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10 14:42: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介绍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特征。分析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结合《新时代高职英语(基础模块)》Unit 1 Colorful Cultures的教学,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即健全体制建设,优化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环境;科学选择素材,丰富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制订教学目标,明确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目标;完善激励政策,激活高校学生课程思政兴趣。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英语,教学研究
 
  引言
 
  课程思政是高校英语教学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有效途径,是一门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学组合而成的产物。其开设的目的不是增设一门课程或一项教学活动,而是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充分融入高校教学,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因此,教师须充分重视课程思政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结合课时主题挖掘具备鲜明英语特色的课程思政内容,以提升英语课程品质。
 
  一、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特征
 
  (一)融合性
 
  融合性特征是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显著性特征。课程思政的融合性主要体现在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首先,课程思政与教学目标深入融合。目标是基于学生当前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需求综合生成的教学依据与标准,而课程思政是他们未来发展必须掌握的一部分,将二者相结合,能实现英语教学知、行、情、意的和合统一。其次,教学过程与课程思政环环相扣。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能搭建知识与价值观念之间的联系,发挥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最后,教学方法与课程思政环环相扣。面对不同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选择多元化、差异化教学方法,以此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因此,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融合性特征。

\
 
  (二)隐蔽性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课程思政并非直观、外形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将多元思政元素融入英语专业课程,同步渗透知识与思政,以此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材中课程思政要素的铺设存在隐蔽性,教师展开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也存在隐蔽性。学生所接受的课程思政教育不会因参与教学而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还需要通过实践和时间逐步显现。因此,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备隐蔽性特征。
 
  (三)整体性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整体性特征。这里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学主体和多元学科课程上。首先,英语课程思政是将师生整体调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课程育人活动的教学形式。教师须将课程思政要素渗透给学生,使其接受德育,树立远大理想。其次,课程思政是横跨多元学科领域的教学活动。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要落实课程思政,还要从生活、多元关联领域入手,整体性选用适宜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元教学要素的统整,英语课程思政品质得以提升,学生能力得以发展。
 
  二、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有其必要性。首先,在高校英语中落实课程思政符合我国当前人才发展需求,能满足社会对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需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课程,能使育才与育人之路并行,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次,加大课程思政教学重视力度,能抵抗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开阔学生文化眼界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其形成坚定的爱国精神与文化自信。最后,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符合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要求。英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以语境为支柱,以文化为依托,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英语课程思政,教师能架起语言和品德之间的“桥梁”,实现高校英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在高校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可行的教学策略。首先,高校英语课程具有课时长、覆盖面广等特征,涵盖多元人文学科领域常识,能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其次,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协同性。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广泛,能为思政教育提供素材,加之英语教学是传播外来文化并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重要途径,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能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丁应强2022)。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体制建设,优化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环境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创设有利于课程思政科学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是教学改革、课程优化的“排头兵”。健全的课程思政体制能为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实际体系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自我管理与学情监督,一方面解读课程思政相关政策,规范课程思政细则;另一方面做好学生动员,寻求教学合力,进一步拓展教学阵地。教师还要加强对独立课时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规划、组织和管理,以监督学生实践参与,加强教学指导,让课程思政教学落地。如此设计高校英语课程,能统筹多元教学力量,实现协同育人(刘逢春、卢阳洋2022)。
 
  例如,在《新时代高职英语(基础模块)》Unit 1 Colorful Cultures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健全英语教学制度建设作为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本单元课程思政要素在于文化传承,依托单元“多彩的文化”人文主题,教师初步创设课程思政教学体制,如下所示:
 
  1.解读课程思政:要求学生从本单元学习过程中了解多彩文化,在拓宽文化视野的同时,提升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程度和认同感,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2.做好学生动员:在课前时段向学生集中说明培养文化传承意识的重要性,并以直观的方式说明本单元课程思政的要点,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传统文化。
 
