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重担,教师需要注重“简政放权”,不再“全权包办”和照本宣科,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将课堂归还给学生,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主动理顺思路,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不再依赖于教师或家长。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创新导向,积极尝试多种探究性学习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学习技巧,确保学生能够在大胆反思、自主试错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理顺数学学习思路,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方法
数学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所占的比重较高,直接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及发展,具有远见卓识的数学教师主动放慢教学节奏,选择契合学生认知习惯和兴趣爱好的教学对策,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系统地分析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整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想境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数学学习的原理以及本质,进而实现乐学善学、融会贯通以及举一反三。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价值
首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会重新定位多重角色,关注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科学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表现自我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在感知情境、独立思考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个人的主体价值,主动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对外界的过度依赖。提前做好准备,学会对自己负责,合理安排个人的学习生活及娱乐,保持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主性。其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探索密切相关,如果教师能够调整教育模式,组织开展独立探究活动以及合作学习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合作,就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会自主深入钻研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及原貌,实现抽丝剥茧和高效吸收。最后,有助于延伸学生的学习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大部分数学知识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在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时,学生能够走出课堂,灵活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不再停留于知识表层,真正做到既知其然也能够知其所以然。在灵活应用和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获得新的知识,产生更多的思维灵感和智慧火花,综合素养提升非常明显,学习能力和品格都得到了锻炼。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较漫长,无法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教师需要拉长战线,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精力,从多个视角着手,真正实现多措并举。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释放天性,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发展学生符号意识
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这门课程的本质属性,积极践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数学世界,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学生符号意识的发展及培养最为关键,直接关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教师则需要主动打破教学传统,深入浅出地剖析数学中的符号及运算,高度重视这两大板块,让学生能够在数学思维意识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数学知识,逐步形成符号意识。从微观的视角上来看,数学符号与数学的数量关系密切相关,两者一一对应,教师可以将数学符号与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相结合,在总结概括的过程中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全面整理数学运算方法和数学知识,充分凸显数学结论的通用性、工具性和一般性。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比较复杂,难度系数偏高,良好的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学会利用数学表达个人的想法。教师则需要以符号意识的培养为基本目标,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做好准备,确保学生能够利用符号自主推导数学计算的一般规律,实现“学数学”向“用数学”的顺利过渡。
(二)组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存在畏惧情绪,对抽象的教学材料不感兴趣,存在眼高手低以及高分低能的问题。有的教师聚焦于抽象材料让学生自主解答数学问题,最终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通过后天培养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能够保持极强的数字敏感和高度的专注力,形成数学意识、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有的学生数感较强,能够快速吸收所学知识并实现活学活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则需要注重简单放权,开展形式多样的自学活动,全面激发学生的数学智慧,让学生保持极强的数学创造力以及数学直觉。比如在讲解厘米与米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初步形成数学概念。有的学生感觉困难重重,教师则可以简单分解数学标题,然后让数感较强的学生自主练习,树立学习榜样,一部分学生能够在标题中提炼出“米”和“厘米”这两个关键词,自主分析数学知识。厘米是较为基本的数学概念,抽象性较强,米则是长度单位,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长度单位为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并积极探究厘米,搜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长度单位,梳理学生的思路,强化学生对厘米概念的理解。在引导学生学习完厘米的定义后,教师则可以结合厘米和米让学生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简单展示中国古代的计量故事,提供给学生数学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换算,调用生活经验主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这种先学后教的育人模式效果较好,学生的能动性更足,能够主动尝试不同的自主学习方法,保持极强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数感,真正意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奥秘。
(三)灵活利用几何材料
