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生未来工作自我与职业探索的联系 : 社会支持与职业成熟度的链式中介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12 14:36: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为探讨高中生的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探索的影响机制,选取968名不同学校类型的高中生被试,基于自我验证理论的框架构建链式中介模型,深入探讨社会支持与职业成熟度的中介作用,以及职高生与普高生在模型结构上的差异。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在未来工作自我与职业探索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社会支持与职业成熟度共同构成链式中介作用,职高生群体的中介模型作用更强烈。
 
  关键词:未来工作自我,社会支持,职业成熟度,职业探索
 
  职业探索是指个体对自我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环境进行探索,并形成一定技能、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反馈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自我的发展和整合。实证研究表明,职业探索有助于个体确立将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使个体提早确立职业规划,以便做出更多主动积极的行为。
 
  未来工作自我的概念来源于可能自我,是可能自我在职业领域的具体表现。此前研究发现,未来工作自我对个体的主动职业行为有着正向的预测作用,认识到自己求职成功可能性高的个体将更乐意做出职业探索行为。本研究假设,清晰的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探索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感知到的,从亲友、老师、学校等诸多方面所获取的物质以及情感支持。个体主观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与职业生涯探索水平呈显著相关,主观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更多,职业生涯探索水平更高,平时投入职业行为中的精力更多。此外,个体在求职过程中得到的社会支持和未来工作自我之间均密切相关。个体对未来工作自我的清晰认识为其职业行为提供动机激励,使得个体主动寻求帮助以实现目标,主观感知到的社会支持程度更高,职业探索越丰富。本研究认为,社会支持可能在未来工作自我与职业探索之间起中介作用。
 
  职业成熟度指的是个体在职业发展阶段能够具备与此相符的心理上的成熟水平以及对自我的认知程度。清晰的未来工作自我会驱使个体更加深入了解自身和职业选择,以期能够实现自我所设定目标,职业成熟度会随之提高,职业探索更加积极主动。
 
  未来工作自我的清晰度会影响个体的主动职业行为,未来工作自我越清晰,个体越倾向于积极进行关系建构,不断丰富自己的职业领域相关知识,从而使自己的职业探索得到更好发展。就此本研究进一步推测,社会支持、职业成熟度能够在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探索的影响中分别起中介作用,且二者能够共同构成链式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进一步构建链式中介模型,以此深入考查未来工作自我、社会支持、职业成熟度与职业探索之间(见图1)的内部作用机制,以及普高生与职高生在模型结构上的差异,以期能丰富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并为我国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切实建议。
 
\
 
  一、方法
 
  1.被试
 
  从山东省一所普通高中与一所职业高中,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选取1200名被试发放问卷,共回收1021份,回收率约为85.08%。有效问卷968份,其中高中生447人(约占46.18%)、中职生521人(约占53.82%)。
 
  2.研究工具
 
  《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在一项基于中国大学生的研究中有较高的信效度,适合我国国情。《中国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总信度为0.87,重测信度在0.70以上,各因子与总问卷的相关在0.45~0.48之间,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社会支持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较高,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职业探索问卷中学版》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0.91之间,重测信度在0.75~0.90之间,具有较高的信度。以上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5、0.90、0.91、0.96。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2.0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采用AMOS24.0对未来工作自我、职业成熟度、社会支持和职业探索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建模(SEM),通过多组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学校类型被试间的作用差异。
 
  二、结果
 
  1.共同方法偏差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94,Bartlett值为64828.10(p<0.000),因子旋转后的结果发现,共生成22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解释62.05%的变异,第一个因子解释了7.77%的方差变异,低于标准值40%,表明本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2.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采用Person相关分析对职业探索、社会支持、职业成熟度与未来工作自我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见表1),职业探索与未来工作自我、职业成熟度、社会支持均呈显著正相关。
 