  3.寻求教育合力:与高校辅导员、学校社团寻求教育合力,组织课外文化类实践活动。
 
  4.活动规划管理:组织海报设计活动、文创活动、校园宣传活动等。
 
  践行上述教学措施,教师能在教学初期有效健全课程思政体制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程思政学习环境。
 
  (二)科学选择素材,丰富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资源
 
  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科学选择教学素材是提升教学品质的关键。首先,教师可以从英语课程中挖掘具有思政教育价值的素材,如文化差异、价值观冲突等,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其次,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英语演讲、辩论等教学材料,为课堂引入蕴含矛盾冲突的课程思政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张蕾2022)。
 
  以《新时代高职英语(基础模块)》Unit 1 Colorful Cultures为例,在本单元拓展教学环节,教师科学选材,为学生提供如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1.教材内素材:结合教材中给出的插图,向学生提问:“What cultural differences can be found in the stage design,costumes and makeup of various national drama performances?”引导他们分别探究中式戏剧的风雅之美和英伦戏剧的优雅之美。
 
  2.时事热点素材:播放微课程视频《各国奥运会开幕式》,展现多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其感受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3.演讲辩论素材:The debate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和Harmony in diversity,the same but different两篇演讲类素材旨在向学生展示古往今来因文化差异产生的经典争论,并道出“博采众长、和而不同”的课程思政观念。
 
  上述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横贯课程内外,能有效启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思路,促使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制订教学目标,明确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目标
 
  研读课程标准是明确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目标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可以将课程思政目标纳入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和要求,为教学提供明确的指导。其次,教师可以拓展思政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与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使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最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活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王小芳2022)。
 
  例如,在《新时代高职英语(基础模块)》Unit 1 Colorful Cultures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完善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体系,进一步确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了解多元民族、国家的文化差异,认识到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性,在文化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消除对文化差异的偏见和误解。
 
  2.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衰起落,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传承性和创新性,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通过文化探究,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怀。
 
  上述课程思政目标将教育落脚点放在文化传承和爱国精神两个方面。具体明确的课程思政目标能为课程活动的设计指明方向。

\
 
  (四)完善激励政策,激活高校学生课程思政兴趣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完善激励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搭建评价体系、建立标准两种方式来完善激励政策。首先,教师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英语成绩,还要将其思想道德表现、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如此设计,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其次,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如优秀学生奖、进步奖、团队合作奖等,以表彰在课程思政学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荣誉奖励不仅是对学生努力学习的认可,还能够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黄玲、张桂华、王秀芳2022)。
 
  以《新时代高职英语(基础模块)》Unit 1 Colorful Cultures为例,在确定本单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后,教师采取激励政策,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具体教学活动和激励政策对应形式如下:
 
  1.海报设计活动:组织竞赛评比,由学生公共投票选出最佳海报设计作品并予以荣誉表彰。
 
  2.文创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引入国外文化的精华要素展开文创设计大赛,制作成品并在校园展厅进行展示。
 
  3.小组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制作演示文稿,分析意大利菜肴的经典之作和口感风格。
 
  4.校园宣传活动:要求学生以街头演讲、调查采访等方式在校园内宣传多彩文化,征集被宣传者的签名,以打卡积分的方式激励他们多交流、多参与,培养其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激发其荣誉感和自豪感。
 
  结语
 
  在高校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健全体制建设、科学选择素材、制订教学目标和采取激励政策等有效策略,教师可以有效提升英语课程思政品质,实现协同育人。
 
  引用文献
 
  丁应强.2022.“双高校”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11):88-90.
 
  黄玲,张桂华,王秀芳.2022.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教师,(25):96-98.
 
  刘逢春,卢阳洋.2022.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开展策略[J].现代英语,(20):21-24.
 
  王小芳.2022.信息技术背景下英语专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要素挖掘及案例分析——评《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微课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科技论文,(9):1064.
 
  张蕾.2022.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评《英语专业教育改革:课程思政与价值引领》[J].中国高校科技,(9):11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9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