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户外劳动教育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4-08-01 10:36: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品质之花的肌理,发展之树的骨骼。在幼小衔接视角下,追求以儿童为本位落实劳动教育实践,寻找幼小劳动教育目标衔接点,以幼儿园户外“农家体验区”为劳动游戏场景,开展“自主式劳动体验”“项目式劳动探究”“参与式劳动实践”的三式劳动路径,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愉快劳动,唤醒积极劳动情感,培养良好劳动态度,促进幼儿劳动能力的提升及劳动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劳动教育;幼小衔接;户外劳动场景;体验游戏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意见》指出,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学前教育作为人一生发展的奠定时期,实施劳动教育,对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小劳动教育目标衔接性分析

  由于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没有相关教材,我们从各项政策文件中提到幼儿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入手,对幼儿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进行重新梳理,对比目标的衔接性、连续性和进阶性,将其转化为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规范化的形式和内容。以小学劳动课标的四个“核心素养”目标为准,幼儿园阶段的劳动教育目标都渗透五大领域中,没有单独落实在一个领域中。从对应四个“核心素养”目标的结构中,小学阶段的“劳动观念”对应幼儿园阶段的“劳动态度”的内容有进一步的提升,并提出“感知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付出”“喜欢劳动,具有主动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愿望。”小学阶段的“劳动能力”对应幼儿园阶段的“劳动技能”的目标,幼儿园的目标制订较细,渗透到每个领域中,并提出具体的教育建议内容。而小学较为概括表述“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具有初步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初步学会规范使用相应工具”,没有具体细化任务要求。小学阶段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对应幼儿园阶段的“劳动习惯”的目标,增加了“参与班级集体劳动”“初步形成以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的意识”,拓宽了“我”以外的劳动的对象。小学阶段的“劳动精神”对应幼儿园阶段的“劳动精神”的目标,除了有安全方面内容,还“遵守纪律,不怕脏、不怕累”“有始有终、认真劳动的习惯”,幼儿园这方面目标缺失较为多。

  幼儿园与小学1-2年级课程目标的对应分析,有助于从课程目标本身是否衔接的视角看待幼小衔接问题,有助于回归幼小衔接的真正主体——儿童,回到儿童经验的连续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性等基本问题,思考如何更细化地制订幼儿园各个年龄段的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螺旋式上升保证了幼小课程目标的连贯性,使幼儿更好衔接小学劳动教育。

  二、基于儿童视角搭建户外劳动教育游戏场景

  新时代的幼儿园劳动教育以培养幼儿劳动核心素养为重点,以实现幼儿全面发展与终身幸福为价值追求。不再是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更多关注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是否有服务意识,能承担集体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能独立或与同伴合作探究,解决劳动过程中的问题。在劳动过程中幼儿能形成自我管理意识,能做好个人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准备,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建农家体验区内容框架,在户外创设劳动教育游戏场景。首先,基于“主题需求”的生活劳作。有趣事一“萝”筐、地瓜变形记、寻味南瓜等主题。例如:趣事一“萝”筐主题中,清洗萝卜→削皮→刨丝、切片、切块→腌萝卜→装罐密封→成品包装。幼儿自主选用工具(刨丝器、切片器、切条器等)和萝卜(白萝卜、胡萝卜),进行削皮、切片、刨丝、切条等,将切好的萝卜加食盐用工具或戴手套的手拌匀,搅拌直出水分后,倒掉水分再清洗两遍滤干,然后,加入适量清水、小米椒、白醋、白糖进行搅拌,倒入密封罐中密封一天以上即可食用。地瓜变形记主题中,幼儿用磨、刨、洗、擦等动作技能,尝试制作地瓜粉。幼儿把洗干净的地瓜进行削皮,接着在粗糙的磨石上,将地瓜磨制泥状,加入清水将地瓜泥用纱布进行多次淘洗并过滤,把装有地瓜水的缸放在阴凉处让地瓜泥沉淀,静置一天后把沉淀的地瓜泥取出,平铺在筛子上,在太阳底下晒干再压碎成粉状。在操作过程中幼儿遇到困难学会解决问题,不断地解决偶发性的问题,劳动技能也日渐成熟。其次,基于“自然变化”的多样性植物景观劳动体验。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季节变化特征,选择适宜的内容,包括遇见西红柿(一起种西红柿、西红柿红了、西红柿搬家),茄子总动员(亲近茄子、茄子开花了、会变色的茄子),豌豆的秘密(豌豆种植记、豌豆乐翻天、剥豌豆),欢“橘”一堂(橘子丰收了、橘子的奥秘、榨橘子汁)等。从劳动播种→劳动养护→劳动收获三个环节,让幼儿亲身经历种植过程,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与现象,丰富对植物的认知经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养护方法。在观察、动手种植中获得知识,丰富科学知识,养成劳动习惯,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将劳动体验、劳动探究、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观察、感知、体验、实践中获取劳动技能。最后,基于“和谐共生”与动植物接触的劳动体验。有探究小蚯蚓、抓蜗牛小分队、兔子成长记、小羊一家亲等,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亲历养护照料过程,丰富对动物的认知经验,随着动物的生长变化,孩子们的关注和兴趣也不断提高。冬天到了,兔子一家住的窝保暖性不够,小兔子被冻得直发抖,孩子们开始商量怎么给兔子的窝重新再装修,帮助兔子一家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孩子们主动参与劳动过程中,寻找哪些材质保暖性、挡风性强,使用工具给兔子的窝再加一层挡风板。孩子们收集家里的旧衣服,给窝里面垫上软质保暖物,有的用稻草编了一个草垫。在探索性的劳动活动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建构劳动经验,让劳动更具有实践意义。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户外劳动教育探索论文