 \
 
  3.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考查未来工作自我影响个体职业探索的内部机制,将学校类型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通过AMOS24.0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拟合进行估计和检验,拟合指标χ2/df=4.63,NFI=0.97,IFI=0.98,TLI=0.96,CFI=0.98,RMSEA=0.06,表明模型拟合良好。
 
  接下来使用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见图2),未来工作自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支持(B=0.33,p<0.01);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职业成熟度(B=0.51,p<0.01);职业成熟度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职业探索(B=0.09,p=0.05);未来工作自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职业探索(B=0.60,p<0.01);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职业探索(B=0.76,p<0.01),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成熟度的预测并不显著(B=-0.01,p=0.08)。

\
 
  考查未来工作自我影响职业探索的不同中介路径的效应,结果显示(见表2),未来工作自我→社会支持→职业探索的中介路径成立(B=0.25,p<0.01,95%CI[0.06,0.12]),中介效应大小为0.25,占总效应的28.8%。未来工作自我→职业成熟度→职业探索的中介效应不显著(B=-0.001,p=0.68,95%CI[-0.01,0.01]),未来工作自我→社会支持→职业成熟度→职业探索该链式中介效应边缘显著(B=0.02,p=0.07,95%CI[-0.01,0.04])。社会支持在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探索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与职业成熟度共同起链式中介作用。

\
 
 
  4.关于学校类型的多群组分析
 
  采用SPSS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考查各变量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在职业探索(t=2.75,p<0.01);社会支持(t=8.66,p<0.01);职业成熟度(t=17.13,p<0.01)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且职高生的得分均高于普高生。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测,不同学校类型的被试群体,在未来工作自我预测职业探索的路径中,或许可能存在差异。分别检验职高生与普高生两个被试群体的模型拟合情况是否符合标准,结果显示(见表3),职高生群体与普高生群体的模型拟合均符合标准,可以开展多群组比较分析。
 
\
 
  为进行多群组比较,将预设两个待检验的模型。分别是限定测量模型的因子载荷和截距相等,自由估计未来工作自我到职业探索之间的各条结构路径系数的非限定性模型;限定测量模型的因子载荷和截距相等,且结构模型的各条路径系数也对应相等的限定模型。比较两个待检测模型的拟合指数与差异情况,结果显示(见表3),非限定性模型的拟合结果要好于限定性模型,且两模型相比差异显著p<0.01,ΔNFI=0.03,ΔIFI=0.03,ΔTLI=0.03。这说明整体来看,职高生与普高生在未来工作自我影响职业探索的路径上确实存在差异。
 
  通过进一步分析参数差异的临界比率可以发现,未来工作自我预测社会支持的路径系数在职高生与普高生之间差异显著(C.R=3.03>1.96),职高生群体中预测作用更强(B=0.48,p<0.01);社会支持预测职业成熟度的路径系数差异显著(C.R=5.06>1.96),在普高生中,该条路径并不显著(B=0.10,p=0.16),而在职高生中该路径显著(B=0.62,p<0.01);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成熟度的预测差异显著(C.R=5.53>1.96),在职高生中预测作用更强(B=0.40,p<0.01);社会支持对职业探索的预测差异显著(C.R=4.31>1.96),在职高生中预测作用更强(B=0.98,p<0.01)。职业成熟度对职业探索的预测(C.R=0.63)与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探索的预测(C.R=-1.15)在职高生与普高生中差异均不显著。总体来看,职高生群体中,未来工作自我影响职业探索的模型更稳定,各结构路径间的连接更紧密。

\
 
  在普高生模型中(见表4、图3),未来工作自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支持(B=0.20,p<0.01);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职业探索(B=0.48,p<0.01);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探索的直接预测显著(B=0.57,p<0.01),因此社会支持在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探索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0,占总效应的15.15%。此外,虽然未来工作自我能够显著预测职业成熟度(B=-0.23,p<0.01),但职业成熟度对职业探索的预测并不显著(B=0.05,p=0.55),且社会支持对职业成熟的预测也不显著(B=0.10,p=0.16)。因此,职业成熟度的中介效应并不成立,其链式中介效应也不成立。
 
