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相关文件对作业数量、作业内容等的要求。分析目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以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Module 4 Unit 7 School clubs为例,探究如何进行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策略,即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作业,结合学情设计作业,优化作业评价方式,改变作业设计的观念。指出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原则,即单元的整体性和课时性,内部的结构性和逻辑性,设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单元作业,初中英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整体设计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通知》及区教学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初中生每天书面形式作业的时间应控制在90分钟以内,同时周末、节假日也应加强对书面形式作业的监管,以确保他们的学习质量。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革新作业类型和内容。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师应合理安排文字操作、科研探索、体育运动、美术鉴赏和社会实践等不同类别的工作。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认真设计作业,科学、合理地设定作业总量。完成作业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作业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和拓展文化认知,从而达成总体目标。
二、目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题海战术”,全面撒网
教师往往忽视对所教班级学情的考量,对教辅资源不加选择,布置统一的作业。在授课后,教师会布置抄单词、翻译课文、完成相应的教辅练习等作业。作业以机械重复操练为主,耗时低效,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作业难度“一刀切”,缺乏层次性和个性化
在讲授新知识后,教师习惯布置全班统一完成的作业,脱离了实际学情,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教师设计课文翻译类作业的意图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逐词逐句地翻查资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收效甚微。
(三)作业设计随意,与教学目标不匹配
此类现象在九年级较普遍。部分教师为了全面梳理初中三年的英语基础知识,在第二学期为学生购置相应的教辅资料作为复习阶段的练习题库,布置作业时围绕教辅资料习题展开。
(四)评估作业的方式单一、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全批全改作业有一定难度。部分教师批改作业只是笼统地给个等级,无暇进行个性化点评。这种单一的反馈使学生的成就感不高,导致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三、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案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表达性技能的要求为完整、连贯地朗读短文,简单复述短文大意;围绕相关主题,用简短的表达方式进行口头交流,完成交际任务;自主选题,围绕特定语境,独立写出几个意义连贯、表意清楚的语句;利用所给提示(如图片、图表、海报、实物、文字等)写出简单文段传达信息,编写情节较为完整的小故事,语言基本准确(教育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所承载的内涵既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做之事,又是学生在学习结束后须留之道(刘小红2022)。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下面,以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Module 4 Unit 7 School clubs为例,探究如何进行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
(一)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
1.理解学校社团展示会的经历,了解如何介绍特色社团活动。
2.获取并完成社团信息表的填写。
3.掌握音标/t//d//id/的发音方法和拼读规则,学会在语境中运用一般过去时谈论参加学校某个社团的具体经历及对社团活动的看法。
4.通过昆虫社团的宣传海报,明确海报的“四要素”,并用一般过去时描述昆虫社团近期举行的一些活动。
5.通过课内主题阅读和课外拓展阅读,培养良好的文本阅读及信息定位能力。
6.通过合作完成以School clubs为主题的海报,实现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二)单元基础作业设计(见下表)
四、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策略
“双减”政策下,相关文件对作业的量、形式及质量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优化作业设计,提升教学质量是目前一线教师应积极解决的问题。
(一)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作业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是落实《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抓手。教师应善于钻研教材,开发并创新地使用教材,设计基础性作业,以掌握学习内容为主要目标,重视对学生理解和运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陈莉2022)。同时,教师应结合教材主题,挖掘相关资源,除基础性作业外,应设计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挥其学习主动性的任务。
(二)结合学情设计作业
在集体备课后,教师要针对各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开展第二次备课。作业设计也应根据所教班级的学情,有针对性地筛选、整理基本资源,尽最大可能优化作业设计,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设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练习。
(三)优化作业评价方式
作业评价应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业评价方式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是书面评价;可以是个别评价,也可以是集体评价;可以是课上评价,也可以是课后评价。
(四)改变作业设计的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小尾巴”,可以将课堂上学生未完成的练习作为课后作业。教师应改变这种想法,认识到作业的延伸意义。有的教师虽然知道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但是将延伸的意义局限于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未深入思考和实践学以致用和创新运用等方面。
五、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原则
(一)单元的整体性和课时性
单元学习是落实《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实践单位(刘小红2022)。教师应深入研读单元文本内容,合理整合和创造性开发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类别的作业,辅助学生在“整体输入—整体内化—整体输出”的过程中实现总体学习目标。
(二)内部的结构性和逻辑性
课时作业是以单元作业为主线串联起来的小任务,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相互促进的过程,通过多个课时作业任务最终达成单元目标。作业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展开,难易结合,围绕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体现内在的结构性和逻辑性。
(三)设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教师应科学安排作业内容,充分考虑作业内容与完成时间的匹配度。研究显示,学生完成作业所需时间越长,教师作业批改环节的耗时就越久。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是提高作业批改效率的关键之一。只有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深度,才能取得“低负担、高质量”的效果。
(四)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实施跨学科融合可以促进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前置作业可以是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介绍、文化差异交流等。课后作业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和兴趣爱好。设计生动、有趣的操作类作业,能够引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实现课程目标和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通过作业诊断学习目标达成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作为作业的设计者,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作业的实现者,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有赖他们的积极参与。
引用文献
陈莉.2022.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4):72-74.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1.
刘小红.2022.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12):34-3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