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高职铁路调车实训教学的痛点,首先分析了高职铁路调车实训教学目标与学情,然后阐述了高职铁路调车实训教学内容与方法,接着从实训管理及安全、实施过程、教学信息采集三方面论述了高职铁路调车实训教学的实施,最后总结了高职铁路调车实训教学成效。
关键词:铁路调车实训教学,高职,教学目标
铁路调车作业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风险最高的生产环节,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生产安全和生产次序,具有岗位散、作业点位多、生产设备杂、岗位联控严、生产风险高、安全压力大、作业责任重等特点。调车作业技能是高职院校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核心作业技能,故铁路调车实训教学是培养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核心环节之一,但在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资源投入高、实训风险高、实施组织难、现场观摩难、场景再现难等诸多困难。基于此,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解决这些困难,以产教融合为逻辑主线,瞄准能力训练目标,充分分析学情,重构教学内容,融通“岗课赛证”,合理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对铁路调车实训的教学进行了探究和实践。
一、高职铁路调车实训教学的痛点
铁路调车实训教学是在学生完成铁道概论、铁路通信与信号、铁路站场与枢纽、铁路调车作业、铁路行车规章、铁路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理论课程之后,专门针对学生调车岗位实践技能培训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主要包括调车作业安全、调车作业技能、调车作业的应急处置等内容。由于铁路调车作业程序烦琐、作业安全要求高、作业环境复杂,导致长期以来,高职调车实训教学一直存在以下痛点:第一,学生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参差不齐,教学组织难度大;第二,调车工作是铁路运输企业生产中作业风险最大的工种之一,铁路企业安全生产压力大,学校学生安全管理压力大,实训教学资源投入高、实训风险高、实施组织难、现场观摩难、场景再现难,导致长期以来,学生的现场调车实训未能有效开展,其只能旁观,不能动手;第三,“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教学目标的融通、教学内容的融通、教学模式的融通、评价方式的融通,都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进行探索和实践[1]。
二、高职铁路调车实训教学目标与学情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铁路调车岗位是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岗位之一,调车实践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岗位能力,通过实训教学,学生应能适应铁路调车工作的作业环境、班组文化,并能按照铁路调车的一班工作制,熟练地运用调车作业技能,安全高效地开展铁路调车工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调车实践能力,要从情感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首先,情感与价值观这一维度主要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的要求,结合铁路调车工作的生产实际、工作环竟及劳动安全现状,开展课程思政,融入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与价值观。其次,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主要结合《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道运营管理专业铁路调车实训课程标准》《2020年国家铁路集团公司调车技能大赛比赛方案》《铁路连接员(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整合及梳理,并与“岗课赛证”融通,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铁路调车的知识与技能。最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要结合铁路调车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及调车工作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体验铁路调车文化、感受作业环境,掌握作业方法[2-4]。现根据以上原则,铁路调车实训教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①把“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铁路精神感悟到位。②把”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认识到位。③把“安全防控、岗位责任、作业细节、劳动态度”在学习实训中落实到位。
2.知识与技能。①能够熟练地按照调车一班工作制的要求完成作业前的相关工作。②能熟练掌握取送调车作业流程,及相关的作业标准和规章制度。③能掌握调车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各项作业技能。④能够开展作业总结和作业分析。
3.过程与方法。①体验铁路行车管理的管理体制及调车工作的班组文化。②体验铁路调车一线的工作环境。③掌握运用规章和标准分析问题的方法并指导实践工作。④能够进行简单环境下的调车工作现场组织[5]。
(二)学生特征分析
铁路调车实训教学在铁道运营管理专业二年级下学期开展,学生已经完成了相关前置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初步的实践技能,基于此,教师通过课前诊断性评价掌握学生前期课程学习所形成的专业基础,通过师生座谈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素养,最终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对学生的学情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措施[6],具体如表1所示。
三、高职铁路调车实训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内容