\
 
  在职高生模型中(见表4、图4),未来工作自我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支持(B=0.48,p<0.01)和职业成熟度(B=0.40,p<0.01);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职业成熟度(B=0.62,p<0.01)和职业探索(B=0.98,p<0.01);职业成熟度能够显著预测职业探索(B=0.10,p<0.01);且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探索的直接预测同样显著(B=0.48,p<0.01)。因此,社会支持与职业成熟度在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探索的预测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为0.47,占总效应的47.47%;职业成熟度的中介效应为0.04,占总效应的4%;链式中介的中介效应为0.03,占总效应的3%。
 
\
 
  三、讨论
 
  本研究系统考查了高中阶段个体未来工作自我、社会支持、职业成熟度与职业探索间的潜在联系。结果发现,社会支持能够在未来工作自我对影响职业探索的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社会支持与职业成熟度能够构成链式中介效应。未来工作自我影响职业探索的结构路径在职高生中更稳定,预测作用更强。
 
  1.关于未来工作自我影响高中生职业探索的作用机制
 
  社会支持在未来工作自我与职业探索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未来工作自我能够通过社会支持影响个体的职业探索行为。国内相关研究证据同样显示,个体的求职行为、困难情景中的应对方式、得到的社会支持和未来工作自我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本研究还发现,社会支持、职业成熟度在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探索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未来工作自我能够依次通过社会支持、职业成熟度的作用显著正向预测职业探索。从而支持自我验证理论的假设,即个体对自身的要求和设定会促使个体寻求支持资源并开展相应行为,以此保持自我一致避免认知混乱。在支持系统的正向鼓励作用下,高中生对自我的认知会更加全面准确,职业领域的相关观念也能够逐渐发展成熟,相应的职业探索行为也会更加深入。
 
  2.关于社会支持与职业成熟度中介效应的学校类型差异
 
  在链式中介机制的基础上,本研究继续考查了不同学校类型的模型差异,结果发现,职业成熟度的部分中介作用与社会支持、职业成熟度共同构成的链式中介作用仅在职高生群体中成立,普高生中,只有社会支持的部分中介作用成立。这可能是因为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培养模式上的差异,职高生与普高生相比,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职业技能的学习,在学习中积累了更充分的职业知识,培养了更全面完善的生涯态度。这使得职高生具有比普高生更高水平的职业成熟度,且在寻求职业相关的社会支持时,职高生也具备更紧迫的态度。
 
  3.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以学校类型来分类较为简单,职高生与普高生之间存在较多差异因素,并不足以通过此分类来得到全面解释,在后续研究中还需更为细致地探讨该问题。此外,本研究采用横断设计的方法,研究结果较不稳定,未来还需更具因果效力的纵向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结论
 
  社会支持在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探索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未来工作自我越清晰,高中生感知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职业探索行为越丰富。社会支持、职业成熟度共同在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探索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与普高生相比,职高生群体的链式中介模型更稳定且作用更强烈。
 
  参考文献
 
  [1]杜嫱,胡平,林婷婷,邝贝贝.大学生职业探索特点及家庭系统的影响机制[J].第一资源,2013(2):112-130.
 
  [2]曲可佳,邹泓,黄绍舒,曹以.父母教养行为、自主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6):675-682.
 
  [3]杨林会,张瑾,王滔.聋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对求职行为的影响:职业成熟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9(5):187-194.
 
  [4]高洁,林燕滢,崔佳,温忠麟.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对主动职业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学探新,2018(5):475-480.
 
  [5]霍跃锃.社会支持与求职行为的关系:应对方式与未来工作自我的中介作用[D].郑州:河南大学,2017.
 
  [6]刘小禹,刘军,许浚,吴蓉蓉.职场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自我验证理论的视角[J].心理学报,2015(6):826-836.
 
  [7]王瑶.新时期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学术论坛,2013(2):211-21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6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