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典故事是每个孩子童年时光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它们给予孩子们无尽的想象力和快乐。而游戏则是孩子们最为熟悉和喜爱的活动之一。喜欢听故事和喜欢玩游戏,几乎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与故事往往也联系紧密,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进了幼儿课程活动的开展。本文以幼儿园游戏活动为例,主要探讨了经典故事融入幼儿园游戏中的意义及实践策略,以期抛砖引玉,为广大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老师们,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共同推进故事与游戏的融合教育,为幼儿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活动,经典故事,实践研究
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社会的场所,也是他们学习与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中,游戏是幼儿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经典故事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为基础,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感受和思考。经典故事类型众多,且寓意深刻,很多故事都契合3~6岁幼儿的语言特点和认知需要。将这些经典故事融入到幼儿园游戏中,不仅能够丰富幼儿们的游戏体验,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促进幼儿情感、思维、语言、认知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对提升幼儿教育活动开展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一、经典故事融入幼儿园游戏中的意义
本文提到的经典故事,主要指传统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故事形式,这类故事是经久不衰的作品,有着广泛的传唱度,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等特点,可以说是“故事中的精品”“有价值的故事”。将经典故事融入到幼儿园游戏中,可丰富游戏活动的内容和价值内涵,最大化凸显出游戏的教育价值。具体来说,经典故事融入幼儿园游戏中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动游戏兴趣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他们对“学习”没有具体的概念,驱动其参与学习的动机主要是兴趣,可以说,他们对自己感兴趣、喜欢的事情乐此不疲。游戏是幼儿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一,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更是幼儿的工作。”很多趣味的游戏可以满足幼儿的交往需求,使其从中收获快乐的体验。而幼儿园游戏是一种融合了教育目的的游戏活动,这类游戏的开展目的,是让幼儿获得知识,促进语言、情感、智力等因素的发展,但这类游戏不一定都具有趣味性,或者有的游戏也许刚开始有趣,但幼儿们掌握“游戏套路”后,便会慢慢降低游戏热情。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经常变换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让游戏一直充满“新鲜感”。将经典故事融入到幼儿园游戏中,便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一方面,经典故事的数量、种类很多,可以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主题和情境,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另一方面,经典故事的意蕴丰富,幼儿可以一边游戏,一边体悟故事内涵,有利于激活其身心和感官,从游戏中获得更多趣味、深刻的体验,进而产生持续性的游戏热情。
(二)传承经典文化
现代社会中,幼儿们很容易被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所吸引,许多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相对较低。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流传着非常多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蕴含了先人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传承经典文化的有效载体。如《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与中华民间的传统节日文化有关,这类故事可以将我们的传统节日渲染得更加生动、更富人情味;《邯郸学步》《对牛弹琴》《买椟还珠》《负荆请罪》等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是中华历史的积淀,更是几千年来人民的智慧结晶,其故事言简意赅却深刻隽永,每个故事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将这些经典故事融入到幼儿园游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这些故事,了解历史、通达事理、积累语言素材等。
(三)促进美德教育
经典故事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美德元素,如《孔融让梨》中传达了尊老爱幼、礼让等品质;《愚公移山》中传递了“坚持不懈”的品质;《小蝌蚪找妈妈》蕴含了“从小要能独立生活、遇事要主动探索”的精神;《葫芦娃》传递了善良、正义的精神品质;《三只小猪》传递了勤劳肯干、聪明机智、乐于助人等品质;《西游记》中的各个故事,也都传达了各种精神品质,如孙悟空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唐僧不忘初心的精神品质等等。将这些经典故事与幼儿园游戏结合,一方面可以丰富游戏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幼儿可借助游戏,更好地理解部分抽象的故事道理和内涵,学习到其中的优秀传统美德,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成长。
二、经典故事融入幼儿园游戏中的实践策略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涉及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助手。幼儿园游戏的开展,是助力教学活动高效推进的有力手段。将经典故事融入幼儿园游戏中,可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打造多样化的游戏环境、深化幼儿对游戏的感悟,在潜移默化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有效发展,有利于提升幼儿教育活动开展的整体效果。
(一)依托经典故事,创设游戏情境
情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开展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课程主题或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生动、形象的场景,这样不仅能幼儿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其能快速的融入到游戏情景中,还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其自主调动已有经验去解决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情境创设是提升幼儿教育活动开展效果的有力抓手,也是培养幼儿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而经典故事有着情境性特点,幼儿教师可依托经典故事,可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游戏情境,让原本单一的游戏形式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乐于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例如,户外游戏活动是锻炼幼儿运动能力的重要方式,考虑到一些户外游戏形式单一,教师便可将经典故事元素融入其中,为幼儿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如在培养幼儿搬运技能的户外游戏中,这类游戏形式往往比较单一,为增强活动氛围和提升游戏效果,教师可在搬运游戏中融入《愚公移山》这一经典故事,以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们主动参与到搬运游戏中。在这样的情境中,相信幼儿们搬运物品时会更有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同时也能让幼儿学习到《愚公移山》故事传递的高尚精神,逐渐形成“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
