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虽然许多数学教师都能够积极响应教学改革,完善课堂创设,并树立现代化数学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文章总结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立足“教—学—评”一致性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对提高一线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及改变教学现状具有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模式探索
教师应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统计,根据结果来对教育方式进行改进,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学习水平。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将学习、教学、评价统一起来,形成向心力。本文以“二次函数”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对教学模式浅谈几点看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一)评价形式与内容单一
评价内容许多教师未能做到因学生而异,对全部学生的评价形式单一、死板。评价的内容只是停留在表象,不能深入发现学生的根本性问题。由于每个学生先天遗传和后天成长环境不同,对数学思想的理解肯定也会有所不同的,各项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可能会存在部分学生理性思维较强,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很深刻,对一些实际问题可以轻松做出来;部分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强,在解决图像问题时候得心应手;也可能有部分同学计算能力强,对于计算问题可以又快又准地解决。但大部分教师不能将这些学生分门别类,因材施教,以至于评价内容对学生的日后学习缺乏指导性。
(二)评价主观性较强
目前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甚至部分教师会根据自己喜好无根据地评价学生。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错在哪里,却很少有教师明确告诉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怎么才能解决该错误,帮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教师主观性较强的评价会容易导致学生对自己渐渐丧失信心,认为自己所有方面都做得不好,得不到教师的欣赏,最终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消极影响。
二、立足“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明确授课目标
《课程标准》为教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提供了根本依据,它集中体现了对核心素质的提升和对学科内容、教学质量的考核等内容,要求教师将“教与学”“学与评”紧密联系起来,注重学生日常的学习状况与学习成果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总结与归类,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教育、教学活动、学习评价紧密结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来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目标的确立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效果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图景的制定,例如需要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需要完成哪些事项等,从而使学生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明确具体学习方向。教师应当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合理地设计课程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作出客观评估。
以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见下表)。
在进行二次函数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与函数知识有所接触,对函数形成了基本的认识,这也为二次函数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在一次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已经能够掌握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并可以根据已经绘制完成的函数图象来对函数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研究,同时也了解了应用一次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然而在对于实际问题解决方面,部分学生认为难度比较大,容易出现函数图象绘制错误等问题。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在以往函数知识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学习优势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因素来对二次函数学习的目标进行确立。
一是学生能够掌握形如y=ax²的二次函数图象绘制方法;二是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进行观察,并分析出图像的特征,了解图像的性质;三是学生能够比较出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之间存在差异和联系,体会函数的特点;四是学生可以树立基本的函数思想通过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以学定教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重视与肯定,其本身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当让教学活动中有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广泛听取学生的建议,并且尽可能地采纳学生的合理性建议,使学生再无“后顾之忧”可以“一股劲”地用在学习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听课的积极性。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数据以及信息资源都可以随处获取,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科学的判断依据,综合评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既要能够认识到学生学习的缺点,又要能够找出每位学生的优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教师的评价也就能够对学生起到实际作用,从而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起到育人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肯定,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科产生了兴趣,不仅使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增进了师生情感,同时还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老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习小组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组,选出若干小组长,并为每个组设置若干组号、组徽,再通过每一个小组内成员积分排名来竞争激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探究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其次,老师还可以依据教学目标,每一个学习小组内设立若干个问题,逐一分析、逐步解决。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教师可以针对其提出以下问题。一是在函数的研究中,如何对函数的图象进行分析。二是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之间有哪些不同和相同之处,二者在图像上分别具有什么特点。三是对直角坐标系进行分析,比较两个二次函数y=1/2x²,y=2x²的图象,将这两个图象同时与y=x²的图象进行对比和分析,分别从a>0、a<0以及a=0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自由探讨,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画出函数图像,分析其中共同与不同点,判断图像是否具有特征性、属性。以此为基础,学生们互相讨论、交换、分享解题思路,在掌握知识点、技能、疑难点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找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向、解题的疑难、误点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急于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回答,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启发、引导”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合作学习是学生群体之间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无论小组内和小组外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善于听进去别人的建议,才能够取得重大的进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同学们互评,让同学们在评价中学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自己擅长的板块。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在评价中学会创新,在评价中要尊重每个小组的看法、尊重学生想法、尊重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引导同学们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在评价中提出问题,改进解答方式。才能够使小组学习更高效,更成功。
(四)及时有效评价,促进目标达成
进行课堂评价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评价方式能够对学生的积极性起到激发和促进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以及课堂参与度,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评价来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以此作为依据来对后续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等进行调整和完善。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多种考核评价指标、多种考核评价手段,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态度。教师评价应把握好评价的时间和空间,在评价中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与此同时,教师运用肯定性评价使学生们从“学会”转化为“会学”。教师们应当要善于从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上找出答案:老师应该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对其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评价应以激励、激励为主要内容,在评价过程中也应该讲究语言艺术性、情感性,教师们应当运用恰当的点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情感关系,让评价与学生们之间产生共鸣。如此,就能够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
与此同时,对每一个学生群体而言,教师都应该采取差异化评价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群体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如此。即便学困生本身学习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老师也应给予学困生以积极肯定与表扬,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积极表扬对其学习成果作出肯定,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图像中的本质,使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用图像来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完成得好”“很棒”等一些过于形式的评语从而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这些评语流于形式,停于表面不能对学生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教师只有对学生自身的缺点进行提醒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式,才能让学生受益匪浅,真真切切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促使学生将图像引入生活实际问题中来解决。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五)注重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在课前教师备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学习的效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增加过程性考核。此前以学生成绩为考核标准的评价方式难免过于草率,也无法让学生能够形成长期学习的良好习惯。虽然应试教育模式下对学生的成绩关注较多,但是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观察学生的过程性表现,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问题归因,要尽可能地归因于努力而并非归因于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减少学生的思维定势,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强化与建立。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班会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让学生逐渐产生自信心。教师应及时发现点滴进展,及时予以鼓励、肯定,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六)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应该是与教学过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初中数学而言,教师们应该紧紧围绕着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基本素质规定,以此确立课程目标定位、制定并实施课堂教学测评计划,建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化课堂模式,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进行数学教案设计前要做到对教学大纲心中有数,根据教学大纲建立综合性,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教学评价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使教师对学生们客观公正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和缺陷,有利于教师依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动态化地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评价一致,教师首先应当努力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其次,在评价主体上,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以教师评价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方式,而是应该将学生自评、小组合作、互评融入教学评价之中。
三、结语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是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评价三者间内在的统一性关系。通过教、学、评保持一致性,将教师与学生融合为整体,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要深入贯彻“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让“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教学相适应,并实现充分融合,从而创造新型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为学生营造更为积极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