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篮球运动深受当代初中生欢迎,篮球专项体能训练有助于持续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为其在篮球运动中奠定坚实的体能基础。文章介绍了篮球运动与体能训练的概念,对初中生在篮球运动中的体能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展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意义,并从创新体能训练形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设计科学训练计划、选择适合的指导方法四方面提出了开展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策略,旨在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篮球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初中体育与健康,篮球运动,体能训练
体能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在篮球运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教师特别重视。体能影响着学生的篮球运动质量,也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为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在篮球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在进行篮球专项体能训练时,教师应立足学情,结合篮球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体能训练的交叉关联,对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篮球教学的效果。
一、篮球运动与体能训练的概念
篮球运动是一种以手部运球为核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具有显著的竞技性、多变性、技术性。体能是运动员在运动中展现出的基本运动能力,涵盖多个方面的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等,是运动员运动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体能训练是针对各项体能素质所进行的一系列训练活动的统称。在篮球运动中,体能影响着进攻、防守、攻防转换的有效性。因此,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
二、初中生篮球运动中的体能情况分析
(一)肌肉力量不足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篮球运动中会出现爆发力较弱、速度较慢的情况,这也是其肌肉力量不足的表现。因此学生很难在运球、投篮、防守和进攻等方面有良好表现,这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运动质量。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肌肉力量不足问题,通过开展适当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提高他们的体能水平,使其在篮球运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二)肌肉耐力不足
初中生由于心肺功能和体能储备相对较弱,在篮球运动中常会出现肌肉耐力不足的状况。例如,在持续进行的篮球运动中,部分学生易感到疲劳,从而影响其运动状态和情绪状态。在高强度的篮球比赛中,部分学生会因为一轮攻防转换而无法跟上队伍的行进速度,甚至出现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比赛表现,还可能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在比赛的最后阶段,学生的肌肉耐力不足可能会导致投篮动作变形、防守步伐迟缓等。因此,教师应通过科学的指导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节省体能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肌肉耐力。
三、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开展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意义
(一)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开展篮球专项体能训练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开展篮球专项体能训练可以通过专业性较强的训练活动,如1分钟投篮练习、行进间传接球上篮练习、防守脚步练习、折返跑练习等,有效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爆发力。学生经过训练后,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从容面对比赛并控制体能消耗,适应篮球比赛的需要。
(二)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
体能训练对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有着促进作用[2]。教师可以将篮球的基本技能融入体能训练当中,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篮球技能,如投篮、传球、运球等。学生在参与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练习不同的技术动作、参加攻防转换训练来增强自身身体素质,积累篮球运动经验,从而更加熟练地完成各种难度的篮球动作,提高篮球技术水平。
(三)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精神,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品格风貌。篮球专项体能训练要求学生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包含毅力、自信、自律等。通过参与篮球专项体能训练,学生可以形成一系列优秀的品质,如团结友爱、乐于助人、顽强拼搏等。这些品质能帮助学生日后勇敢面对运动挑战、克服训练困难,并在训练中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理念。学生通过参与篮球专项体能训练,能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也能为日后参加比赛打下坚实的体能基础。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篮球训练,甚至将打篮球视为其终身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持续参与篮球训练。因此,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开展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策略
(一)创新体能训练形式,激发体能训练兴趣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从类别上可以分为爆发力训练、协调性训练、有氧训练、柔韧度训练等。训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篮球运动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大力创新体能训练方式,利用多样化的游戏、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以赛代练,强化学生的竞技意识
以赛代练是指以比赛活动代替传统的训练方式。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中,以赛代练可以创新训练方式,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篮球教学的目标设计以下训练赛活动,从而提高训练效果,不断强化学生的竞技意识,提升训练效果。
