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家校共育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优化论文

发布时间:2024-10-21 10:55: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家校共育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改革方向,在进行体育家庭作业的布置时要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前提,采用家校共育的合作模式。针对此,本文在家校共育这一背景之下,分析了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原则以及体育家庭作业的具体方式,提出了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优化措施,以此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校合作,小学教学,家庭体育,作业设计
 
  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布置家庭体育作业是教师的任务之一,同时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需要以家校合作为前提条件,二者相互合作更好地发挥家庭体育作业的功能,保证体育教学质量。在家庭体育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形式,引进新鲜的教学内容,创设灵活多变且针对性强的家庭作业。家庭作业设定之后,作为教师要积极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不断优化完善家校合作模式,同家长共同参与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引导家长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一、家校共育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应用原则
 
  在家校共育模式下进行小学体育作业设计,其原则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合作性原则
 
  首先,对于体育学科而言,体育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推进中需要班主任的配合,这样才能将体育教育科学、合理地呈现给学生。所以,体育教育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努力,更在于班主任的配合和家校之间的协作。体育作业应考虑学生兴趣和体质,形式多样,包括个人或合作运动、技能体验和游戏等。教师需监督这些作业,而班主任则要跟踪学生的进展,合理评价,并采用不同方式如口头汇报、视频或书面材料进行反馈。

\
 
  此外,家校合作至关重要。家长应支持学校要求,监督孩子完成体育作业,并与教师分享反馈,以便老师做出点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本身也应积极投入,与家长配合,提高作业完成效率。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运动习惯,尽可能共同参与,以身作则,通过亲子活动促进沟通,完善互动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多方合作,体育家庭作业才能科学、合理地实施,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参与度。
 
  (二)适宜性原则
 
  首先,教师要简化作业布置流程。众所周知,体育家庭作业常常需要家长的辅助和电子设备的支持。然而,在许多家庭中,孩子的看护者往往是对电子设备使用不熟练的老年人。因此,我们在布置需要电子设备辅助的家庭作业时,应尽量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家庭作业的易用性。
 
  其次,充分考虑家庭环境因素并有效利用家庭环境。在布置家庭作业前,教师可对学生家庭环境有大致的了解,根据不同家庭状况和社区设施,分配不同的体育作业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实践,丰富他们的课外体育活动,使他们能够更自主地完成作业,从而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内在动力。
 
  最后,教师要充分做好不同学科之间的协调工作。如今,社会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确保体育家庭作业的连续性,体育科目的教师需要与其他学科协调配合。根据国家规定,各学科作业量有明确规定,所以其他科目特别是主科不能以牺牲体育活动时间为代价来安排自己科目的作业。每天适当的体育活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因此,在进行体育作业布置时,其他学科教师要加强配合,调整作业量,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既能满足学习要求,又能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
 
  二、小学体育家庭作业模式构建关键点
 
  (一)将身体素质作为关键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的体质健康却呈现出下滑趋势。具体表现为耐力的减弱、骨骼发育的不完善以及运动频率的减少,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对青少年的健康造成深远的影响。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逐渐增大,同时,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多地沉浸于虚拟世界,这无疑对学生的运动时间产生了显著的挤压效应。
 
  面对这一现状,小学体育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应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责任。他们不仅需要在保证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还要巧妙地解决学科间的矛盾,更要深入实践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为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持。
 
  (二)关注家长重视度
 
  对于许多学生家长来说,他们通常认为体育作业会占用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间,而且他们认为体育学习对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帮助不大。因此,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中,他们往往会主动将体育作业排除在外。然而,这种认知其实是需要改进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首先,教师应该向家长解释我国当前的体育政策,让他们了解体育运动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教师应分析体育运动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根据新课标,核心素养理念已经明确将体育素质要求写入到教学大纲中,适当的体育运动也是大脑运动的一种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提升意志力的重要因素。
 
  此外,体育运动往往伴随着同伴交往,这是发展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措施。同时,体育运动也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素养的重要措施,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推动家校共育,让家长和学校在教育观念上达到同频共振。
 
  (三)完善教育理念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还要有正确的理念作为指导,为保证学生体能训练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各级教育主管单位要保证教学质量以及体育教学水平,对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理念专题指导。此外,优化丰富各种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多样性要求,保证体育课外作业设计的灵活,借助多种体育器材创设多样体育作业,从理念上提升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以此保证人民群众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三、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种类
 
  (一)亲子互动型
 
  亲子互动家庭作业,就是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是沟通亲子关系和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跳绳就是较为常见的亲子互动体育活动,这种模式虽然是一个人跳绳,但是如果仅仅是在楼梯口处或者是角落处,那么就会大大降低跳绳的趣味性,如果学生自律性不足,有可能由于懈怠而偷懒,不能很好地完成家庭体育作业。如果引入亲子互动这一模式,家长陪着孩子共同完成,产生的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例如,家长同孩子共同跳绳就会有多种游戏组合,并排跳、面对面跳等多种形式可以选择,家长的参与能够为孩子提供模范作用,学生快乐地完成而不是为了任务完成作业,也就能够更加持续地完成此项任务。比如,家长和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可以为孩子呐喊助威或者播放相关动感音乐,学生在这一环境中也就更加有氛围,跳绳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升。又比如,家长还可以和孩子接力跳绳。一般而言,在布置跳绳作业时,一般会布置间歇性任务设置,每组跳一定数量,一共跳几组等形式。在午间休息期间,可以安排家长进行跳绳,学生也可以在此间隙看家长的跳绳姿势,来调整自己的跳绳动作。亲子互动体育作业中,家长和孩子应该以一种伙伴的身份相处,在这种关系中孩子才能更轻松地和家长互动,同时家长予以适当的鼓励引导,孩子参与体育作业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二)户外体育作业
 
