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构建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跨学科学习作为学习任务群之一,打破了各个学科之间的“泾渭分明”现象,帮助学生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在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学习中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文章以跨学科任务群为切入点,分析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和价值,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针对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重构展开探究,旨在形成语文课堂教学新生态,让学生实现知识、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跨学科任务群
受到传统分科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常常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各个学科之间出现了“泾渭分明”的现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理念,并倡导从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隶属于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三个层次,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范畴。这一学习任务群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持续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使得学生在综合性的学习中获得综合性发展。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新课标的践行者以及学习活动的总设计师,必须要深层次剖析新课标,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科学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使得学生在有序、有趣、有效的综合性活动中获得综合性发展。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从新课标颁布以来,跨学科学习正式列入学习任务群中,强调改变单个学科“孤立无援”的现象,使得学生在多个学科的深度融合中开展深层次学习[1]。与传统的分科式学习模式相比,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将相关学科内容进行了整合、贯通,使得学生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开展综合性学习。具体来说,该学习模式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综合性
每一学科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不同学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就立足于此,突破了学科的边界,依托某一个或者几个主题,将存在关联的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以便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和多种学科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二)开放性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需要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学校的图书馆、社会资源等开展学习,使得学生在广阔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等方式,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在开放性的跨学科学习中获得综合性发展。
(三)实践性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得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思维开展学习。具体来说,在这一学习活动中,教师以任务作为推进,使得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发生思维碰撞,最终在感悟、体验、对话和思辨的实践活动中完成任务。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性
新课标视域下,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转变了传统的语文单一学科教学的重要形态,使得学生在综合运用语文和其他学科知识和思维的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综合性发展。具体来说,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有助于学生构建起网状立体的知识网络
就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来说,跨学科并非多个学科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基于不同学科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将其转化成为核心问题,进而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将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知识体系。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搭建起了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以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界定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因此,可以说在学习任务群的引领下,使得原本单一的语文知识结构变成网状的立体结构。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与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学生在学习任务群的引领下,通过富有挑战性的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可以体会到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并在特定的任务情境中逐渐增强语言运用能力[2]。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说,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引领下,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
(三)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时代背景下,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与常规的教学模式相比,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突破了线性学科的限制,使得学生在整合性、情境性、高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等,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了自主学习者、具备创新思维的问题解决者,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积极推进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学习,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生态
(一)跨而有根,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
就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来说,要以语文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使得学生从中发现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并借助明确的主题作为引领,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能力、思维等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构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时,首先要确定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主题。一般来说,教师在确定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之前,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以此不断提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的科学性。
一是坚守语文本体的立场。在新课标中,围绕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即连接课内外,整合学校内外,不断拓展语文学科的学习领域;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连接实际生活和社会,设计有意义的话题,使得学生在阅读、梳理、探究和交流等综合性活动中开展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之前,应深层次解读新课标。二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相比,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以真实情境作为载体,倡导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展开探究学习。鉴于此,教师在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时,应坚持生活化的原则,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如在部编版六下第五单元教学中,该单元的主题为“科学发展的机遇,总是等待着好奇、爱好思考的人”。因此,教师在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之前,就应先对新课标进行解读,满足其中的要求:“选取衣食住行、学校、地球、太空等某个方面,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运用多样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呈现与分享奇思妙想。”然后,教师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科学、美术等相关内容,为学生确定“未来是什么样的”这一跨学科学习主题,以此推进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学习。
(二)跨而有方向,明确跨学科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时,不仅要进行整体规划,还应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生活经验相契合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开展不缺位、不越位的学习。而要真正提升跨学科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还应关注以下三点:第一,遵循新课标的要求,确保设计的教学目标契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兼顾多个学科内容,切实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第三,应保证目标明确清晰,使其具有可界定、可理解、可测评等特点。如在部编版四上第三单元教学中,本单元的主题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对此,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与四年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契合的学习主题“观察记录建设蝴蝶园的过程”。然后,根据这一主题,教师又从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中搜集了与其相关联的内容,要求学生分析调查蝴蝶少见的原因,并为蝴蝶园建设部门推荐一类蝴蝶,写一篇蝴蝶观察日记,同时将本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目标确定为:①调查蝴蝶的现状,并对其少见的原因展开分析,旨在以此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②通过连续性观察,制作蝴蝶推荐卡,并以此强化学生的手工制作、语言表达、审美能力等,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强烈的生态环保意识;③从跨学科的视角,撰写一篇蝴蝶观察日记。纵观这三个教学目标,涉及了数学、科学、语文、美术等不同的学科,并指向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可促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从语文学科出发,通过跨学科学习,提升语文素养,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三)跨而有融,科学设计跨学科学习过程
在新课标中,针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引领学生掌握问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和呈现学习成果。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聚焦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创设融合任务的真实情境,使得学生在真实情境的引领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中。为了避免学生陷入活动的误区,教师还应聚焦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科学设计层层递进的活动任务,使得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引领下,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在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思维分析、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高效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在部编版三上第六单元教学中,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河山”,旨在通过学习本单元文章引领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并对其产生热爱之情。对此,教师聚焦本单元主题、习作要求,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了集语文、美术、地理等学科于一体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首先为学生创设了“壮美山河中国行”这一情境,以电视台征集“中国旅游小代言人”作为活动背景,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地区或者城市,为当地旅游进行推广。在这一情境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为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为了引领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探究学习中,教师又聚焦这一学习任务群,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一系列的学习任务。
任务1:阅读本单元课文,了解祖国的风光;回忆游览过的祖国风光,寻找最美的风景,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城市或者地区,明确交流的方向。
任务2:回顾所学的古诗词,欣赏描述祖国山河的古诗词。
任务3:仔细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探索书本中的祖国大好河山,并通过边读边想边画,感悟大好河山的美。
任务4:阅读有关祖国的大好河山的课外读物,包括《拉萨的天空》《陶醉壶口》《石林》《塞上的一颗珍珠》等,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掌握相关语文要素。
任务5:寻找家乡美景,并为其撰写推荐词。
任务6:开展“中国旅游小代言人”发布会,引领学生将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并由学生进行评比,选择出最佳代言人。
在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的引领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达成了预设的学习目标,并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四)跨而有据,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评价功能,借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关注过程性评价,努力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鉴于此,根据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教师还应制定一套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应保证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教师在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探究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态度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中。其次,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要开展教师评价,还要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使得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强烈的自我评价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并通过评价明确自身在学习中的优缺点。最后,应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如课堂观察、对话交流、自我报告等,使得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获得更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视域下,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得学生在综合运用语文和其他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鉴于此,为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单一学科的教学模式,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设置跨学科学习目标、优化跨学科教学过程、完善跨学科学习评价模式等,切实保障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顺利开展,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任淑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分析[J].智力,2023(27).
[2]夏静.育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特点、原则及策略[J].语文建设,2023(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