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建构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6 16:08: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三大变量出发,结合性别、学校类型、年级、专业类型四项因素,引入经济因素、具体情境因素与同辈群体因素对有偿代课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并完善大学生有偿代课模型。研究表明,态度变量、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均对大学生有偿代课有显著影响,主观规范变量无显著影响;性别、学校类型等四项因素对于有偿代课有显著影响;经济因素、具体情境因素、同辈群体因素对于大学生有偿代课均有显著影响。基于大学生有偿代课模型,认为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加强人文关怀、发挥朋辈榜样作用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削减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的发生频率。

关键词:大学生;有偿代课;计划行为理论;理论模型

本文引用格式:庞雨欣,等.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建构[J].教育现代化,2019,6(09):115-120.

一引言

        大学作为知识的殿堂,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贯穿着大学的发展过程,大学生也应扮演好认真学习的角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当前,“有偿代课”的现象开始进入一些高校的校园课堂,并有渐渐普及的态势。有偿代课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本人无法参加需要修读的课堂教学,但为避免影响期末成绩、导致挂科重修等不良后果,通过代课网络社群(QQ群、微信群)等途径,寻找可以代替本人参加课堂教学的其它学生(替课者)参加课堂教学,并赋予替课者一定酬劳的现象。

        根据现有的关于有偿代课的研究可以得出,有偿代课的概念界定尚未有明确、统一的界定,由于研究者的立场和观点不同,有偿代课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含义。郑博文、谢雪梅等研究者又将有偿代课称为“有偿替课”,更加强调了“代课”这一行动的交换属性。总的来说,学者们主要从有偿代课的受众、途径、作用、目的、金额等方面对有偿代课下了不同的定义。其次,在有偿代课的发生机制方面,学者们都给出了不同的分析,大学生有偿代课现象的发生,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有关,大学生目标缺失、道德修养缺失、纪律知识缺乏以及诚信意识缺失等均会引起有偿代课现象的出现[1,2],并且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薄弱,很容易受到其他诱惑,很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与电视无法自拔[3],以及学生自身时间安排(如实习、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考研等)与课程时间冲突,通过理性选择放弃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4,5];其次,学校管理制度因素方面,由于处理制度不健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有偿代课现象泛滥[1-10];再次,教学管理也影响着有偿代课现象的发生,部分高校教师职业技能不强,教授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意兴阑珊。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因素方面,家庭在孩子价值观树立过程中引导不当,导致缺乏诚信意识与责任感,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过度溺爱孩子,让孩子坐享安逸而缺乏为自己未来拼搏的动力[1];最后,社会因素方面,由于就业形式严峻很多大学生愿意将课堂学习的时间用到社会实践与实习上面,而且由于社会上“重学历,轻学习”的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起一种只要顺利拿到毕业证的消极应对的观念[3]。
随着日益扩散的趋势,有偿代课已然不再是个别的大学生行为。有偿代课行为的发生,不仅重挫任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且直接影响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当代高校教学管理的艰巨挑战。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高等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关系到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本研究基于前人研究基础,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有偿代课的现状,并在理论研究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关于大学生有偿代课的行为预测模型,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影响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因素,在掌握有偿代课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消减有偿代课现象的可行路径。最终实现为高校加强教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有效预防和缓解有偿代课现象的发生。

\

 
二 有偿代课现状调查与理论视角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涉及的目标总体为全体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总体为根据高校大在读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形成的抽样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选取5所综合性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总体,并随机抽取了64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工作。通过发放网络问卷与纸质问卷,总共发放问卷640份,回收有效问卷534份,问卷有效率约为83.4%,全部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统计包处理。

       为了控制抽样误差,提高抽样效果,使得样本能够充分反映总体。因此本研究采用多级分层抽样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多级分层。一级分层,即由于不同学校类型的差异性会影响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的发生,故我们首先将调查对象按照学校分层;二级分层,则关注在同一大学中不同学科的差异,因此此层级中按照学科进行分层;三级分层则是根据同一学科不同年级的学习投入度与幸福感的实际情况差异,将学科按照年级划分为不同子层;四级分层则关注到性别的差异在学习投入度与幸福感获得的不同,将年级层划分为男性与女性两个子层,最终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子样本。

(二)理论视角

         有偿代课是反映大学生社会心理的一种特殊现象,而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早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研究,所以引用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于解释这种特殊行为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具有重要作用。计划行为理论是由Icek Ajzen(1988,1991)提出的。是Ajzen和Fishbein(1975,1980)共同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TRA)的继承者,因为Ajzen研究发现,人的行为并不是百分百地出于自愿,而是处在控制之下,因此,他将TRA予以扩充,增加了一项对自我“行为控制认知”(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的新概念,从而发展成为新的行为理论研究模式——计划行为理论(TPB)。

