比较了解”占比30.77%(76/247),“非常了解”仅占比8.91%(22/247)。不仅如此,调查对象对学术不端具体表现的了解程度也较低,“比较了解”占比30.77%(76/247),“非常了解”仅占比12.15%(30/247)。同时,对于相关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的了解程度也较低,“比较了解”占比22.67%(56/247),“非常了解”占比13.77%(34/247)。调查对象中,接受过科研诚信培训的医学生占比达47.37%(117/247)。获得科研诚信相关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有网络(64.37%)、专题讲座(52.63%)和课程(50.61%)。
2.科研诚信态度。对自身或别人违背科研诚信持“零容忍”态度者占比83.81%(207/247),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态度者占比12.55%(31/247),持“赞同”态度者仅占比3.64%(9/247)。关于“违背科研诚信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危害”的问题,61.13%(151/247)的学生认为其阻碍科研工作者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80.57%(199/247)的医学生认为其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51.42%(127/247)的医学生认为其损害科研工作者的整体形象,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3.科研诚信行为。69.76%(173/247)的医学生表示在参加学术性比赛过程中从未做出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74.90%(185/247)的医学生表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未做出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关于“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有哪些”的问题,64.78%(160/247)的医学生认为“抄袭、剽窃与肆意侵占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是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72.87%(180/247)的医学生认为“伪造、篡改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是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42.51%(105/247)的医学生认为“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买卖论文及代写论文行为”是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51.82%(128/247)的医学生认为“在科研立项、结题等方面的学术失范行为”是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29.96%(74/247)的医学生认为“在奖励、人才选拔等方面违背科学道德与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是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四、讨论
(一)结论
1.科研经历层面。从科研经历参与率角度,课题组发现调研院校本科生科研参与率较高,达到49.60%。从该院校官网查找,发现本科阶段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未对学生科学研究经历做硬性要求,而是作为人才激励机制中的一部分,助力学生获得奖学金或者研究生推免资格,学生科研参与意愿高,这与方世巧等[13]的研究结论一致。此结果还有可能是因为调研院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指学生本科入学为其配备导师进行四年的指导。该制度不仅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采用学分制的缺陷[14],而且可以更好地引导本科生参与专业知识学习与前沿领域探索,提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
2.科研诚信知信行层面。在科研诚信层面,医学生主要表现出认知不足、立场不够坚定、行为不够端正等现象。在认知层面,医学生科研诚信知识来源渠道少,对此认知不足。这是因为调研院校对此方面不够重视。在课题组的走访调查中发现,本科阶段并未开设相关课程,且相关学生部门并未开展以“科研诚信”主题的活动。此外,研究生阶段也仅是在入学初进行了相关培训,并且很多医学生认为导师制在此方面并未发挥预期作用。
在态度层面,医学生基本了解违背科研诚信会对社会产生危害,但立场还不够坚定。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科研失信行为惩戒力度不足,导致学生违背科研诚信并不会受到严重的处罚。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科研项目审核不够严谨科学,致使很多存在科研失信行为的项目通过审核,只要不被发现失信行为就可以获得奖学金或者推免资格。因此在巨大利益的诱导下,很多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立场不坚定。
在行为层面,医学生基本了解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但行为不够端正。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上述所说面对荣誉和前途的诱惑,学生急功近利,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可能是基于KAP理论,在认知不足并且态度不坚定的情况下,学生无意之间走上了违背科研诚信的道路。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不仅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更是在科学研究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广大学生应该时刻坚守的底线。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科研诚信问题,同时发挥多方作用协同治理。
(二)建议
医学生的科研诚信问题在其自身意识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还需多方参与,协同合作、共同建设。从认知层面来说,首先,医学生需要沉下心来,科研需要的是深入思考,匆忙行事往往难以得到好的成果。在进行研究时,要保持平静和专注,尽量减少干扰,把心思和时间都投入研究。其次,需要严格遵守研究规范,医学科研需要严格遵守伦理和规范,包括合理设计研究方案,保护人体、动物实验对象的权益,保护实验室的环境和资源,不篡改、不隐瞒、不伪造研究数据等。同时,要保证实验过程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最后,要坚持诚信原则,医学科研需要遵循科学诚信原则,维护研究道德和职业道德。医学生要坚持真实、客观、透明和公正的原则,严禁抄袭、剽窃、数据造假、论文代写等不道德行为,以保证医学科研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从学校方面来说,应加强科研伦理教育。医学院校应在教育培训中注重科研诚信教育,让学生了解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引导他们形成诚实守信、不造假的科研态度。同时,医学院校内部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的审查,防止科研造假现象的发生。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科研指导,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规范的科研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科研行为。
总之,为了构建良好的科研环境,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医学生,应坚持本心,增强科研诚信意识,脚踏实地,诚实报告,同时应坚守诚信科研者的操守,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并保留相关原始数据,坚决抵制科研造假行为,不急功近利,不剽窃他人成果,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论文数据应当公开透明,服从学校安排,抵制不良科研行为,为中国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教育部、财政部等10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2009-11-23)[2024-01-19].
[2]危怀安,韦滨.科研诚信问题的整体性治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21):106-111.
[3]刘兰剑,杨静.科研诚信问题成因分析及治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21):112-117.
[4]胡金富.科研诚信的挑战与应对:从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看全球科研诚信建设的趋势[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0,38(3):43-47.
[5]崔理华,张红伟,孙岳.世界一流大学科研诚信治理体系的特征及启示:以哈佛大学为例[J].科学与社会,2020,10(2):111-126.
[6]王飞.当前我国科研诚信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性建议[J].科学与社会,2019,9(1):63-71.
[7]程莎妮,李影超,胡承.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浅析[J].教育进展,2023,13(4):1947-1951.
[8]钟沃权,孙垂国,李危石,等.八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与科研诚信认知状况调查[J].医院管理论坛,2023,40(3):78-81.
[9]THOMAS F LSCHER.Scientific integrity:what a journal can and cannot do[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20,41(48):4552-4555.
[10]KRETSER A,MURPHY D,BERTUZZI S.Scientific integrity prin-ciples and best practices:recommendations from a scientific integrity consortium.[J].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2019(25):327-355.
[11]PARADEISE C,FILLIATREAU G.Scientific integrity matters[J].Minerva,2021(59):289-309.
[12]FUERHOLZER K,SCHOCHOW M,PETER R,et al.Medical stu-dents'acquaintance with core concepts,institutions and guidelines on good scientific practice:a pre-and post-questionnaire survey[J].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2020(26):1827-1845.
[13]方世巧,蔡朝笛,苏娜,等.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3,35(1):96-103.
[14]房德琳,陈彬,张勇.本科生导师制下科研反哺教学创新模式与实践研究:以《生态环境系统工程》课程为例[J].地理教学,2023(8):53-5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