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并没有较好地利用这一特点,尤其是在作业设计方面,仍然以书面作业和记背作业为主。对此,将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十分必要。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还能激发学生对地理作业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生活化实践作业
地理是一门生动有趣的课程,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1]。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尤其是要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根据调查,目前初中地理作业以书面作业和知识点记背作业为主,教师往往让学生机械地做题、记背知识点,目的是提高考试分数[2]。这样的作业形式枯燥、乏味,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一、初中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的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注重认识人们生产生活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融基础性与时代性、学科性与生活性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注重在不同的主题中贯穿地理工具应用和地理实践活动”这两个新观点[3]。新课标号召教师关注生产生活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着重突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常规的作业形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这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布置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强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实际上,大多数初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少布置实践类作业,仅有少部分教师会布置制作等高线模型、制作校园植物介绍卡等实践类作业。但是教师的作业设计水平和活动组织能力参差不齐,导致作业课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如何设计初中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一大课题。
二、初中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的意义
新课标强调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因而改变作业设计形式,设计和布置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迫在眉睫。实践是学生获取经验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4]。常规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目的只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考试分数,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是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5]。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不断地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并且通常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这样便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初中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在《民主与教育》中提出“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的观点,区别于以往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1992年颁布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要培养学生实地考察、绘制地图、理解二手资料和运用统计数据的能力。国外的教育专家很早就注意到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反对死板的应试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理念,把生活和社会作为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孤立的、单独的学校教育,将教育、学习、实践三个环节视为一个整体。王民教授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和卞鸿翔教授的《地理教学论》都提到教师不应仅在课堂中教授书本知识,还应该带领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校外、野外地理实践活动[6-7]。国内的教育专家同样强调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指出学生的学习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应该让学生在自然与社会中学习。一些国内教育专家给出了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的具体设计方法,并配上了具体案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四、初中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的类型
(一)观察类作业
观察类作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如在教学“四季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银杏、梧桐等树种的树叶变化情况。观察时间可以设定为一个季度、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每隔两周记录一次树叶的颜色、数量等情况,并记录当天的天气和温度,由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树叶的变化体会四季的变化。又如在教学“三大人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不同人种的照片,通过观察照片来分析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二)操作类作业
操作类作业重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在教学“中国疆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绘制中国地图,以此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在教学“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环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调查类作业
调查类作业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开展调查活动自主获得知识和技能。如在教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规划院,使其自主了解本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以及土地
资源的利用情况,分析本地区土地利用是否合理。又如在教学“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调查公众对交通运输方式的认识情况以及他们是怎样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
(四)活动类作业
活动类作业是指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角色扮演、辩论赛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其巩固所学知识。如在教学“天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模拟天气预报的播报,并且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又如在教学“多民族的大家庭”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包括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节日、习俗、服饰等,让学生边答题边学习。
五、初中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的设计方法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高度融合的课程,这给教师设计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提供了许多思路。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将其与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此设计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
首先,要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作业主题可以紧扣最近学习的知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拓展书本以外的内容。如教学“地图三要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搜集不同的地图,
然后在课上让学生介绍这些地图的三要素。而学习目标既要立足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同时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教师可组织开展“春分立蛋”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借此机会复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这部分知识。
其次,要考虑作业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如教学“东南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来介绍东南亚。教师可提出如下要求:去过东南亚地区旅游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在手抄报上,没有去过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书籍获取信息。在设计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控制好作业的难易程度。如果作业内容繁琐,操作难度大,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作业难度如果过低,则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甚至认为这样的作业没有任何意义。如教学“农业”这部分内容时,我校初中地理教师组织了“观自然之唯美,探农业发展之规律”的地理实践活动,布置了相应的地理实践作业。活动中学生亲自进行耕地、除草,参与程度高,积极性强,相关作业的完成效果较好。
最后,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的成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如制作手抄报、完成实践手册、撰写小组报告等。作业成果不一定要以书面的形式呈现,也可以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采用不同的作业呈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展示作业成果,可以评出最佳作业,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同时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如教学“世界的居民与文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制作手抄报,介绍世界各地的居民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此外,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居民,分享不同国家的基本情况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样的作业呈现方式不仅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总结与反思
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通过布置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明显感觉到学生比之前更愿意思考和提问,下课之后总是聚在一起讨论,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的频率也有所增加。
本研究虽然得到了初步结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后期继续改进。一是学生外出的安全问题。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往往要求学生在户外完成,无论是教师带队外出,还是学生自己利用课后时间外出都存在着一定风险。而教师也往往会因为考虑到这方面的风险,在布置作业时畏首畏尾,甚至放弃布置这类作业。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多方面的支持,为学生外出开展地理实践保驾护航。二是作业设计的创新性。在前期进行作业设计时,
教师的思路清晰,想法较多,可以设计出很多有趣的作业。但到了后期,教师缺乏设计灵感,会出现套用之前作业设计模式的情况,导致作业的创新性不足,与前期作业内容相似度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捕捉生活现象,使其依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出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其他学校的同行交流经验,有关部门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交流活动,这样能让生活化地理实践作业的类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刘志海.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2(25).
[2]李树民.设计生活化地理作业的策略[J].地理教学,201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高淑琴.初中地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5]刘婉婷.《科学发现者:地球科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20.
[6]王民.初中地理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卞鸿翔.地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