          它主要包含五个要素:的阻碍愈少,则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愈强。而(1)态度(Attitude)是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亦即指由个人对此特定行为的评价经过概念化之后所形成的态度,所以态度的组成成份经常被视为个人对此行为结果的显著信念的函数。(2)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亦即在预测他人的行为时,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salient individuals or groups)对于个人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大小。(3)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是指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其影响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行为意向具有动机上的含义;二是其亦能直接预测行为。(4)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是指个人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机率的判定,它反映了个人对于某一项特定行为的采行意愿。(5)行为(Behavior)是指个人实际采取行动的行为。Ajzen认为所有可能影响行为的因素都是经由行为意向来间接影响行为的表现。而行为意向受到三项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源自于个人本身的态度,即对于采行某项特定行为所抱持的“态度”(Attitude);其二是源自于外在的“主观规范”,即会影响个人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最后是源自于“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


三 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模型建构

(一)基本模型设计


        本研究中,主要引用计划行为理论五大要素中的态度变量、知觉行为控制变量、主观规范变量构建模型。态度变量主要观测有偿代课的认可度,即大学生对于有偿代课行为的价值判断,是“正面的、支持的”,还是“负面的、反对的”。

\



        由表1可以得出,大学生对于有偿代课现象的态度变量对于有偿代课行为有显著影响(P=.000<0.05),说明大学生选择有偿代课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自己对有偿代课认同度的影响,也进一步证实了计划行为理论研究成果:一般而言,个人对于某项行为的价值判断愈正面,则个人行为意向愈强;对于某项行为的价值判断愈负面,则个人行为意向愈弱。

        知觉行为控制变量中,主要从教学因素、课程类型两个维度进行考量。教学因素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师责任心、教学管理、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课程类型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等六个种类。

       由表2可以得出,教学因素方面,教师责任心与有偿代课行为有着显著相关性(P=0.031<0.05)。提升教师责任心对于减少大学生有偿代课有着重要意义。

        由表3可以得出,课程类型与有偿代课行为有着显著相关性(P=.000<0.05)。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课堂人数越多,与专业关联性越低,实际操作性越低的课程(选修课、思想政治类公共课等),有偿代课现象发生率会越高。这类课程人数较多,老师与学生互动少,被发现代课的可能性低,考勤率较低,而且学习的内容实践性较低,学分较少,考试内容简单。所以经过理性思考,学生更愿意将时间放到对自身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如考研、兼职、志愿者活动等。

\

\


        主观规范变量则为大学生对于是否采取有偿代课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亦即在预测他人的行动时,在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对于个人是否采取有偿代课行为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大小。本研究将主观规范变量划分为“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政治面貌”两个部分来考量。

        由表4可以得出,主观规范变量与有偿代课行为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选择有偿代课行为时不同社会角色的个体所感受的社会压力较小,所以这一因素对个体行为约束力较弱。

(二)模型完善

        有偿代课作为切实存在于大学校园里的一种具体行为,其面临的具体情境也是纷繁复杂的,那么有偿代课行为的理论框架不仅仅要包含TPB模型的所有其他变量,还应包含会影响代课意向与代课行为的其他所有变量。在TPB提供的逻辑模型基础上,根据研究调查的实际情况,在模型基础上增加一些大学生基本情况、大学生个人经济状况等变量,以提高整个模型的解释力与科学性。

         大学生基本情况对有偿代课行为也有相关性,对于大学生基本情况主要通过考察性别、学校类别、专业类型、年级的差异。


         由表5可以得出性别、学校类型、专业类型、年级对于大学生有偿代课有显著相关性(P=0.021/0.015/0.049/0.003<0.005)。被调查者中有8.3%的男性曾尝试过有偿代课,15.4%的女性曾尝试过有偿代课,女性选择有偿代课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在乎老师及其他人的评价,在私事与上课时间冲突情况发生时,往往会选择有偿代课,而不会直接逃课,直接逃课如果被点名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最对自己的印象以及考勤成绩,而男性则顾忌更少,一般直接逃课或拜托朋友帮忙答到。不同学校类型也对有偿代课产生影响,学校类型通常代表着生源的优劣,成绩优秀的学生通常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重视遵守课堂规则,重视自己给老师留下的印象,看重自己的期末成绩。不同专业类型对有偿代课产生影响,文科课堂专注度要求通常比理科低得多,大学理科课程难度较大,错失一节课可能要花费很多时间理解上课内容,所以理科相较于文科有偿代课的比例更少。不同年级学生选择有偿代课的比例也不同,大一时期还不熟悉大学规则,还保留着高中的学习习惯,遵守规则,所以大一学生选择有偿代课的比例相较于其他三个年级较少,随着年级升高以及课程增多,选择有偿代课比例增加,大四时期课程较少,很多同学都准备就业、考研等,代课比例也较高。

\

         根据调查研究,大学生个人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的重要依据。生活费、是否有兼职、是否获得过奖学金均影响着有偿代课行为的发生。由表6可以得出,经济因素与有偿代课行为有显著相关性(P=.000<0.005)。通过对生活费以及兼职情况考察,可以发现研究发现,生活费越高,有偿代课比例越高,有参与兼职的同学有偿代课比例高于无兼职的同学。有偿代课作为一种特殊交易现象,其发生机制必然与经济因素挂钩,并且经济因素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

