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双翼”,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两部分。因此,为了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阅读滋养写作,让写作促进阅读,建构出双向共赴的读、写循环机制。基于此,文章以《中国神话传说》为例,阐述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读写共融策略,以期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读写共融
读写共融是指通过建构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互动交融关系,实现二者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质。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当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重“读”轻“写”的情况。因此,为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读写共融,为语文学科插上“双翼”,实现“双向共赴”“双效共生”[1]。
一、布置课堂,前置课堂,自读整本书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建构整体认知[2]。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时间只能带领学生阅读整本书中的局部内容。因此,教师要前置课堂,让学生在课前自读整本书,建构整体认知。而任务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量,因此,教师要以整本书内容为依据,以读写共融为着眼点,为学生布置自读任务。
例如,《中国神话传说》的封面和目录整体概述了书籍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自读任务:(1)利用课前时间自主阅读《中国神话传说》,阅读前先观察封面,猜测其讲了一个怎样的神话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猜想;(2)阅读《中国神话传说》目录,用绘画的形式拼出整体结构图。这两项任务集阅读与写作于一体,可以驱动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封面和目录,提取关键信息,建构一定的阅读认知。基于阅读认知,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语言和绘画“书写”阅读成果。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反思,发现自己的自读问题,并主动改正,以完善“书写”成果,为在课堂上进行细读作好准备。
二、师生互动,回归课堂,阅读整本书
师生互动是建构课堂的重要方式。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书籍中的局部内容为立足点,以阅读为主,写作为辅,采用适宜的策略引导学生阅读,从局部走向整体,使学生逐步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
(一)搭建支架
支架是教师引导学生读写的工具,包括图表支架、建议支架、媒体支架等[3]。教师要善于依据局部内容和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精选适宜的支架类型,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和写作活动。
例如,理清人物关系是《中国神话传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之一。炎帝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教师可以炎帝人物关系为线索,搭建提示支架,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勾画出与炎帝有关的人物,并结合具体语境,思考标注下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提示支架的助力下,学生会运用批注式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有目的地展开思考,提取出关键信息,建构初步认知。为了精准地了解学生的人物关系梳理情况,教师还可以搭建图表支架,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展示炎帝的人物关系,并搭建问题支架,鼓励学生圈画相关内容,批注自己的理解。如有的学生圈画出“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写出“炎帝是一个统称,他们都是炎帝”。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基础上,给出正确的结论,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然后,教师可以搭建任务支架,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各组成员分工合作,梳理《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其他人物关系。另外,教师还可以搭建媒体支架,鼓励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将绘制出的人物关系图拼接在一起,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神话家族,从而从局部走向整体。
(二)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师生以同一个或多个议题为中心,以一组文本为基础,进行集体建构并达成共识的阅读活动[4]。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学生的阅读情况为依据,选取相关的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
例如,在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燧人氏钻木取火》时,大部分学生通过了解其中的人物、情节和蕴含的精神,感受到中国神话传说的特点。西方神话故事与中国神话故事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所以,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阅读成果的基础上,呈现西方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盗火》,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问题一:《普罗米修斯盗火》中的“造火者”是谁?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体现出了怎样的精神?问题二:《燧人氏钻木取火》和《普罗米修斯盗火》有哪些相似点?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解决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批注自己的理解。如此,学生会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并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碰撞出思维火花,建构深刻的认知。在学生建立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书写读后感,用清晰的思维逻辑、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借此强化阅读认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走进生活,拓展课堂,迁移整本书
艺术源于现实,神话亦是如此。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新闻广播、短视频、报刊时会认识一些具有“神力”(超凡能力)的人。教师可以此为依据设计书写类作业,驱动学生观察生活,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并以此为基础,迁移整本书阅读认知,运用适宜的逻辑思维、方法等创编现代神话故事。
例如,在学生阅读《中国神话传说》后,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布置如下作业:
历史巨轮滚滚前进,一个个具有“神力”的人不断涌现,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动人的人生故事,为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你认识有“神力”的人吗?你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动人故事吗?你觉得为什么当今社会还会有拥有“神力”的人呢?请你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寻找有“神力”的人,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感受他们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并用清晰的逻辑、简洁的语言描述他们的故事。
在此作业的指引下,学生会从整本书阅读课堂走进现实生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搜集、分析、整理信息,并灵活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感受人物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感悟神话故事中的精神内涵,从而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同时锻炼书面表达能力[5]。
四、结束语
总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落实读写共融,既可以使学生通过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写作,清晰地记录自己的思考结果,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锻炼思维逻辑,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迁移阅读认知,建立独特的人生感悟,加深阅读理解。基于读写共融的价值,教师要将读写共融作为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工具”,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段为入手点,运用适宜的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多样的读写活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扎实掌握阅读内容,储备写作素材、方法、经验等,锻炼多样能力,提高读写水平。
参考文献
[1]葛华平.基于思辨读写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途径[J].天津教育,2023(23):150-152.
[2]何彩梅.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广西教育,2023(22):107-109.
[3]董波.建构立足读写一体化的充分学习模型:基于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的充分学习教学主张[J].小学教学研究,2022(12):43-44.
[4]张春霞.小学语文“读写共赢”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J].家长,2021(21):156-157.
[5]蒋丽仙.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教师博览,2024(12):41-4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