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大学教育正逐渐注重实践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基于此,探讨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案,提出在课内实验教学和产业对接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并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翻转课堂和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总结思政教育融入实验教学的成效,旨在为培养爱国敬业、适应新农科发展的高水平畜牧专业人才提供合适的实验教学模式,促进畜牧产业的振兴。
关键词:实验教学,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方法
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至关重要,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知行合一,还能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1]。随着社会的发展,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大学教育正逐渐转向注重实践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在新农科背景下,实验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传统专业的升级和体系创新,解决农业高等教育与“三农”发展需求之间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旨在培养和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思政能力和综合素养,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一、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一)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实验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与理论课程同等重要,二者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实验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实验教学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和技术教学方面,而忽视了思政元素的注入。实验教学是学生接触真实问题和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积极的社会参与者。同时,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需要思想的创新。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培养他们在实验中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
(二)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学科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导,学生能够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行为更加符合伦理规范,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思政教育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并能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科研和创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科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因此,积极构建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见图1),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模式
(一)在课内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动物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可以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教材编审选用及教案课件编写等方面,将思政教育贯穿课堂授课、课堂实训、考核评价各个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避免出现“贴标签”“两张皮”的现象。通过在实验课程中讲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道德伦理,将思政教育与实验教学紧密相连,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动物屠宰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福利和伦理道德的问题,采用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道德意识;在动物生产实验中,组织学生开展动物养殖模式的创新研究,鼓励学生分组合作,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业精神[2]。
(二)在实验教学对接产业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
实验教学与产业对接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更好地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思政素养的人才,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积极与产业对接,实现产教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是关键。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来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产业对接可以为学生提供进入实际工作环境的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动物科学领域的实际工作。在与产业对接过程中,指导老师需要加强思政元素的输入,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增强他们服务农业和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
(三)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以项目驱动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设定具体的项目任务,在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时,将思政理论与项目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引入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第二,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提出一系列与社会问题相关的疑问,让学生从实践中感知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利用问题导向教学法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教学。第三,翻转课堂。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十分关键。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利用翻转课堂,通过开展讨论、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实践活动。第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思政教育融入实验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的融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侧重于教授理论知识,但学生往往对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和接受。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多媒体形式,例如使用幻灯片、视频、动画等,更直观地展示教学中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将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四)融合质量评价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如何评估思政教育效果,一直是一个难题。一方面,学生品德的塑造和修养的提升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很难通过短期课程来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很难通过考核或考试的方式来准确评判学生的思政素养。但是,在实践类课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初步评估他们的表现,并将学生思政方面的表现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从而引导和督促学生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评估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通过评估结果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首先,设计完整的评价指标,采用撰写实验报告、实践操作和项目展示等多样化的评估形式,对学生的思政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多方面评估。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相结合,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展示他们对动物专业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可使学生增强在动物专业实验中的实践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全面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促进他们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思政素养的培育。通过项目展示,学生能够深入探讨与动物科学专业相关的伦理、生态、保护等问题,展示他们在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和创造性思维。其次,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加入了思政评价内容,对确定的思政评价目标进行评分。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引入了学生评价,全面评估思政教学成效。最后,通过课程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实现该课程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教学改革初步成效
经实践,思政教育融入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首先,在课内实验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融入了思政元素,强调实验过程中的伦理道德、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并通过与产业对接,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社会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创新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通过不断复盘,建立了有效的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质量评估体系。虽然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第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提高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还需要了解思政教育原则、方法,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验教学中。第二,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一些学生可能认为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无关,难以理解其重要性。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实验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第三,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综上所述,将思政教育融入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和接受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海文,管庆丰,吴科榜,等.动物营养学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教育现代化,2016(26):58-59.
[2]武建中,田青.动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三段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20(9):110-112.
[3]张峭朋,马骥超,赵云,等.面向新农科的实习实验类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以动物繁殖学教学实习为例[J].黑龙江动物繁殖,2023(2):61-6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