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非正式学习型课程思政生态圈的建立论文

发布时间:2024-10-14 16:15: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党的二*大报告指出,终身学习与教育数字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伟大历程中教育人面临的两个重要的时代命题。非正式学习的个性化、全时空、多目的等特点非常符合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由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形态也在发生重要变革。随着在线学习越来越普遍,非正式学习可满足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的要求,能够“滋养个性、润泽情感、生长思想”,实现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基于此,探讨非正式学习的特征,分析如何推动非正式学习型课程思政生态圈的建立,以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课程思政,营养保健概论
 
  一、非正式学习的特征
 
  第一,自我驱动为首要特征。从归因理论的角度来看,学习动机可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每种动机中还包含可变的和不可变的动机。一般来说,正式学习是在国家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清晰的、有意识的觉察。与正式学习不同,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是源于学习者自身的兴趣,其过程是无干预或弱干预的,因此自我驱动是非正式学习的首要特征。
 
  第二,以学习者为中心。20世纪中期,有研究表明,正式学习的学习过程通常是脱离实际生活情境的,而非正式学习通常产生于课堂之外甚至是校外,非正式学习通常在观察中进行,学习者带着某种兴趣或出于某种情感目的,通过看、听、说等,最终对知识及其应用情境进行模仿和确认,这一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社会化的过程[1]。
 
  第三,学习活动非结构化。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活动是非结构化的,其学习动力是内生的。当然,这种内生的动力有些是自主导向的,有些是偶发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会面临以结果达成为目标来进行的考核,因此,内生的动力会使学习者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更加符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学习理念。
 
  二、基于营养保健概论课程的非正式学习型课程思政生态圈的构建
 
  营养保健概论是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知识,维护和促进不同人群的营养健康,开展营养咨询、疾病的营养干预、营养宣传教育等工作;同时,可形成遵纪守法、甘于奉献和勇于探索的职业美德和职业素养。该课程的性质和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相关网络资源丰富,因此,非常符合开展非正式学习的条件。
 
  (一)课程思政生态圈的整体理念
 
  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理念,正确运用非正式的学习方式,构建了“学生自我驱动—教师合理引导—形成微学习包(资源包)—教师挖掘元素—课程思政融入—学生德技并修”的非正式学习型课程思政生态圈模型,既符合学生对学习资源“短、快、亮”的期待,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开展非正式学习,形成自觉抵挡不良诱惑、抵制不恰当的价值传输的观念意识。
 
  (二)非正式学习目标的制定
 
  戴维·乔纳森曾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LEs)设计模型,指出教学设计的中心是问题解决,包含问题、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或协作工具和社会或境脉支持六个基本要素。学习结果的形式也较为多样,包括陈述性知识、结构化知识、认知成分、心理模式、情境性问题解决、扩展技能、自我认知、执行监控和情意品质等[2]。本研究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非正式学习行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CLEs模型,并参考了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最终将营养保健概论课程非正式学习的目标进行细化,如表1所示。

\
 
  (三)资源内容的选取原则
 
  在开展的非正式学习行为调查中发现,学生更看重的是资源的形式是否吸引人、能否在短时间内得到有用信息;资源是否付费;在非正式学习中是否能进行互动和社交,并且这种互动和社交是否是私密的。这些都显著影响着非正式学习的效果,这也提示教师在进行非正式学习引导时,要注意这三要素的结合[3]。
 
  第一,对课程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对课程结构进行分析是对资源包进行内容设计的关键性步骤。教师要对营养保健概论课程结构有一个清晰的组织和规划,分析应该用哪种类型的资源呈现课程的所有知识点,以及以何种方式呈现课程思政元素等。此外,还应对学习者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基本的了解,适当调整课程的内容比例和知识点数量,以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的非正式学习。
 
  第二,把握单个资源学习时长。由于非正式学习的特性,大部分学习者是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进行学习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习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合理控制整个学习过程的时长。根据对学习时长的问卷调查,大部分学习者倾向于观看3分钟以内的视频。因此,应将单个视频的时长控制在3分钟左右。
 
  第三,保证知识点的完整性与连续性。由于单个资源所容纳的学习内容只能是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的集合,这就导致了在进行一门课程的资源包设计时,其中的知识点过于碎片化和分散化。因此,在进行资源包设计时,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完整性的同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连续性。
 
  第四,内容的选取应符合课程思政协同要求。由于知识的多元化和学习者非正式学习需求的多样性,资源包学习内容的设计不应拘泥于单一的知识型灌输,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点的性质灵活融入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这使学习共同体发挥作用,促进信息的交流与碰撞,满足知识技能与道德素养的协同学习。
 
  (四)营养保健概论课程思政总体要素和具体资源
 
  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性质,营养保健概论课程的思政总体要素包括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科学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人文关怀和个人修养、激发创新思维等。
 
  依据制定的非正式学习的目标、资源选取的原则及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教学团队从学生的非正式学习资源包中选取了与营养保健概论课程中的教学模块(第一章至第五章)相对应的资源,既符合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特点,又满足了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具体资源如表2所示。

\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建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4],但学生的自律性不足、资源的不确定、网络环境多变等都是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非正式学习型课程思政实践,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可以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以网络资源为基础的非正式型学习空间等能够促进思政元素更加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非正式学习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符合“三全育人”理念。
 
  参考文献:
 
  [1]赵健.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生态[J].教育家,2023(6):11-12.
 
  [2]李丽美.基于社会性软件促进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课程设计与开发[D].宁波:宁波大学,2013.
 
  [3]吉科一.高职院校学生非正式学习行为和影响因素调查:以某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为例[J].秦智,2024(1):143-145.
 
  [4]杨晓宏,郑新,梁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12):71-78.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1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