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读学习能力的内涵。以甘肃省天水市某高中237名高一学生和该市三所高中的36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高中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所持的观念、看法,在学习策略使用、学习渠道拓展和学习效率提升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教师对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即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指导学生开展高效的学习管理,提升教学设计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能力,兴趣,动机,学习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把“学习能力”列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认为“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教育部2020),并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条件”(教育部2020)。发展学习能力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文化意识的形成、思维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方法和结果,对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至关重要(梅德明2019)。
一、学习能力的内涵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教育部2020)可以看出,策略、渠道和效率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三个方面。“积极”“主动”“努力”三个副词的使用,提出了学习态度的要求:乐学(夏谷鸣2018);“运用”“调适”“拓宽”“提升”四个动词的使用,提出了对学习方式方法的要求:善学。另外,《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能力目标”还指向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及健康稳定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观的提出,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英语学习,破除唯分数论,摒弃将升学考试及职业前景作为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这一狭隘认识,助力他们立高志、树理想,引导他们形成高远认知:通过学习英语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真正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兴趣的提出,倡导教师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使其出于热爱英语这门语言而学习英语,而非迫于压力学习英语。吴君(2016)等持相同观点的研究者指出,兴趣越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就越强;相反,若兴趣缺失,则会造成学生缺乏维持英语学习活动持续下去的内在动机。缺失内在驱动力的学生,常常依赖于家庭和学校的紧盯和强迫等外驱力,很难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也难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的能力。正如李雪(2018)所言,外驱力是内耗的,依靠外驱力的个体,学习活动难以持久,更难做到卓越,因为外驱力带来的感觉是较劲、痛苦和内耗;内驱力是创造性的,依靠内驱力驱动学习的个体,对学科拥有天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动力机制,帮助他们把英语学习动机由外压向内生动力转变,让兴趣驱动学习。
基于以上阐述,为明确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现状及英语教师对高中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现状,并为英语教师培养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提供参考,本研究着重探讨以下问题:第一,当下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何?主要学习动机是什么?对英语学习持什么观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使用和调适学习策略、进行多渠道学习及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如何?第二,英语教师对学习能力这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是否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落实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三,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英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什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甘肃省天水市某高中237名高一学生和该市三所高中的36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其中,学生有效问卷207份,教师有效问卷36份。问卷问题的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对学习能力的描述及学习策略内容要求,并借鉴魏艳茹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汉中市某中学为例》一文中所用的问卷问题。学生问卷共设计了33个问题,都采用李克特量表的设计方法,问题涉及学习动机和兴趣、英语学习观、使用和调适学习策略、多渠道学习及学习效率五个维度;教师问卷共设计了16个问题,其中10个问题采用李克特量表的设计方法,包含三个维度,即教师基本信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学习能力的熟读理解情况及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本次问卷以问卷星为工具,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主要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英语学习所持的观念、看法,学习策略使用、学习渠道拓展和学习效率提升三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教师对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现状四个维度进行问卷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兴趣和动机
为明确调查对象的英语学习依靠的是兴趣还是奖惩等外力,设置问题:“我愿意学习英语,是因为(A.如果考试成绩不好,会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批评。B.升学压力。C.考试成绩好可以获得奖励。D.我喜欢英语,英语课程有趣,学习英语我觉得快乐。)”其中A、B和C三个选项为外驱力内容,D选项为内驱力内容,即兴趣。具体情况见表1:
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54.59%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属于外驱力,且外界压力是维持英语学习的主力,物质奖励则占很小的比重;45.41%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属于内驱力,即兴趣。
(二)英语学习观
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有很多好处,如对日常生活有帮助、能拓宽视野、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加分、有助于将来从事国际交流工作等。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学习英语仅仅为升学考试服务,毕业以后基本没有用途。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秉持正面、积极的态度。具体情况见表2:
