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幼儿活动中直观教具设计与运用的经验论文

发布时间:2024-08-01 09:57: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直观教具是教师在幼儿园活动中常用到的一种工具,也是辅助幼儿成长的“登山杖”。科学有效地设计和运用直观教具,必须体现设计者的智慧、理念、意图,这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分析了幼儿园活动中直观教具设计的原则,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了幼儿活动中直观教具的设计与运用策略,体现了笔者的深度思考和成熟经验。

  关键词:幼儿活动;直观教具;教具设计;运用策略

  如何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科学地给予幼儿最优的成长支持,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的问题。幼儿期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讲,必须把握机会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发幼儿的智力,启迪幼儿的思想和智慧。目前,站在幼儿视角设计并运用直观教具来进行幼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国幼儿园活动中常用的方法,但是直观教具的设计与运用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是一项值得长期研究和反复推敲的工作。近年来,笔者所在幼儿园就直观教具的设计与运用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践,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塑造其开朗活泼的性格,并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健康发展,从而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活动中直观教具的设计原则

  (一)具有形象性


  直观教具的形象性是指教师在幼儿活动中,必须要设计具有形象和直观特征的教具,以便于幼儿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记忆、理解和感受。比如,在《壁虎爬墙》的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如果教师只是为幼儿出示一棵树来扮壁虎,很多幼儿都难以理解,并难以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急中生智,自己爬到墙上为幼儿演示壁虎、扮演壁虎的样子,就能够引得幼儿哄堂大笑,这种直观教具的设计方式,可让幼儿永远地记住这只形象的“壁虎”。由此说明,形象直观的教具设计,更有助于幼儿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提升和培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

  (二)具有准确性

  直观教具的设计是一个十分严谨的过程,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确保其准确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制作直观教具时,要做足功课,不放过每一个环节,杜绝科学性错误的出现,以至于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造成影响。例如,在挂图设计上,教师如果将太阳的位置画错,不仅难以修改,而且在幼儿活动开展中,只能将太阳盖起来。再如,在教具设计时,如果教师将节奏型图谱制作错误,就会导致整个活动无法进行。所以,在设计直观教具时,一定要深思熟虑,确保其准确性和正确性。

  (三)具有精确性

  精确性是直观教具设计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它要求教师在设计直观教具时,要更加精确地表达和传达活动内容的真实意图。例如,歌唱活动《买菜》是众所周知的,但如果在直观教具图谱设计中,执教者针对“装也装不下”一句,画了一个里面装满了菜的菜篮子,这样的表达方式并不准确,而将其改为“篮子里装满了菜,同时地上又掉了两棵”,这样的图画设计更能够精确性地表达歌词的含义。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直观教具的精确性还指内容表达的“贴切性”,即在幼儿活动开展中,教师能够运用直观教具的形象符号或图形来表达自己所要传递的意思,如组织幼儿开展《不再麻烦好妈妈》的相关游戏活动时,笔者将用心形来代替原标记中的妈妈,从而在活动过程中,使幼儿们更加开心、轻松地理解和认识妈妈的形象与爱意。

  (四)具有突破性

  在直观教具设计时,还要体现突破性原则。例如,在幼儿园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为幼儿设计一个难点,而这个难点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具来突破,这时候直观教具就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再如,在语言讲述活动中,有些幼儿对比较难记的故事情节容易忘记,如果教师能够将故事的内容进行提炼制成相应的图片线索,并引导幼儿进行故事内容的排序、复述等有关活动,这个难以掌握的“小问题”就会很容易被突破。

  (五)具有便捷性

  直观教具的设计和制作应严格遵循便捷性原则,即直观教具的设计和制作都要考虑制作成本。由于在幼儿园活动中,每天都需要运用到大量的直观教具,因此,每天制作大量精良的教具并不现实,为了不浪费材料,教师要考虑材料的易得性、教具的可使用性和便捷性。

幼儿活动中直观教具设计与运用的经验论文

  二、幼儿活动中直观教具的运用要求

  (一)注重对感知规律的运用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感官是人类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然而感知觉又是人类最初的认知阶段。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认知属于最表层的认识,所以在直观教具的运用过程中,应注重对感知规律的运用,即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突出幼儿主体地位,使幼儿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重点。比如,在《小白兔哪去了》的活动中,教师为了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就需要在PPT制作和运用过程中,尽量淡化周围花草、蝴蝶的色彩,从而有效避免故事的主体人物“小兔子”陷入色彩不鲜明、形象不突出的尴尬境地,让幼儿一眼就能把注意力全部聚焦在“小兔子”这个主体物身上。

  (二)强化对知觉选择性规律的运用

  幼儿在认识和感知相关事物时,通常都会选择性地去知觉。通常情况下,幼儿们包括成人在内都不会完全对面前呈现的所有事物形成清晰的感觉刺激,而是会被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有特点的、刺激明显的事物所吸引,从而被我们所感知,其他的内容则会被选择性地淡化甚至忽略。这一规律在幼儿园活动,尤其是直观教具的设计和运用中非常重要,它要求幼儿教师要基于幼儿的知觉选择性规律特征,把握幼儿的感知重点,并在教具中有所突显,同时,对一些次重点知识进行模糊处理即可,如在《我的身体》活动中直观教具设计和运用时,如果将身体的衣服、配饰等这些主要特征凸显出来,就明显不符合知觉的选择性规律,而是应当凸显身体的主要特征,更加重视对感觉对比规律的运用,分清主次,以此让幼儿清晰地认知男孩和女孩主要的体表特征。

