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领和教育作用。通过创新招贴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江西的红色文化融入招贴设计课程教学,探索高校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结合的实践路径,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江西红色文化,招贴设计课程,课程思政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的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力抓手。江西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在促使大学生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传承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怀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把江西红色文化融入招贴设计课程教学,具有重要价值。
一、江西红色文化
江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谱写的壮丽史诗,在中国共*党的革命历史、精神谱系上有着重要地位。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种类非常多,历史事件有八一起义、秋收起义(部分涉及江西)、井冈山革命斗争、反“围剿”作战(前四次在江西内)、井冈山会师等。另外,在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也诞生了不少红色佳话,如“挑粮小道上井冈”等。江西红色文化所孕育的精神绚丽光彩,要充分利用好本土资源,依托江西爱国教育基地,让红色文化历久弥新,激励青少年永葆奋斗精神,勇往直前,开辟新时代。
二、江西红色文化融入招贴设计课程的时代价值
将红色文化融入招贴设计课程教学,通过红色招贴、插画、字体、衍生产品等,让红色事件、红色人物、红色基因、红色符号以新的姿态、新的形式展现。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贯穿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不断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记忆、认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红色文化融入招贴设计课程教学,为招贴设计课程教学拓展新思路提供了相应的借鉴,丰富了招贴设计的教学资源,拓宽了招贴设计课程的授课范围和教学视野,同时为红色文化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使红色资源“活”了起来[1]。
三、江西红色文化融入招贴设计课程体系
红色文化是马*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体现,能够丰富德育素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是中国共*党信仰、制度、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2]。
(一)融入专业学科建设
为了推动红色文化育人的全方位开展,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红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引入专业课程建设。首先,要将思政元素写入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改良现有的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招贴设计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各个环节要全面渗透红色文化,力争做到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如八一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红色事件及红色符号、红色人物均可以引入招贴设计、插画设计、IP人物形象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等课程中。总之,将江西红色文化融入视觉传达专业的各个核心课程,重构视觉传达学科建设体系,将立德树人厚植于专业建设中,有效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从各个方面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
(二)整合开发课程资源
目前在招贴设计课程中,课程资源相对比较有限、单一,题材也较倾向于商业招贴和公益招贴两方面,教学案例主要是各大比赛的海报招贴等。在此背景下,结合本土红色文化,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就非常有必要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既要注重科学性、学科特点,又要突出地域性,抓住本土红色文化的特点。江西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红色海报、红色插画、红色美术作品也有很多,也有不少红色文化主题的比赛。这都是招贴设计课程非常好的素材资源,既能丰富现有的招贴设计课程资源,又能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在未来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四、江西红色文化融入招贴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一)创新招贴设计教学模式
创新现有教学模式,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模式,将红色故事与招贴设计知识点融入项目教学中。如通过整合分析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将课程项目分为三个实训项目,分别为人物主题招贴、井冈山精神主题招贴及八一精神主题招贴(见表1)。
在具体课程实践中,以项目教学法贯彻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围绕三个实训项目(人物主题招贴、井冈山精神主题招贴、八一精神主题招贴)实施教学。学生通过这三个实训项目能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学习知识,通过了解当时的战争过程、战斗背景以及英雄壮烈之举,明白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目的。
在项目实训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来细化实训项目及学习内容,小组长负责督促小组成员完成课程任务。每个小组自行给成员分配任务,最终选择一个成员进行小组汇报及招贴设计展示。在项目实训中,学生不但能自我探究红色文化,还能通过招贴设计表现红色精神,创新红色文化的表现方式和技法。这种内容丰富多彩的项目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此外,可以在校内举办红色主题作品大赛、廉洁文化主题活动等校园红色文化活动,透过主题活动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二)创新招贴设计教学方法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以任务驱动法和练习法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学生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其熟练掌握招贴设计的技术手段。如以井冈山精神、八一精神为主题进行招贴设计,以项目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深入了解革命先驱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虽死犹荣的革命气节,并能积极看待所学的专业,通过招贴设计学习红色精神。学生既当观众,又当主角,主动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自我探索,积极思考,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感悟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情感,激发爱党爱国的热情,从而实现全面发展[3]。
(三)创新招贴设计教学内容
在传授招贴设计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外,还需深入挖掘招贴设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深化教学设计,加大教学资源开发力度,丰富教学内容,让思政元素贯穿招贴设计课程的64学时,达到美育和德育双重育人的目的。学生在掌握招贴设计课程知识的同时,接受红色精神熏陶,进而传播红色精神,如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在项目设计中,可以引入方志敏的英雄事迹,帮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事件的来龙去脉,将方志敏的革命精神深深植入学生心中,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尽自己的能力,将红色文化宣扬给大众,传播给大众,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江西红色文化中有不少可以用于招贴设计的素材,如五角星、草帽、草鞋、革命遗址遗迹等,有利于进行红色主题的招贴设计。基于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江西举办了很多红色主题的设计比赛。比赛中涌现的这些优秀作品都可以作为教学案例丰富招贴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分析这些作品的编排设计或创意等,利用这些案例对课程重点难点进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目标(见表2)。
五、江西红色文化融入招贴设计课后实践
(一)课程教学与课后研读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不同历史时期所孕育 、 产生的革命精神进行梳理 ,而且需要指导学生阅读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原著 , 以帮助学生对革命历史有 更深刻的感悟 ,对红色文化内涵有更深入 、全面的 认识 。在每一个章节教学结束后 ,教师可采用必读 文献和选读文献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 活动 。如在结束第四章学习后 ,要求学生必须研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通过观看红色电影,阅读有关红色书籍,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艰苦奋斗、共渡难关的革命精神,获得精神动力。同时,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参与红色教育,不断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从而坚定理想信念。
(二)课程教学与现代网络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如学习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学习通等平台上分享课程PPT、课程视频、课程资料、教学案例等,方便学生对课堂知识点进行复习回顾,同时也可以上传相关革命人物、红色历史事件等的资料供学生学习。在学习通上,教师还可以发布相关的课程讨论,实时分享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可以在平台上上传自己的红色文化主题作品,由师生在线评比,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激励学生设计出更为优秀的作品。
(三)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课程教学不应局限在教室中,还应走出教室。江西有不少革命遗址、纪念馆、爱国教育基地等,可供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感受红色精神。如在表现八一精神的招贴设计实训项目中,可以利用周末将课堂直接搬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文物、视频等了解八一起义的全过程,了解革命者的英勇事迹,明白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为在课堂讲八一精神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途径。红色文化与招贴设计课程的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江西红色文化融入招贴设计课程必将焕发新时代魅力,实现广泛传播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宝英.新时代江西红色文化传承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3.
[2]舒醒.江西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与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1(4):116-122,128.
[3]吴克绍,李霞.基于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5):124-12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