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择性必修内容的主题式整合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4-10-15 11:04: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随着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应围绕学科教学目标、任务,尝试更优地整合必修内容与选择性必修内容,找到合适的教学切入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本文基于相关教学任务,立足一线教学经验,在对高中历史必修与选择性必修内容的主题式整合概念、价值、思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必修与选择性必修内容的整合教学路径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必修与选择性必修,主题式整合,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意识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以下简称选必修)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将主题式整合教学策略引入高中历史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一、高中历史必修与选必修内容的主题式整合的概念
 
  高中历史必修和选必修的主题式整合是指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历史教学内容以主题为线索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对知识获得更系统、更全面的理解。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将高中历史必修和选必修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能让学生在特定空间中,快速汲取历史时间线中的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必修内容的主题式整合有以下两个优势:一是综合性与系统性。主题式整合可有机结合必修与选必修教材中的历史信息,并通过立体脉络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更系统的历史认知。二是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历史作为一门直观呈现历史信息的学科,经主题式整合后的知识简单明了,学生也能较好地获取其中关键性的知识。从对学生整体性引领的角度来看,若教师不能有机扩展课堂知识,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内化上仍将存在一定难度。而将必修与选必修内容进行主题式结合,则能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如基于时间轴,将必修与选必修的人才选拔知识点进行系统整合,不仅能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进行立体思考,也能更好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
 
  二、高中历史必修与选必修内容的主题式整合思路
 
  清晰、可执行的整合思路,可在保障高中历史主体知识渗透目标达成的同时,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进度。在整合当前高中历史必修与选必修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关注学生发展规律、内在与外在发展需求、学科教学任务等要素的同时,持以下整合思路:
 
  一是基于整体框架进行整合。教师应将必修和选必修内容进行宏观上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如可从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事件关联、文化传承等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趋势,构建清晰的历史知识结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二是基于知识的互补与扩展进行整合。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利用选必修的内容对必修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化,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相关背景和影响。例如,对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补充,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的细节和内涵,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
 
  三是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进行整合。综合能力是衡量高中生课堂知识与素养内化的核心标准,教师应积极尝试借助主题整合形式,为学生营造更丰富、更系统的发展氛围。例如,以必修为主、选必修为辅,让其借助必修中的经典案例,自由探索其中的潜在诱因,或者让学生基于辅助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主要知识之间的脉络关系等。
 
  三、高中历史必修与选必修内容的主题式整合教学路径
 
  1.基于时间进行主题式整合
 
  教师在整合必修与选必修内容并打造主题式课堂环境时,应结合历史时间线性不可逆的单一特性,以某一具体历史知识为核心,以其线性发展脉络为基础,为学生系统呈现历史知识,为学生的历史逻辑等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以高中历史必修“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选必修“秦汉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之间的历史时间线关系为基础,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方面的主题探索线:一是主线探索—早期历史背景与秦朝统一。引导学生沿着时间线了解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历史背景,以及秦国崛起并最终实现统一的过程。突出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嬴政征服六国、改革政策等。二是政治支线探索—秦朝的统治制度与政策。引导学生基于时间线了解秦朝在统一后所建立的统治制度,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度、法律制度等,以帮助学生了解秦朝政策的实施对社会和人民的影响。三是人才支线探索—人才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引导学生基于秦朝变革时间线,探索人才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变化。例如,通过对时间线的串联,比较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世官制、战国时期的举荐制和军功爵制,以及秦朝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选官制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制度的起源、发展与影响。四是整合总线—秦朝时期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引导学生沿着时间线探讨秦朝的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包括秦朝文化政策、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交通网络的建设等方面,即基于时间线的探索,引导学生理解秦朝各种制度创设的相互影响。
 
  如此一来,在有序时间脉络的基础上,教师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秦朝关于人才选拔与管理的历史内涵。同时,学生也能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线性认识,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有效提升历史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基于空间进行主题式整合
 
  在历史教学中,空间是历史发展的载体,也是具体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依托。通过真实历史空间,学生可在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历史事件的同时,更好了解空间因素如何影响历史的进程。对不同地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等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空间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即让学生在空间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在整合必修与选必修并打造主题教学空间时,应深入分析历史教材,找出选必修版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提炼出空间核心知识点和主题,构建清晰的教学思路。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必修与选必修整合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基于空间的历史元素涉及面较广,教师应以多学科融合的理念进行空间主题式整合,如地理、政治、经济等多个学科相互渗透,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历史事件。
 
  以高中历史必修“两次鸦片战争”与选必修“工业革命”的空间式知识整合为例,分析可知,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结果。教师可设计如下主题式学习任务:一是基于空间探索英国工业革命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英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动机、策略和结果,即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相关历史资料,并进行比较和归纳,以得出相关结论。二是基于空间比较工业革命与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战争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等方面比较工业革命与两次鸦片战争对我国空间领域的影响,并分析这些影响对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三是基于空间探讨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全球视野出发,探讨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
 
  3.基于精神文明进行主题式整合
 
  精神文明历史知识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过去,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和塑造未来。基于精神文明整合必修与选必修历史知识对高中历史教学十分必要,即教师要深度梳理必修与选必修中关于精神文明的历史知识,并以线索式、比较式等方式进行展示。
 
  以高中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与选必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的精神要素整合为例。教师可深度分析精神文明在两者间的枢纽作用,并为学生系统展示精神文明如何继承创新、持续运作,如文化会通精神、尚变求和的辩证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求本探源的求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汲取历史知识素养,获得精神层次的提升等。
 
  4.基于社会问题进行主题式整合
 
  基于社会问题整合历史知识的做法能深化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如学会借助历史经验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或基于历史经验思考如何推动当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等。
 
  在特殊社会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提出问题或设置引导性讨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特殊社会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案,即让学生以必修课中的特殊历史社会问题为中心,通过选必修课研究主要对象,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深度探索,如从文化、经济、政治等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出发,引领学生以两个教材为载体,设计可视化的问题线索,在更形象地展示特色社会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实。
 
  从教育的角度看,主题式整合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军.认识视角、叙事结构与教育价值—关于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教学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9):88-95.
 
  [2]李岩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3):69-70.
 
  [3]李勇.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路径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5):75-77.
 
  [4]余伟民.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方式—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主线[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10):21-25.
 
  [5]张海鹏.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适应和掌握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意见[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9):11,21-32.
 
  [6]章清.拓展认知中外文化的视野—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教学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10):26-31,96.
 
  [7]朱经胜.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的有效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3):55-5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1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