1.坚持立德树人,整合思政要素。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放松,让本次教学能够真正起到“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作用。教师深入挖掘铁路调车实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通过介绍企业技能大师伴随铁路发展的成长事迹、工作经历,引导学生把“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中国铁路精神体悟到位;通过介绍调车实训过程中的作业管理、环境特点,引导学生把安全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认识到位;通过调车实训过程中作业环节、考核评价把安全管控、作业细节及劳动态度落实到位[7]。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实训任务。铁路调车实训是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铁路调车作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前置课程铁路调车作业的实践落地环节。铁路调车作业技能是学生技能鉴定考核的重要支撑,也是学生今后核心就业岗位——铁路连接员的核心技能,其主要内容包括作业准备、调车作业和作业总结三个大的环节,中间又涉及交接班、班前预想、电台使用、计划传达与布置、线路车辆检查,手信号、观速观距、摘接风管、上下车作业、车辆防溜等作业技能。作业标准和依据又涉及《铁路调车作业》、企业标准《调车作业办法》,以及《无线调车灯显设备使用标准》等多项作业标准,还涉及《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行车组织规程》等多部作业规章。铁路调车实训教学涉及的技能点多、规章杂、标准严,因此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岗位能力培养的相关要求和实训设备的现实条件,确定以调车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作为逻辑起点,以真实工作任务(铁路取送调车作业)为课程的实施载体,以《铁路调车作业》的标准为能力训练依据,以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标准和企业现场作业督查体系为评价的核心要素,以达到“连接员”中级工技能等级为基本目标进行教学内容重构,如图1所示[8]。
按照铁路车站真实作业取送调车作业设置实训任务,包括调车工作的作业准备、取送作业和作业总结三个大环节。而在这三个环节中,根据“岗课赛证”融通的要求,岗位能力要求、技能鉴定要求和国家铁路集团技能大赛比赛提炼出相应的技能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总结梳理出铁路送调车作业的教学内容,具体如图2所示。
(二)教学方法及评价
1.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学习组织。铁路调车工作以调车组为核心作业单位,主要涉及调车指导、调车长和连接员三个作业岗位,根据调车实训的教学目标、调车作业的真实场景、学生能力的不同情况,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学习组织,分别设置1个调车指导、1个调车长和3个连接员,该学习组织的构建既还原了调车作业现场的真实场景,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具体如图3所示。不同岗位根据岗位要求分别由不同基础的学生担任,调车指导和调车长由基础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连接员由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担任。每个组织成员均需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开展实训工作,各组成员不仅在实训中要按作业标准和岗位职责进行合作,也要在课前课后组织学习,还要互相完成考核[9]。
2.采用“双线、五环、六步”的教学策略。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校企双元育人,通过能力训练明线和课程思政隐线两条教学主线推动教学开展。在能力训练明线中设置了课前学习、虚拟实训、仿真实训、现场实操、视频复盘和课后总结六个步骤,实训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再次复习《铁路调车作业》的相关内容,并通过线上测评进行诊断性评价,课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虚拟现实设备熟悉铁路调车的作业流程,在仿真教学设备上训练调车作业技能,在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调车作业流程和基本技能之后,再让其进入生产一线进行实操训练,在学生实训的同时,还要通过信息技术、现场监控和调车工作记录仪进行全程记录,最后通过记录视频复盘查找问题,并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从而真正做到课前学习熟标准、虚拟现实磨流程、仿真实训练技巧、现场实操锻技能、视频复盘查问题、课后总结看增长。教师在推进能力明线开展实训教学的同时,要把课程思政隐线的工匠引领、初步认知、实践体会、深刻理解、自觉实践五个环节融入实训教学,且企业的调车技能大师也应全程参与实训教学,让学生把在技能大师的身上感知到的铁路精神、工匠精神和职业态度,放在实践中进行体会,最终深刻理解,并在实践中践行[10]。
3.多元、多维的考核评价。实训之前,采用线上测评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进行诊断性评价,为学习组织的构建和分层教学奠定基础;实训中,全程记录实训过程,为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提供依据;实训结束后,按照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要求开展以赛代评的终结性评价,教师、技能大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最终形成多维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11],具体如表2所示。
四、高职铁路调车实训教学的实施
高职铁路调车实训教学实施需严格执行新标准,将课程思政全融入。其主要包括九个模块(调车一班工作制、车辆及线路检查、调车作业流程、调车手信号、动态上下车、摘接风管、观速观距、车辆防溜、技能比赛),采用五种方式(课堂实训、虚拟现实、仿真实训、现场实训、以赛代评)展开。从整体实施过程来看,首先完成调车一班工作制、车辆及线路检查、调车作业流程这三个模块,通过教室实训和虚拟实训帮助学生对调车工作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流程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然后结合调车作业任务开展调车手信号、动态上下车、摘接风管、观速观距、车辆防溜这几个环节的技能训练,学生训练熟练后再到生产现场再次开展真实环境下的作业训练,最后在真实环境下按照技能比赛的要求完成技能考核,具体如图4所示。
(一)实训管理及安全
构建班组化的学习组织,采用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坚持铁路调车作业“统一领导,单一指挥”的作业原则,由教师负责实训的统一领导,调车长(学生)负责具体作业的单一指挥。实训开始之前,要做好安全教育,严格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安全隐患排查,实训教学严格执行铁路安全作业标准和《铁路调车作业》,实训过程全程监控。同时,设置实训安全红线,确保“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措施有效实施,形成“一条红线、三防有效”的实训现场安全防控机制。
(二)实施过程