  三、开展户外劳动体验游戏的实施路径

  基于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追随幼儿学习需要,我们把劳动教育融入户外自主区域游戏中,创设了农家体验区,通过“自主式劳动体验”“项目式劳动探究”“参与式劳动实践”三式劳动路径,帮助幼儿自主参与劳动过程、学会使用劳动工具、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解决劳动中遇到的问题,使幼儿快乐自主地投入活动中,树立劳动意识、体验劳动乐趣、培养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

  (一)寻找户外劳动教育的支撑点——情境中滋养“自主式劳动体验”

  美国J·莱夫和E·温格两位学者提出:在具体的应用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构建学习者的角色意识与知识体系,提高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户外立足本土自然资源,创设了真实情境式劳动教育环境——“农家体验区”。“农家小院”里有灶台、锅、水井、水桶、打糍粑石臼、石磨、晒农作物的米筛等,屋檐上悬挂着晒干的蒜、辣椒、玉米棒等农作物,再现农家生活的游戏情境;有一块50多平方米的“菜园子”地,种植有低矮、爬藤、果实在土里的各种颜色蔬菜。旁边有一块空地供幼儿模仿农民耕田、插秧、播种等;动物饲养区有兔子笼子、鸡笼等;茶歇室是幼儿在劳作之余到茶歇室小憩,品尝茶点,与同伴交谈的私密空间。在“农家体验区”广阔的劳作空间里,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玩伴、自主选择材料、自主创设场景、自主创造玩法、自主讨论交流、自主收纳玩具等开展自助式的活动,愉快、自在、兴趣盎然地参与游戏。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幼儿在户外劳动体验过程中,是自主、自愿和自由的,哪里玩、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由幼儿自主决定,通过自主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活动,在参与劳作的同时,获得经验,丰富情感,促进发展。

  (二)挖掘户外劳动教育的实践点——体验中孕育“发现式劳动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手与大自然和社会劳动的相互作用越深入孩子的精神生活,孩子的活动就越富有观察力、钻研精神、洞察力、专注精神和研究能力。”在“农家体验区”体验游戏中,劳动与教育是相辅相成,在适度的劳动体验中贯穿着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使用。在石臼项目劳作游戏中,孩子们体验用砸、捣、锤、踩等劳动技能,将食材研磨、加工成需要的效果,如蒸熟的地瓜在幼儿用手臂力量挥动木锤进行反复捣弄,形成了地瓜泥,接着加入适量面粉,用手工做成地瓜丸等美食。而比较坚硬的花生米、豆子、麦穗等,幼儿则用大型的脚踩石臼,通过木锤高频率地反复锤打,把食材研磨成粉状,再做成美食等。两种劳动工具的探究性游戏,孩子们开始发现,哪些食材加工适合脚踩大型石臼省力且效果好,哪些食材加工适合人工挥动木锤中型石臼研磨得较细腻且不产生浪费,哪些食材加工适合小型的石臼完成简单的捣磨。在“菜园子”农耕田项目中,我们根据季节让孩子种植本地代表性土特产花生:首先,体验用犁具翻土,两个孩子一前一后配合,在田地里来回拉着犁具,完成一块土的深耕松土工作。其次,条播行动,运用花生播种工具,每组有6个植坑,每组坑排列有序,间距合理。但需要孩子找准位置,把一块土的植坑布局得有序,前后距离得当。接着是把花生种子放入种植坑中,轻轻拨盖上土。每天都用长柄勺子,一个一个植坑浇水。观察花生的生长过程,什么时候破土长出小嫩芽,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开的花是什么颜色。最后,花生成熟了,是在土里的吗?孩子们参与收成,了解花生是根茎植物,每棵苗都能收成十几个花生。孩子们亲历了种植、管理、收成、洗晒等工序,在劳动探究中学会使用传统的犁具翻土、花生播种工具条播,提升“翻土、播种、浇水、除草、收成”等劳动技能,培养“观察、记录、探究”等劳动态度。在劳动教育中,我们提倡探究性学习,让幼儿主动参与劳动过程,在观察、感知、体验、实践中获取劳动技能,提升探究能力。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户外劳动教育探索论文

  (三)探寻户外劳动教育的生长点——劳动中成长“项目式劳动探究”

  项目式劳动教育活动是以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开展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构建以“解决问题、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亲身体验”的模式,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在任务的驱动下,亲历劳动实践全过程,解决具体的劳动问题,并形成劳动成果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农家体验区”中,我们把“菜园子”地收成的大小不一地瓜全部收集到“农家小院”中,孩子们提出要制作成“地瓜美食”的选题项目生成,开始调查和寻找“哪些地瓜美食我知道……”“地瓜有什么营养价值”。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围绕“地瓜美食”讨论要制作几种美食,如地瓜丸、地瓜条等干制品、地瓜粉。幼儿自主选择同伴组成三个小组,从材料的准备、场地的选择、各制作环节的分工、成品的包装等方面制订计划。在探究制作中,幼儿围绕要制作的地瓜美食项目,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在劳动中形成有自主想法的探究模式。最后开展“地瓜美食”品尝会、赠送伴手礼的劳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项目式学习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创新了劳动教育形式,把单一的劳动过程变成了问题探究、协调合作、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促使幼儿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劳动精神等劳动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四、结语

  劳动是承载着人与社会发展的方舟,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始终。希望幼儿能通过劳动教育发现自己的需求、能力和价值,用自己的双眼双手和大脑,探索劳动的乐趣,让劳动在教育中进行。

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4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