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积极为课堂教学融入新方式与新手段,务实推进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本文简要分析了创新思维与高中化学教学的契合性,阐明了创新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性,在此基础上全面探讨了创新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以期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创新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与落实,提升高中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高中化学,策略性
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人类对自然现象认识的经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这些离不开学生综合性思维的支持与推进,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能够惠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与提升,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进一步落实,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创意思维为育人支点,将创意思维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鼓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与综合素质。
一、创新思维是发展核心素养的能动基础
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以创新思维为育人支点,将创新思维渗透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可以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产生各种新颖性、突破常规的新构想、新办法与新思路,有效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深度思考与创新能力,提升化学教学的品质性、价值性与实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吸取其他同学的思维灵感,在兼收并蓄中实现自己的思维拓展,进而为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提供能动基础,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与方法共享。由此可见,创新思维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所在,能够成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能动基础。
二、创新思维与高中化学教学的契合性
一方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论结合实验,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深入分析并总结实验现象所揭示的化学规律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创造性及批判性,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可见,高中化学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能动性、高效性及素养性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产生优质性、价值性、实用性的思维灵感与奇思妙想,丰富并拓宽学生的实践经验与知识视野。所以,创新思维与高中化学教学具有很好的契合性。
另一方面,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凝聚着教师的设计理念与教育智慧,也包含了教师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思维启迪与方法点拨,科学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核心素养。也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与交互体验,充分体现高中化学学科的教育价值。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能够成为师生之间进行创新思维交互活动的有效平台。
三、创新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性
首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帮助学生获得高水平、高层次、素养型的思维启迪、方法拓展与能力锻炼,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同时,在创意思维培养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思考与交流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参与讨论中不断吸取他人的创新灵感,整合并有效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所以,教师立足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够惠及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
其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帮助教师获得高水平、高价值的实践经验与教学技能,丰富并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同时,也能够加强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高中化学教学注入高品质、高质量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过程的启迪性、能动化及素养型,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因此,创新思维培养活动能够助力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最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增强教学过程的方向性、目的性及智慧性,促使教师用科学的育人观念设计整个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提升。而且,创意思维活动还能够推进高中化学教学的能动实施,加速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品质性与质量性。所以,创意思维培养活动能够加强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与创新主动性,进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提质增效。
四、创新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各种教学活动,科学启迪、优质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并以此作为能动基础,务实推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进一步落实。
(一)借助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情景式教学法倡导学习的情境性,提出学习并不是独立发生的,必须与它相关的情境相联系,只有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高效率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开展高质量的创新思维培养活动,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一种沉浸式、体验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为学生开启高层次、高体验的创意思维培养活动。
例如,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铵盐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性情境,向学生介绍从前有一位农妇采购了几袋化肥(碳酸氢铵),化肥不小心被弄湿了,农妇将湿的碳酸氢铵搬到院子里晒,可当晒到一定程度时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是谁把碳酸氢铵偷走了呢?
这样的故事情节,巧设悬念,扣人心弦,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铵盐的受热分解情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借助教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引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协同探究的方式深入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创设教学问题,使教学活动围绕问题科学有效地开展。
问题1: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溶液呈什么性呢?是否一定显中性?
问题2: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呈酸性或碱性?问题3:盐溶液显酸性、碱性有什么规律?
问题4:怎样表示盐溶液显酸性或碱性的过程?
上面的一系列问题,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经过思考与探索,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借助教学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化学概念、规律、定律等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实验。高中化学实验形象、直观、有趣,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探索并揭示实验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等过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维层层递进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艺术类的创新性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如“魔棒点火”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浓硫酸与高锰酸钾反应会生成氧化性很强的七氧化二锰,它和易燃物如乙醇等剧烈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将乙醇点燃。在实验操作时,教师可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在一块玻璃片上,用蘸有少量浓硫酸的玻璃棒去蘸一点高锰酸钾,用此混合物接触酒精灯,酒精灯就会被点燃。这种趣味性及创新性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四)借助课后作业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不能仅停留在知识性作业上,还要增加实践类、探索类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亲身参与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方式,解决社会生活、生产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多方面发展。如可设计操作性作业、调查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等,帮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与探索,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促进身心健康”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调查类作业,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事件”。1.通过查阅资料或调查,分析人们为什么比较关注“食品安全事件”?2.“食品安全隐患”会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效应?3.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4.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通过设置以上调查类作业,能够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五)借助生活现象培养创新思维
高中化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随处可见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如新切的土豆放在空气中后会氧化变黑;贴瓷砖时,先要用水浸湿;经常雷雨交加的土地庄稼长得旺盛等。这些奇妙的生活现象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与生产中的资源,开展生活性的创意思维培养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事物,将化学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知道化学知识运用的广泛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高水平地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务实高效推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活动。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及生产中的一些问题,这样,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也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锻炼与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六)借助教学评价培养创新思维
1.积极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成绩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积极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利用发展性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发展性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把评价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实质是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反思与矫正的机会,从而保证学习质量和思维发展的不断改进与提高。发展性评价面向全体学生,旨在通过评价激励所有学生都能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综合素质。
2.有效落实增值性教学评价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与思维水平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教师在评价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次的考试成绩或某一时的表现上,而要多关注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进步程度和增长状况,有效落实增值性评价。因此,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增长,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不断为学生注入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正确认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表,动态跟踪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表现和增长状况,并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了解并掌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是学生思维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动基础。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分析并挖掘教材中的有效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状况与接受能力,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并借助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不断输入高品质、高价值的思维启迪与方法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智慧引导下不断发展与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玉瀚.浅谈高中化学学习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6):17.
[2]李平.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探析[J].学周刊,2014(31):163.
[3]曾晓燕.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方案[J].魅力中国,2020(47):1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