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路径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5-02-05 14:30: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如何提升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发展,则是教师们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鉴于此,文章就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了新课标下教学改进路径,希望可以为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创新调整提供思路。
 
  1.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英语一直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在中考、高考中占据较大比重,故而非常受学校、教师及家长的关注,是初中教学的重难点科目之一。但纵观当前初中英语实际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其中仍不乏有一些问题不足,需要及时改进调整。具体教学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理念陈旧。新课改落实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部分教师开始认识到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足之处,并有意识地进行了教学方法的调整。但仍然有较多教师,对于新课改、新课标内涵要求的理解不够彻底、不够深入,再加上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导致其在实际授课时仍然习惯于将自己作为课堂主导,在课堂上保持绝对“权威性”,以单方面知识讲解、灌输的方式进行授课。在此情景之下,学生们仍然是处于被动地位,并没有真正地深入到知识的探索、研究之中,使其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于表面,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思维发展,这必然会对英语教学质量造成影响。
 
  第二,教学方法固化。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教学方式选择是否得当,通常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造成直接影响。然而,虽然新课改推进后,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改变,但事实上“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依然十分普遍,课堂教学的本质仍然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单一固化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发展,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英语教学改革进程。
 
  第三,教学缺乏层次。学生是独特的个体,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之间因生活环境、学习基础不同,在学习相同知识内容时,所表现出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也会不同。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常是按照相同标准进行目标设定、方案设定、任务作业设定,对学生间差异性的关注度、重视度不足,这就容易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造成学习好的吃不饱、学习差的吃不了的局面,久而久之甚至会加重两极分化,严重降低英语教学质量。

\
 
  2.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改进路径分析
 
  2.1立足政策要求,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双减”政策则强调要给学生“减负”。在此背景之下,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及“双减”政策的内涵要求,主动学习新理念、新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合理地对“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真正构建其“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课堂,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构建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想要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增加对以下几点的重视:
 
  第一,重视集体备课,聚力教研。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非一人之力所能及也。单独一个教师的力量非常有限,只有全体教师通力协作,才能最大程度上获得改进和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全体英语教师应做好配合,共同进行教研、备课,以此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局面,通过集体备课、讨论、试听等方式,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从而切实突破英语教学方式瓶颈,为初中英语教学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提升英语课堂的活力,以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二,强调思维发展,提升素养。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仅关注基础知识的传递,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等发展情况,增加对学生英语学科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授课时,应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和出发点,适当地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增加学生的知识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从而为其学科综合素养发展创造条件。
 
  2.2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2.2.1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走进教育领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更多可能。相对于传统口头讲解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课堂变得更丰富、更加形象有趣。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能够以图文、视频方式直观地呈现相关教学知识、创设教学情境氛围,可以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并且可以从视觉、听觉等不同方面给学生带来触动和影响,对提升英语教学成效有积极帮助,是打造高效英语课堂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七年级上册“Unit 2 Let’s play sports”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呈现不同运动的图片,并配上相应运动的英语单词,以此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记忆单词的含义,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在教学“My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国际上足球比赛的视频资料,以及全球闻名的一些足球明星的比赛视频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学习热情,使其及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
 
  2.2.2任务型教学法
 
  适当的学习任务能够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新课标下,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活动时,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教学,合理地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使其以具体任务为引领,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并通过完成任务获得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对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School life”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单元内容,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What does Eddie think school is like?通过任务设定,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在完成阅读探索之后,对自己的理解及寻找到的答案进行阐述交流。这样以任务为引导进行教学,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又能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且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的过程,也是其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发展有积极帮助。此外,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寻找的问题答案,也在无形之中为其提供了交流互动的机会,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也有积极帮助,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发展。
 
  2.2.3思维导图教学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初中英语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学生们既要掌握基础的英语词汇、语法、句型,又要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结构脉络,同时还需要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阅读及写作,这也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词汇作为一切语言活动开展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会要求学生记忆重点词汇。但碎片化、死记硬背式地记忆单词,不仅难度大,而且效率低,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其英语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帮助学生以更高效的方式进行词汇的记忆和学习。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型思维工具,能够通过一定的内在关联,将相关知识连接在一起,可以清晰地展示知识间的关系,有利于引导学生以关联思维来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其学习效率有积极帮助。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英语课堂之中,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7 Seasons”这部分内容时,针对其中“Weather and seasons”这部分内容,学生们需要记忆的词汇非常多,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必然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压力,而且死记硬背还容易出现前边记、后边忘的情况,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体验,打击其学习积极性。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方式,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梳理,如可以将“Weather and seasons”作为中心词,以“Weather”“sea-sons”为两个子分支,然后再围绕课文内容,对各子分支进行充填,比如在“Weather”这一分支下,可以延伸rainy、sunny、cloudy、dark cloud等词汇,在“seasons”这一分支下则可以延申和季节相关的词汇,并且可以拓展教材之外的词汇,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这样以思维导图为辅助进行教学,可以将原本散乱、零碎的单词串联起来,既能降低学生记忆单词的难度,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关联记忆、掌握记忆单词的方法,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对提升其学习思维,提高其学习效率有积极意义。
 
  2.2.4分层差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情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想要推动英语教学改革进程、提升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就必须要充分关注学生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正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存在的差异和不同。然后从学生情况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针对性地进行每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分层差异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从而真正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将因材施教理念融入到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之中,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提升,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合理为其安排阅读任务、设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如对于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将“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为其提供更多自主阅读学习、质疑讨论的空间,并且可以设置具有难度的阅读任务,以促使其获得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发展。对于英语基础及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可以将“引导阅读—及时反馈—完成阅读教学大纲要求”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给予其阅读方法指导,锻炼其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学生获得阅读水平的提升。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时则需以“强化基础—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为主,重在培养其英语学习兴趣、夯实其英语基础,为其英语能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结语
 
  总之,新课标的颁布,以及“双减”政策的提出,使得传统英语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及不足越发凸显出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以不断提升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课题。文中所述仅为笔者日常实践中常用且有效的几种教学手段,教无定法,今后教学中,教师们仍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方法调整、创新,以促进英语学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0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