  三、幼儿活动中直观教育的应用意义

  (一)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通过直观教具,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去探索、体验、想象和创新,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更大的提升以及收获。直观教具中的“概念框架”带来了丰富的感官刺激,带来了实用的操作性,为幼儿创造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通过亲自制造游戏,幼儿可以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通过亲身参与制造游戏的学习过程,幼儿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通过动手实践,幼儿可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经验;在制作直观教具或者是使用的过程中,幼儿也可以与其他幼儿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制作出来的教具,也能让幼儿看到自己的成果,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二)提供了一种将教具与课程完美结合的方式

  通过将“有准备的材料”这一蕴含教学意向的半成型材质与课程设计有机结合,让幼儿在参与自制教具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新奇的乐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从而充分发挥出自制教具的价值。透过“磁铁的奥秘”的科学教育活动,老师可以提出磁铁、青蛙纸偶、塑料管等材质,让幼儿制造“会跳的青蛙”游戏教具,并在此流程中探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从而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实现科学活动的目标,并且在这样的教学实践引导之下,能够让幼儿在直观教具帮助之下对参与的活动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与深刻的理解,对幼儿的学习以及成长等都能够带来重要的帮助。

  (三)丰富游戏材料营造一个真正属于幼儿的环境

  尽管学前教育法规和政策都规定幼儿园配置玩的教材,但是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室内环境和户外游戏物料缺少多样性,缺少创造性,而且许多幼儿园并未依照国家规定配置玩的教材,这种材料缺少针对性,根本无法满足幼儿多元化学习的需求。科学区里摆放着各类不同年龄段的植物和观察表,角色区里摆放着由商业玩具拼凑而成的“美食一条街”,而书籍区里则长期放置着那些与教育和游玩毫无关联的书籍。在供给充足的半成品物料和加工工具的基础上,让幼儿依据科学教育内容自制教具,放置于科学区继续探究。利用自己制作钱币、标签、服装、各类食品等,布置一条“食品一条街”,让幼儿在自己的视角中感受到“食品一条街”的魅力。结合语言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内容,自己制作画本或书籍,放置于图书角陈列、共享,这种方式不但能增加游戏材料,更能让幼儿真正地变成周围环境的主角,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体会到自己的快乐,并且在周围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为教具的制定以及使用等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样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教具在幼儿活动中的作用。

幼儿活动中直观教具设计与运用的经验论文

  四、幼儿活动中直观教具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直观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从现代教育心理学角度而言,“注意”是幼儿对某种事物高度指向和集中的一种心理活动。直观教具作为一种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辅助手段,它能够针对幼儿的各种心理活动现象进行调整和引导,同时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发展智力,获得愉快的体验。但是,学前幼儿注意力比较短暂、分散,这种“无意注意”的心理活动,使得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更加直观、鲜明、具体、生动的教具来吸引幼儿的无意注意力。所以幼儿园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具开展活动时,要从直观教具的构造、色彩、音响、大小和动画效果等多个方面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对相关教育实践活动充满积极性,产生浓厚兴趣。

  在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通过在建构区投放仿真的小树花草、鹅卵石、小汽车、各种交通标志、不同状态的小人等各种辅助材料,一方面,新材料的投放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与欲望,更好地投入到游戏中;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幼儿游戏情节,促进幼儿游戏的深入与持续开展。

  (二)运用直观教具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人们的认知与其情感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对于幼儿来讲,良好的情感能够促进其认识和认知发展,并产生巨大的动力驱动作用。由于“社会性情感”是人类最为高级的一种思想情感,因此,随着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其高级社会情感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提升,所以幼儿园教师在制作和运用直观教具时,必须要考虑到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和变化,启迪幼儿思想智慧,获得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绘制挂图时,有的教师会过分格式化“坏人”与“好人”的形象,使得幼儿对某些人、事、物的认识形成刻板印象。常见的活动有《狼和小羊》,教师习惯性地过度凸显大灰狼的可怕形象,以至于幼儿的心灵中从小就留下了大灰狼凶恶残暴的不好印象,认为其应该被消灭、被猎杀。久而久之,幼儿不仅会对这些事物产生负面恐惧情绪,还会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教师培养幼儿多角度、全方位看待事物的客观思维。

  (三)运用直观教具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说,人是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处于幼儿阶段的幼儿,他们的个性逐渐开始形成,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同样也渴望获得成功。教师在制作设计及运用直观教具时,必须要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积累自信,遇见更好的自己。

  五、结语

  幼儿活动中直观教具的设计应本着服务教育教学的目的,严格遵循形象性、准确性、精确性、突破性、便捷性原则,将教师的设计意图体现其中。而在直观教具具体运用过程中,要注重遵循幼儿感知规律、知觉选择性规律,形成个性化的直观教具运用策略,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幼儿情感发展、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等。由此,做到直观教具与幼儿园活动艺术性的统一、思维性的融合和科学性的结合。

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4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