为了提升学生的自学效率,确保学生实现融会贯通,教师需要整合利用几何材料生动直观地展示数学知识,减轻学生的理解压力和学习负担,让学生能够爱上数学,享受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数学形状、数学中的图形、面积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教师则需要结合数学教学的本质属性从多个渠道搜集数学材料,强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让学生能够保持极强的求知欲。在组织开展数学自主学习活动前,教师需要以几何材料为依托,深入分析几何材料的基本概念并将其传递给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尝试不同的渠道获取知识。与其他的数学材料相比,几何材料更加直观,能够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助力,大部分学生的自主性较强,能够静下心来主动分析数学知识的本质及原貌。比如在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组织开展授课活动时,为了确保学生掌握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手,提前准备好图形模型,让学生在眼看手摸的过程中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然后自主分析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鼓励学生细心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结合几何特点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同图形的区别及联系。其中长方形的长与宽不同,正方形的四条边完全相等,两者在“长”上有区别,因此面积计算公式应该比较相似。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利用几何图形进行分析和探索,深度探索两者的垂直关系。在反复试错以及小组合作后,学生能够正确得出结论,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本技巧。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不再过多依赖于教师,等着教师给出最终答案。而是通过自主反思和探索掌握数学学习的奥秘,了解其中的根源,始终保持较强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学习热情。
(四)精心制作数学教学模型
在学习数学时学生会遇到诸多难点,负面情绪比较严重,为了避免学生中途而废,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关注学生的信息接收偏好。整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资源制作数学教学模型,全面打造生动课堂、活力课堂和直观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可视化信息技术的指导下掌握数学学习的核心,不再一知半解和走马观花。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借助直观的数学模型让学生自主分析多个知识点之间的一般关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在大胆试错、反复探索的过程中全面把握知识点。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数学的逻辑性更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难度系数偏高,离不开教师的恰当引导。教师需要科学设置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意识,以数学模型为载体,全面带动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接触直观的数学材料时保持活跃的思维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通过反复思考和大胆推测提升个人的自学能力。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提前发放与统计图相关的材料,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比如以某一个商店的营业额统计图为主题,让学生自主观察并提炼其中的关键信息,分析折线图中营业日期与营业额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两者的数量变化情况,然后进行提问,为了了解商店的具体营业情况,工作人员只需要简单收集日期以及营业额,为什么需要利用折线连接多个点呢?在反复思索之后,学生能够得出结论:折线图既能够表明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分析和管理具体的经营趋势,如果折线图朝上,则代表营业额不断上涨,超市的盈利水平有所提升。在自主分析数学模型时,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思维水平较高,学习深度及广度也可以得到保障。
(五)打造多维互动课堂
作为学生所需具备的基本数学素质之一,自主学习能力不容忽略,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密切相关。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运算素养,让学生能够在大胆试错和日常积累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交流互动对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教学效果较好,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生的计算能力组织开展自学指导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搜集学习素材,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水平,让学生能够在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实现事半功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交流是重点,这一点要求教师不再过多关注师道尊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在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思维薄弱点调整教学思路,实现对症下药,全面践行以人为本和教学相长的准则。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注重放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及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小学数学学习难度系数相对偏高,学生无法依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只有在小组合作分工以及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解决个人的学习问题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教师需要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分组,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攻克数学难点。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时,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抓耳挠腮,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比较片面,自主学习能力不佳。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内外表现、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层次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组织开展小组内部竞赛活动。在黑板上罗列多个分式除法,让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积累的数学知识自主计算,看哪一个小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计算出最多的题并保障正确率。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能够在小组内部合作分工,其中信息检索能力较强的学生会主动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搜集资料,找到正确解法并迅速解题。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会根据个人的学习经验主动理顺思路,尝试多种解题方法。在合作分工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更强,能够意识到集体的智慧以及团队的力量,不再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在后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找到学习方法,始终保持正能量,积极应对各种自学难题。
三、结语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符合大势所趋,教师需要着眼于新课改提出的具体要求探索新的教学路径,高度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围绕数学技能、计算法则、数学规律和数学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并得出结论,紧密融合数学问题与数学理论,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确保数学教学能够回归正轨,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