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绘本阅读为媒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4-08-22 09:41: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绘本是一种以图像和文字为主的图书,通常包含故事和一些简单的教育内容。在幼儿园中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情节和人物,体会绘本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交、情感、认知等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本文基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涵,分析了绘本阅读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体现,探讨了以绘本阅读为媒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教育,社会性发展
 
  绘本阅读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情感沟通和社交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绘本阅读,幼儿们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也能够发掘自己的情感世界,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交往技巧,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因此,教师应正视绘本阅读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教育价值,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幼儿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增强幼儿阅读体验,让幼儿获得健康、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涵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并发展社会技能和社交能力的过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行为发展。幼儿开始表现出与周围的人互动和交往的行为,比如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与同伴分享物品等。二是社交技能发展。幼儿开始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如与人沟通、合作、分享、解决问题等。三是自我保护能力发展。幼儿开始学习如何保护自己,比如学会拒绝别人的好意、学会使用自我保护方法等。四是合作能力发展。幼儿开始学习如何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务,比如组队完成任务、一起制作甜品等。五是自我意识发展。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以及如何与不同年龄的人交流。六是理解他人能力发展。幼儿开始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如学会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学会倾听他人的需求等。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学习、适应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同时需要社会环境的认可和促进。

\
 
  二、绘本阅读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体现
 
  (一)绘本阅读有助于培养幼儿社交能力
 
  绘本通常描绘了幼儿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这些场景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文化、人际关系和社会规则。在绘本阅读和讨论过程中,幼儿可以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和互动,共同探讨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同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有助于幼儿们学会倾听和表达,建立起基于信任和尊重的人际关系,提升幼儿们的社交能力和交往技巧。另外,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人物和场景,引导幼儿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互动,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如表达能力、合作精神、耐心等。
 
  (二)绘本阅读有助于提升幼儿情感认知
 
  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往往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比如父母的爱、友谊、亲情等,这些情感主题不仅有助于幼儿认知和理解各种情感,还有助于幼儿发展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同理心。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智能力,使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此外,绘本中的人物和情节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幼儿看到事情的不同方面,这有助于启发幼儿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使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加丰富多样。
 
  (三)绘本阅读有助于培养幼儿价值观念
 
  绘本中往往会融入一些价值和道德的教育内容,比如诚实、正义、勇气、友善等,这些教育内容可以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且在实践中体现出来,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以绘本阅读为媒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一)围绕社会性原则,创建绘本资源库
 
  绘本多有图文并茂的特点,且绘本中描写的故事和内容大多源于生活,契合3~6岁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教师可根据幼儿们爱看绘本的特点,在幼儿园中建立绘本资源库,为幼儿创造一个“绘本世界”,并基于幼儿社会性发展,选择性地投放具有社会性的绘本,如体现自信、勇敢的绘本:《我喜欢自己》《胆小鬼威利》《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达芬奇想飞》《胖石头》等;体现关爱、友善的绘本:《我是彩虹鱼》《地铁狮子号》《我家是动物园》《巨人约翰》《彩虹色的花》等;体现合作、分享的绘本:《好大的苹果》《德沃夫爷爷的森林小屋》《月亮的味道》《蚂蚁和西瓜》等;体现坚持梦想的绘本:《小青虫的梦》《爱跳舞的孩子》《猪也会飞》《鼹鼠的音乐》等。幼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绘本阅读。
 
  同时,幼儿园还可组织教师,围绕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自制绘本,具体可根据本园幼儿发展实际情况,围绕幼儿成长、生命教育、保护环境、幼儿心理等几个方向去创编,以创编出具有本园特色的绘本材料,并将其制作成电子版绘本,以供幼儿与家长共同阅读。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创作能力,带领幼儿一起创编绘本故事,这样的故事更富含童真、童趣,且是幼儿自己亲手绘制的,因此会有更高的阅读热情。这样不仅能丰富幼儿园绘本资源库,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幼儿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模拟绘本情境,强化幼儿情感体验
 
  模拟情境是绘本阅读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主要指教师根据绘本内容,创设与之相关的具体、生动的场景,以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调动其内在情感。模拟情境的运用可以将原本单一、平面的绘本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还可强化幼儿的视听感知觉,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绘本故事和内涵,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例如,绘本《大卫,不可以》描绘了一个淘气包大卫不停地闯祸被制止,又再一次闯祸的故事,文章最后以妈妈的拥抱结尾,为童年的顽皮闹剧画上了一个爱的结尾。幼儿们通过阅读小朋友大卫的故事,可以学习正确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及正确的行为准则,这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判断力和思辨能力。考虑到绘本中没有太多的人物关系,幼儿读起来会觉得比较乏味。为此在阅读该绘本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问题及故事等,以丰富绘本的呈现方式,强化其内涵体现。如在绘本阅读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工具,用图片结合视频的方式呈现绘本内容,增强幼儿视觉体验;在幼儿看绘本、听绘本、讲绘本等环节中设计问题,例如:“观察封面,大卫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卫做了哪些让妈妈生气的事?”“最后妈妈把大卫搂在温暖的怀抱中,说明了什么?”“你们有没有做过大卫做的那些事?”最后,教师可以将幼儿做过的、与大卫类似的“淘气故事”,用图片加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激活幼儿的记忆片段,调动其生活经验去理解绘本中的内容。
 