  户外体育作业主要就是拓展锻炼空间,将运动地点转移到更为开阔的地区,不仅仅局限于家里、楼道或者是小区楼下等,这种户外体育作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其体育作业的布置也将更具创意性。例如,简单的步行也可以是一种体育活动,在短时间内不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或者体力,但是长久的运动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身姿。步行是典型且简单的有氧运动,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腿部肌肉,加快学生的血液循环。在进行此类户外体育作业时可以设计徒步走这一形式,让家长陪伴学生到一些风景优美的户外徒步行走,通过徒步的形式展开对自然的探索并且可以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这样就将简单枯燥的走路变得丰富多彩,在徒步的过程中,同大自然有了亲密接触,途中所见的美景所看的人物等,可以陶冶性情增加见识,释放身心。此外,户外锻炼体育活动除了步行之外,还有多种形式,例如放风筝、跑步等,都是常见的锻炼形式。
 
  (三)场所特定型体育作业
 
  这种体育作业形式,一般需要在特定的场所完成特定的体育运动项目。例如,杠铃的练习、立定跳远、游泳等,都是需要特定场馆的,这种锻炼方式同户外体育运动比较而言,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专业人员指导进行。例如,健美操训练馆进行健美操练习就需要专业的教师指导,按照健美操规则进行训练,学生在这一规则之下渐渐地就会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在这种规则之下不断训练提升自己的技能。如果在户外进行健美操锻炼,此种锻炼就显得较为随意,专业性、约束度不高,游戏的成分就会增加,虽然这种方式也可以调节身心并且放松情绪,但是对于健美操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到专业场馆中训练才能完成相关动作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布置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场所特定型体育作业。

\
 
  四、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优化途径
 
  (一)构建完善的家校沟通机制
 
  体育家庭作业要有良好的落实状态,就需要有完整的沟通机制,家长要及时地将作业加以反馈,教师要及时地监督家长的反馈,才能更好地落实体育家庭作业。第一,有效沟通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可以借助微信群建立班级锻炼的风气,体育教师在家长群中监督家长的完成情况,并将部分视频和照片发布到群中,引导其他家长的参与积极性。第二,有效沟通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作业内容布置之后,体育教师要及时地同学生沟通落实状况,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保证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家庭作业。对于没有完成体育作业的学生,教师应当及时和家长沟通,并了解没有完成的原因和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交流沟通尽量保证学生完成家庭体育作业,保证其完成效率。第三,加强学校和学生的沟通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沟通一般就是借助一些奖励,调动学生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措施,对一些表现较为优秀的学生,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家庭作业完成突出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将这种奖励逐渐渗透在教师的引导之中,以此增强学生的体质。
 
  (二)合理设置作业内容
 
  家校共育这一模式的落实,可以降低作业不合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保证体育作业对于学生而言更为实际,在进行体育家庭作业设置时,作为教师应当和家长及时联系,对学生的日常运动情况及时地了解,并将学生的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并在综合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设定作业内容。例如,对某些学生而言,其没有家庭运动的习惯,可以引导家长搜索相关视频,居家跟练相关健身操视频。在健身操的活动中,家长可以同学生共同跟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有部分空间用以展示家庭作业的完成成果。又比如,一些学生对足球或者其他某项运动兴趣不足,对于该项运动的安排就容易敷衍,此时作为教师可以调整作业的安排和布置。可以在足球课上,展示花式运动技巧,调动学生对该项运动的兴趣。在进行家庭作业的安排时可以邀请同伴或者家长参与,共同练习花式动作,提升学生完成该项作业的质量。
 
  (三)合理地进行作业评价
 
  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分析,家庭体育作业灵活性更高,在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等特征,有针对性地设置家庭作业,保证作业的个性化和针对化。因此,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在布置针对性的家庭作业后,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保证其落实有效的依据。家长应当积极参与评价中,家长对体育内容以及锻炼时间都做好相关记录。根据家长的反馈情况,教师可以开展体育优秀运动之家评选活动,对一些表现较为优秀的家长以及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媒体公布,并进行荣誉证书的颁发,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积极参与,带动整个家庭都要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除了学校评价和家长评价之外,学生也要做好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才是对推动体育锻炼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自我评价找出自身的不足,同时和同伴分享体育活动的看法和经验,共同进步促进体育锻炼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仲兆仓,李虎.家校联动模式下小学家庭体育作业实施策略[J].教育界,2023(26):53-55.
 
  [2]刘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价值、构成及优化路径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18):117-119.
 
  [3]杨阳.“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策略[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3(9):9-10.
 
  [4]王庆.“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策略与效果研究[J].体育视野,2023(16):66-68.
 
  [5]汤懿,李鹏程.巧用微课增强小学体育家庭作业效果实践研究[J].体育视野,2023(15):101-10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1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