又如,《三只小猪》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三只小猪建造房子的经历。在这个故事中,三只小猪分别建造了稻草屋、木头屋和砖头屋,面对大灰狼的袭击,只有砖头屋才能经受住考验。教师可以将这个故事融入到游戏中,引导幼儿们通过搭建房屋来还原故事情节。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幼儿们讲解故事中的建筑元素,比如稻草、木头和砖头,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然后,给予幼儿们一些积木、纸板等材料,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来建造小猪们的房子。幼儿们可以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描述,自己设计和建造房屋,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建筑的基本原理。在这个游戏情境中,幼儿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将自己的想象变成现实。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来搭建房屋,体验到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优缺点。他们还可以思考如何使房屋更加坚固和稳定,以应对大灰狼的袭击。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依托经典故事,打造游戏环境
幼儿园中的区域活动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方式,更是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班级区域游戏,主要包括生活区、科学区、美工区、语言区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在不同的区域开展游戏,进行自主学习、交往、合作和探索。将经典故事与区域游戏融合,可打造多种主题形式的游戏环境,为幼儿带来丰富的游戏体验。
例如,在某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充分发掘经典童话故事——《葫芦娃》中的多种元素,并以该故事为内核,进行了主题课程建构,架构起课程与区域游戏间的桥梁,真正做到深度统合、同步跟进,为幼儿们创设了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具体来说,教师在带领幼儿熟悉《葫芦娃》这一故事后,通过共同探讨和商量,将故事里描绘的场景、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与区域结合,打造了“葫芦山社区”,并在“社区”中,根据每个人物角色特点,布置了“金刚娃健康美食城”“水娃配送中心”“隐身娃生态展览馆”“紫金娃宝葫芦钱庄”“大力娃建筑探险乐园”“聪明娃创意工作室”“七子连心材料库”等区域,以绿色、赭石两种颜色为主,突出童话色调,再以真葫芦、藤蔓、假山,以及一些幼儿们自己制作或收集的灯笼、国画、对联等物品,对班级各个区域进行装饰,营造出浓厚的童话意境。随着幼儿们对故事认知经验的提升,教师还不断投放各种材料,并与幼儿们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游戏道具,再以此设计了“勇闯妖精洞”各类游戏关卡,组织幼儿们开展闯关游戏。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教师还开发了其他各种形式的游戏,如角色扮演游戏、手工制作游戏等,让幼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游戏参与,在不同的游戏中实现个体化成长。
(三)依托经典故事,深化游戏感悟
幼儿阶段是实施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的理解、语言、认知等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很多知识光通过教师口头传授,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游戏和故事本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两者融合,可凸显游戏的教育性,增强故事的趣味性,提升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实效。为此,幼儿教师可将经典故事融入幼儿园游戏中,增强游戏的深刻性和教育意义,让幼儿可以一边玩游戏,一边学道理,由此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思想和智力的启发,深化对游戏活动的感悟。
例如,角色游戏是幼儿游戏活动形式之一,在这类游戏中,幼儿需要通过扮演某些角色,运用想象将角色的语言、行为、情绪等表演出来,这类游戏的开展对培养幼儿想象力、表现力、社会性等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在开展这类游戏时,一方面教师可依托经典故事,为幼儿创设内容多样的表演剧本,为幼儿提供各种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可发掘故事中的教育元素,引导幼儿感受、演绎,让其在表演角色、情节时,真正体会到角色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获得深刻的游戏感悟。比如,《丑小鸭》是幼儿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话故事之一,讲述了“一只小鸭子刚出生时,因为长得丑被同伴排挤,被迫到处流浪,长大后却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该故事传达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让幼儿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丑小鸭、丑小鸭的兄弟姐妹、鸭子妈妈、农夫、小孩等,在演绎过程中,教师可为幼儿播放适合的背景音乐,鼓励幼儿自主创编台词,并将自己选择的角色生动地演绎出来,并采用轮番演绎的形式,让每个幼儿都能出演自己的喜欢的角色,大胆地表现自我。基于故事的理解参与这样的游戏活动,可让幼儿在表演时更有目的性,能更好地把握角色的形象和情感,有助于幼儿建立乐观向上、积极自信的自我认知,进而激励幼儿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除了角色扮演,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规则的设计,让幼儿们在游戏中运用故事中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结语
经典故事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意蕴,是一种重要的幼儿课程教育资源。将经典故事与幼儿园游戏相结合,不仅能够让调动幼儿的游戏兴趣,还能促进经典文化的传承和美德教育。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掘经典故事中的教育元素,将其与幼儿园游戏有机融合,为幼儿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增强游戏活动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并依托经典故事为幼儿打造真实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可以主动去学习、自发去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将表演游戏与经典故事结合,为幼儿创造更多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幼儿融入到多种经典角色中,去真实体验和感悟,从中获得启发和积累游戏经验,最终在故事营造的世界里发展、成长。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