  生活是绘本创作的源头活水,绘本中的故事和内容本来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或缩影,借助模拟情境,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与绘本主人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获得类似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绘本内涵和主旨。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部分情节性较强的绘本故事,如《三只小猪》《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蚂蚁和西瓜》等绘本,幼儿模拟绘本中的故事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从中获得更加真实、直观的情感体验。同时,这类绘本活动需要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以任务的形式去完成,对幼儿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三)围绕绘本主题,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主题系列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常用的设计思路之一,主要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一选定主题,组织和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这类活动的特点是将各种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实现整合式教学。以绘本阅读为媒介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教师可以以幼儿社会性发展为核心,围绕某一社会性绘本主题,将科学、健康、艺术、语言、社会等领域知识整合起来,开展系列化的社会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多样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感知和情感体验,实现社会性能力发展。
 
  例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绘本主要讲述了一只牙痛的鳄鱼遇上一个紧张的牙医,鳄鱼和牙医最终都各自克服了内心的恐惧的故事。在幼儿掌握该故事绘本的内容后,教师可从幼儿经验、学习兴趣及知识领域三个方面着手,设计多层次内容的主题系列活动,以强化幼儿对该绘本内涵的理解,提升幼儿个人认知和知识视野。比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绘本会涉及有关牙齿的科学知识,教师便可开展关于牙齿的科普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关于牙齿各个部分的名称、作用、功能等,并了解蛀牙是怎么形成的,会对个人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等。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组织社会性学习活动,与社区附近的牙科诊所或医院协商,组织幼儿到牙科诊所实地参观,看看牙科医生是怎么工作的。这样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绘本中为什么鳄鱼会害怕牙医,理解鳄鱼和牙医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幼儿学习如何刷牙,帮助其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并鼓励幼儿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绘本与美术活动整合,以“我的牙齿”为主题,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牙齿、画出自己的牙齿等,以此加深幼儿对牙齿的认知,培养幼儿爱牙、护牙的意识。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基于对《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理解和自己对牙齿的认识,进行故事续编,进一步强化幼儿对故事中“鳄鱼与牙医勇敢战胜害怕”的认识,也加深幼儿对勇敢的理解,并鼓励幼儿将自己创编的内容在班级活动中勇敢地分享出来,以此强化对幼儿大胆、勇敢品质的培养。
 
  通过开展以上主题系列活动,幼儿不仅能掌握关于牙齿的知识和护牙方法,还可以从绘本故事中的牙医身上了解到只要自己勇敢面对就一定能战胜恐惧。

\
 
  (四)提供阅读指导,提升幼儿阅读能力
 
  通过绘本阅读,幼儿可以了解世界,认知世界,感知生活,了解人物,理解情感,并获得与他人交流的能力。然而,受认知能力限制,幼儿在自主阅读绘本时,很少能真正理解到绘本中传达的内涵。为此,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指导。这样不仅能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持续性助力。
 
  例如,《小青虫的梦》讲述了一只小青虫热爱音乐,最终破茧成蝶的故事。在幼儿自主阅读绘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观察绘本的封面,看看封面中画了哪些元素,如小青虫、音符、树干、行李、花朵、叶子等,再围绕这些元素去想象和思考,如小青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它可能有什么样的爱好等,再带着这些思考和想象去阅读后面的插图内容,去理解小青虫最后如何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阅读该绘本后,可让幼儿产生思考:“喜爱一些东西而不可得,是放弃,还是想办法?”最终从绘本故事中收获到一个道理:喜欢就要坚持,只要坚持了就会有意外的惊喜。在阅读绘本时,教师还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式阅读,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来,并根据幼儿的言语、表情、动作等反应,引导幼儿理解和表达绘本中的情感和社会意义。
 
  此外,绝大多数幼儿的家长也会给自己孩子购买绘本,但多数家长的精力有限,无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指导。为此,教师可鼓励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绘本带来幼儿园,与同伴、老师一起分享,一起看绘本、读绘本。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绘本的内容或主题,为幼儿播放适宜的音乐、展示与之相关的情境图片等,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幼儿主动阅读绘本的热情,让幼儿在阅读互动中,理解到绘本作品中蕴含的社会意义,从中收获深刻的感悟和启发。
 
  四、结语
 
  绘本故事虽短小简练,却富含深刻的情感意蕴,幼儿可以在绘本阅读中,了解生活中的哲理,逐渐受到熏陶和感染,形成关怀、分享、勇敢等情感品质。为此,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强化幼儿的阅读体验,使其获得社会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最大化凸显出绘本阅读的教育价值,助力幼儿全面化、个性化成长。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7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