          此外,有偿代课行为不仅受到自身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还会受到客观条件或意外事件的影响,如身体不舒服、个人时间安排等。这些客观条件和意外事件作为逃课行为发生的情境因素独立于个体主观的行为意向,并调节行为意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在不利的情境下,使得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有偿代课行为。同辈群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他们交往频繁,时常聚集,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同辈群体的行为经验是大学生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同辈群体的有偿代课行为经验对大学生是否选择有偿代课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情境因素与同辈群体因素是有偿代课意向与有偿代课行为之间的调节变量。

\



四 对策探讨

       分学生对大学学习缺乏兴趣,认为所学专业与知识对于以后的工作与社会实践无用,所以选择有偿代基于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的预测模型,结合对不同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认为大学生对于有偿代课的认可度、教师责任心、课程类型、性别、年级、专类型、学校类型、经济因素以及同辈群体因素均对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有显著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切实降低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的发生率,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

        研究表明,个人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价值判断。首先,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必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的价值标准,认为有偿代课是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种表现。高校应该注重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让大学生从认识上重视诚信的重要性,行为上才能杜绝有偿代课。其次,大学生选择有偿代课,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于大学学习的价值判断,有一部课。高校应该从增强学生学习欲望入手,开展专业认知教育,促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动机,对于未来的学习发展有清晰的认识与规划,学习不管是对于考研、保研,还是以后的工作,都有重要意义。最后,要积极引导大学生金钱观念正向发展,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鼓励大学生在金钱与消费上节约,既然支付了学费,就应该认真学习,得到同等价值的回报,而不是用更多的金钱去选择有偿代课。

(二)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研究表明,教师的责任心对于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与教师积极的学习与情感交流,更加有利于大学生融入到高校学习环境中去。学校教师应积极应对学生的交流与愿望,课堂上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课后创造机会做学生心理上和生活上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认同,增强学习自信。教师不仅应该专注于学术研究,更加应该重视自己对于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责任感体现在授课水平,以及注重考勤等等。高校加强对高校教师的管理,注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注重师风的建设,师德的树立。严格实行对老师的督查制度,以及定期考察教师教学水平,课堂活跃度等,作为考核教师的综合标准。

(三)加强人文关怀

        高校要注重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心理发展特点,对症下药。高校辅导员作为联结学校管理层与学生的纽带,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根据不同性别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定期开展心理辅导;重视不同年级的心理动态,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加强引导,定期召开班会,给出学生在不同阶段该做什么,如何做的建议与意见。不同专业的教师与辅导员应该根据所在专业特点,对学生给出学习上,生活上的专业性的、经验性的指导;对于一些靠大量兼职来赚取生活费用而时间冲突选择有偿代课行为的同学,则要关注其生活、学习情况,从学校层面对该生予以各种形式的补贴和资助,减轻上学带来的经济压力。

(四)发挥朋辈榜样作用

        大学生无论是出于宿舍、班级、社团中,同辈群体的行为与经验都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优秀大学生”、“优秀毕业生”通常在学生群体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要重视优秀学生在群体中的作用,可以让他们进行经验分享,加强交流,相互监督,激励其他同学努力奋斗。

五 小结

         本研究在总结和分析前人对于有偿代课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Icek Ajzen(1988,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对大学生有偿代课的引发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在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引用计划行为理论五大要素中的态度变量、知觉行为控制变量、主观规范变量构建大学生有偿代课影响因素模型。为了完善理论模型,在实际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问卷,归纳总结了大学生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以及专业类型对于大学生有偿代课因素产生影响;此外,由于有偿代课行为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有偿性,所以大学生的经济情况也成为影响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主要从大学生生活费、兼职工资以及奖学金获得情况考察大学生经济情况,本研究则注重考察二者关系;同时不同情境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是否选择有偿代课的重要依据,不同情境下,大学生将通过理性考量,决定是否选择有偿代课,付出与回报是否成正比;针对大学生群体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认知不成熟,易受同辈群体影响,同辈群体某些成功的行为经验会引发他们模仿,所以本研究通过考察周围同辈群体的有偿代课经验,研究二者相互的关系。最终在理论研究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的预测模型,并基于该模型中与大学生有偿代课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认为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加强人文关怀、发挥朋辈榜样作用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减少大学生有偿代课现象,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闫健娜,闫健娟.浅谈大学生有偿代课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01):65-67.
[2]汪雨晴.荒唐的需求与管理的缺位:高校大学生有偿代课的行为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7(31):186-187.
[3]李慧慧.基于高校有偿代课现象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8(08):235-236.
[4]吴铎思.大学有偿代课,谁的悲哀?[N].工人日报,2012-04-20(007).
[5]辛渐.“代课”是对教育的漠视[J].教育,2011(14):37.
[6]孙丹.隐忧与出路——关于高校大学生“有偿替课”现象的深层思考[J].考试周刊,2016(07):151-152.
[7]丛明慧,陈辉.高校替课问题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97-98.
[8]徐伟斌,夏云龙.大学生出勤率问题中学生与教师的博弈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11(08):148-155.
[9]叶芳云,贺斌,王芳,等.大学生旷课心理分析及对策[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02):117-120.
[10]尹桂强,杨永禄.大学课堂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剖析[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5(03):70-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