活动一:单项技能比赛。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热身运动后,开展20分钟的基本投篮、运球、传球比赛,以投篮准度、动作流畅度、传球合理程度为指标,确定学生的比赛成绩。在赛后,教师需要对比赛进行总结和点评,并针对学生的不足给予指导。
活动二:小组对抗比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小组篮球对抗赛。教师应让每组球员轮流上场,以保证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参与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表现,及时在场边给予比赛指导和建议。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通过加练来强化优势、弥补短板。
2.开展游戏,营造积极的训练氛围
游戏与体能训练的结合,既能降低训练的枯燥性,又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可以在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真正点燃学生的体能训练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体能训练效果。
游戏一:接力运球。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队,每个小队派出一名队员从起点出发运球,绕过障碍桩后再返回起点,然后将球传给下一个队员,所有队员依次接力并完成运球,用时最短的小队获胜。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运球技巧和奔跑速度,增强学生的体能。
游戏二:三人三手运球。教师可以将小队控制在每队三人的规模,要求学生每人用一只手拍球,三人一队共同运球前进,中途不能用两只手同时触球,先到达终点的小队获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
游戏三:蒙眼找球。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队,每队派出一名队员戴上眼罩,其他队员通过语言和动作指导,帮助蒙眼学生移动并触摸篮球。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反应能力,使其在比赛中能集中精力配合队友完成团队技术动作,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体能训练环境
学生是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主体。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安排个性化训练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训练机会与时间,营造积极的体能训练环境[3]。
例如,抢篮板训练旨在强化学生的肌肉力量,使其提升爆发力、弹跳力,增强身体灵敏度和协调性,提高耐力水平。在“抢篮板”个性化训练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任务,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并完成。如设计蛙跳、跳台阶等连续弹跳能力训练任务;哑铃弯举、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力量训练任务;负重跳远、短跑、蹲跳等爆发力训练任务;平衡球、瑜伽、韵律操等灵敏度和协调性训练任务;中长跑、游泳、花样跳绳等耐力训练任务。以上不同的训练任务能激发学生的个性化训练欲望,使其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并完成训练,从而在积极的氛围中增强身体素质。
(三)设计科学训练计划,实现体能训练目标
科学的训练计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篮球专项体能训练效率。体能训练包括对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等素质的训练,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体能素质,为学生设计科学的训练计划[4]。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为期一周的训练计划,保证每次训练时间约60分钟,每周进行三次训练。在训练中,可以设计有关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的训练任务。
(1)力量训练任务:哑铃推举(5组,每组6~8次)、深蹲(4组,每组8~10次)、仰卧起坐(3组,每组12~15次)、俯卧撑(5组,每组尽可能做到力竭,组间休息2分钟)。
(2)速度训练任务:原地快速摆臂(3组,每组12次)、50米冲刺跑(4组,每组一个往返)、折返跑(可采用接力的形式,也可独自完成)。
(3)耐力训练任务:长跑(隔天跑一次,可根据实际体能情况进行调整)、俯卧撑(5组,每组尽可能做到力竭,组间休息2分钟)。
(4)协调性训练任务:跳绳(3组,每组连续跳绳5分钟,组间休息1分钟)、平衡球(3组,站在平衡球上保持平衡)。
(5)柔韧性训练任务:坐姿体前屈(3组,每次持续时间逐渐增加)、弓步深蹲(3组,每组10次)、变化距离俯卧撑(3组,按照窄距、宽距的方式,每次做到力竭后保持撑卧姿势不动)。
以上训练计划有助于学生实现预期的体能训练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时,还应该视情况调整计划内容,以免学生训练过度或训练不足。
(四)选择合适的指导方法,提高体能训练效果
合适的指导方法,对篮球专项体能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选择问题导学法、合作训练法等,提高学生的体能训练效果[5]。
教师可先针对学生的实际体能状况设计问题,了解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体能消耗情况。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及他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情况,将他们分成多个训练小组,各个小组要以攻克共同的体能弱项为目标展开合作训练。此外,教师还要认真记录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训练成果,总结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值得借鉴的方法,并将学生的合理建议转化为相应的训练内容,融入训练体系中,由此丰富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创新体能训练形式、优化体能训练环境、设计科学训练计划、选择适合的指导方法等方式开展篮球专项体能训练,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助力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良好的体能是开展篮球运动的基础,教师唯有在篮球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体能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进而增强学生的篮球技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完善训练机制,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能训练活动的兴趣,确保实现预期的体能训练目标。
参考文献
[1]朱亮典.“乐练赛”理念下初中篮球教学初探[J].教育艺术,2022(11):31.
[2]冯在兵.分组教学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2(7):63-65.
[3]曹毅.初中体育篮球高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8):14-15.
[4]陈祥.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导学,2022(2):41-42.
[5]宋怡霏.初中篮球体能训练技巧与方法分析[J].体育风尚,2020(5):8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