实训正式开展之前,教师首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下发测评试卷,对学生调车作业标准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并对学习情况不达标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督促学生积极学习,以确保其在实训开展之前能够达到基本要求。实训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调车一班工作制的实训,主要包括班前预想安全着装、计划传达、电台试验等内容,这些内容对场地和设备要求不高,安全风险不大,可以在教室中完成,故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在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后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再由教师进行相应示范,最后学生再次按标准完成实训任务。对于危险性较高,且作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实训项目,则要让学生在不同设备上开展多次重复的训练。如动态上下车的实训,要求学生能够在车辆运行中爬上和跳下火车,这一实训内容作业危险性较大,作业环境复杂,因此在实训开始之前,教师就必须要求学生熟记作业标准和作业要领,而在实训开始后,学生要先在仿真设备上进行训练,待技能熟练之后再到真实环境中训练,且教师必须先反复示范,确保学生掌握每一个技术环节和操作要领。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随时做好安全防护,如可以让两位教师参与,企业技能大师负责作业示范,学校教师负责安全防护,如此可有效保护学生安全。
(三)教学信息采集
为确保教学结束后能帮助对实训过程进行针对性的复盘,同时也为了确保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能够有效开展,每位实训人员均要配备调车作业记录仪,通过现场监控、虚拟仿真设备和调车记录仪对实训流程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并在课后将相关信息资料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对实训过程进行复盘后上交实训总结。
五、高职铁路调车实训教学成效
本次课程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元”育人,我校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锚定职业岗位,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开展课程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痛点,课程思政得以坚实落地,学生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综合素质提升明显。本次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以下成效:构建了企业班组化的学习组织、实施了分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明显。引入了基于“安全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实训安全管控机制,充分运用了虚拟仿真技术,采取了深度的校企双元育人措施,确保实训教学的过程安全有序、难点顺利突破、目标有效达成。打造了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基础,融通岗位要求、比赛项点、取证考点的实训内容框架,实施了“双线、五环、六步”的教学策略,加上以全过程信息采集为基础的多维、多元评价,实现了评价公平可追溯、实训有效可复盘,为铁路调车实训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学生技能提升效果明显、课程思政扎实有效、职业资格证书获取通过率有效提升,连接员职业技能中级工考核通过率达98%,有效促进了学生就业。
六、结语
铁路调车岗位是铁路运营生产中最重要的基层生产岗位之一,故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调车作业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校对铁路调车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虽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仍存在学校仿真实训基地的实训环境的复杂程度依然不足,学生进行现场实训的过程中的作业风险依然较高,导致部分学生的训练还不够充分;学生的自主评价和互评不够客观;企业技能大师授课时间协调困难等问题。因此,铁路调车实训教学在虚拟仿真设备升级、产教融合向纵深推进等方面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士局,于伯良.车站调车工作[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25-88.
[2]国家铁路局.铁路调车作业(TB/T 30002-2020)[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20:3-52.
[3]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55-83.
[4]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连接员)[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3-14.
[5]李小双,董冰岩,支学艺,等.课程思政下《安全法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现代矿业,2019,35(4):6-8,23.
[6]谢元华,杨岱恩,韩进,等.国内高校热工学课程教学改革进展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3):77-79.
[7]李敏,杨宇轩,施式亮,等.安全法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探索[J].科技视界,2021(6):190-191.
[8]令狐彩桃,于松,肖敏,等.“六个融合”构建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研究:以贵州大学实践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22,14(4):22-29.
[9]张秀丽.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思考[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9):63-65.
[10]张甜.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应用研究:以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97-99.
[11]张蓝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以“动画设计”课程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2):140-14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