(三)学习策略、学习渠道和学习效率
问卷主要从学习策略(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学习渠道、学习效率三个维度展开。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和调适表现出消极、被动的态度。以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为例,制订学习计划、预习、复习和归纳整理是最基本的学习策略,然而仅仅41.55%的学生表示英语学习中一直坚持预习和复习。学习渠道拓展的能力比较欠缺,自我管理能力弱,仅仅31.40%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会主动求助父母、教师或同学,资源管理意识和能力薄弱;以多渠道学习英语为例,只有43.00%的学生表示在平日学习中会通过图书馆、报纸、互联网等途径更广泛地学习英语。此外,在学习效率方面,45.89%的学生表示会及时解决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调整学习方法,并进行必要的自我评价;37.68%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主动协调英语与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具体情况见表3:
(四)教师对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现状
问卷显示,教师对学习能力的认识不足,在日常教学中并不重视。这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有关。66.67%的教师表示“浏览过《课程标准》,但对具体内容不太清楚”;33.33%的教师表示 “知道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但不知道具体内容,不太清楚学习能力这项核心素养”。可以看出,教师的课标意识不强,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其教学还没有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
从教学内容看,仍以碎片化的语言知识讲授为主。通过近年来听课及本次调查发现:教师从备课、上课到作业布置,普遍以词汇、语法为主,学习能力很少被纳入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拓宽学习渠道及渗透学习策略为例,问卷显示,61.11%的教师表示“有时”或“偶尔”会给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源或渠道,33.33%的教师表示“有时”会进行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指导。可见,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精心设计。
从教学方式看,以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教师给予学生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的频率较低,以自主学习为例,只有33.33%的教师表示“经常”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具体情况见表4。
四、教学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学习内驱力不足,兴趣和内驱力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致使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多渠道学习英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第二,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目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还没有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导致他们不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制约其多渠道英语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建议教师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改变学习动力机制
破除唯分数论,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进行兴趣的长期维护。例如,针对喜爱口语交际的学生,教师可帮助他们甄选合适的学习资源,如书中的对话、英文电影中的人物对话等,布置配音任务,鼓励他们发布配音作品,然后挑选优秀配音作品进行班级、年级或校级展示、评奖。通过大量的英文配音活动,学生可以规范自己的英语语音,提升听说能力,丰富英语词汇及地道英语表达,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形成同伴影响,达到自我激励和互相激励的效果。丰硕的收获能助力学生维持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开展高效的学习管理,提升学习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效的学习管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在学期初指导学生制订科学可行的学习计划,对于计划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具体的指导,并督促他们持续监控和反思计划执行情况,引导其在反思中调整优化;在学期末倡导学生写学习小结,梳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完成情况,并反思自己在学习中是否坚持使用和调适了学习策略,如是否坚持预习、复习、整理课堂笔记,是否坚持通过多渠道学习英语,学习是否高效等。学习管理的开展能帮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发现兴趣和潜能,并学会担当;在规划中学会制订科学、合理、适合自我发展的计划;在调控中学会应变;在反思和评价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并综合提升学习效率,发展学习能力。
(三)提升教学设计水平,展现英语学科魅力
高效的英语课堂离不开优质的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如何发问,提什么问题,设计的学习任务的形式和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受学生欢迎,是否给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如何设计作业才能使学生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英语学科的魅力。相比碎片化、脱离主题意义、“满堂灌”、被动接受语言知识的课堂,学生更希望在教师的指引下探究语篇主题意义,挖掘文本内容,感受语言之美,用所学语言表达观点和看法的课堂。
学会学习已然成为核心素养聚焦频率最高的词,学习能力作为对学会学习的呼应,不仅是英语学科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而且是其他学科和领域需要的重要能力。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英语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要求,切实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英语学科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在日常教学中有效落实。
引用文献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6.
李雪.2018.走出剧情[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53-159.
梅德明.2019.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师指导英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03-105.
吴君.2016.自主学习中心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动机:一项访谈研究[J].教学研究,(5):10-15.
夏谷鸣.2018.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内涵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4):96-10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