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策略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12 09:52: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中生物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物知识、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生物教学中的知识内容逻辑性强且涉猎范围广,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才能确保学习的质量。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重视度,通过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思维上的有效训练。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生物教学中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以及培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出几种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理性思维,实验教学,构建模型,创新探索

  理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对事物进行认知以及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所产生出的符合事物客观事实规律以及逻辑关系的一种思维表现。

  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归纳思维、问题思维、创新性思维以及推理思维等,才能构建健全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进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积极性。然而,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生物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的优化与改革。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

  高中生物课程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可以看到,生物课程涵盖了分子学、细胞学、生态环境以及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生物科学素养。但是不同的生物知识之间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只有发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才能对生物知识有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所以,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思维环境中积极思考和探讨,对于知识的接受过程也不再是机械化的接受,而是能够在主动的学习与思考中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深度的理解,构建起健全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

  (二)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操作与探究

  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学科,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或者带领学生到生物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从而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相关的生物科学知识有所验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时,教师要重视生物实验教学,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理论学习和能力发展的价值,并在实验教学中开始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流程,进行实验观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设计的试验流程存在哪些不合理之处,进而进行实验流程的优化与调整,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让学生的实验素养有所提高,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三)有利于实现生物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型与创新

  新课程改革发展下,要求生物课程教学要做到以生为本,能够强化学生在生物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情和发展需求为核心设计与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从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不难看出,往往是以教师的教学经验为主,以教师的思维方式为主。而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中,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了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实现了更新,比如生物教师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教师也逐渐将学生作为主体,设计学生能够实际参与并且能够有足够自主思考空间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情的考虑以及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了解,让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也让教学氛围变得活跃、有趣,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有重要价值。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对生物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对现实教学情况的掌握,挖掘出学生理性思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障采取更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中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教师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新课程改革发展下,教学理念应做好及时的更新和转型,目前高中生物教师仍然存在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的问题,在教学中只将生物知识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将提高学生生物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列入重点的教学目标中。

  其二,存在一定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高中生物教学需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在深入理解生物知识的同时实现综合能力及素养的全面发展,但是生物教师受到教学条件以及自身能力的影响,在教学中并不太重视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只是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因此,生物教师需要转变教学形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多元思维能力。

  其三,教学形式单一。生物教学中影响学生理性思维发展的关键因素中还包括教学形式单一,从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师通常采用的都是直接灌输教学法,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灌输实验步骤,很少会通过问题的引导、情境的启发等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生物教师应以学生理性思维发展为核心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生物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教学部分,是帮助学生的生物实验以及生物探究打基础的教学环节,学生如果对生物理论知识理解程度较浅、掌握得不扎实,会让学生后期的生物学习受到严重阻碍。在传统的生物理论知识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的往往是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这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生物教师可以对生物理论知识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例如,在进行有关“基因指导蛋白质的表达”这部分生物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可改变传统直接给学生灌输相关知识的教学形式,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了几段生物方面资料,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与讨论的方式,对这几段生物资料进行研究与探讨,并从生物资料中归纳与整理出相关的知识点。这种生物理论知识教学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主体的转变,而且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总结与归纳的空间,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并且在知识归纳与总结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性思维能力

  推理性思维能力是学生理性思维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学生能够根据客观事实的现象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或者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等得出相关的生物科学规律,推理性思维能力可以简单理解成一种由表及里的思维能力,也属于深度思维能力。生物实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生物理论推理与验证的过程,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生物实验教学来进行学生推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生物实验教学方法,能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推理空间,从而实现对学生推理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进行有关“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其中涉及一个比较著名的实验,即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将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验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书本中的文字来了解这一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现象以及最终的实验结果,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等更加生动具体地了解整个实验的内容,对基因分离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在学生对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实验充分理解的情况下,给学生设置一个思考题目,提出假设内容,让学生以孟德尔实验为基础进行假设、推理和验证,这样不仅更有利于学生巩固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内容,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推理性思维。

  (三)通过构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也是学生理性思维发展的需求,问题思维能力主要是要让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往的生物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缺少对学生思维训练以及能力培养的意识,在知识教学中常常都是采用灌输的方式,不注重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事实上合理的问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给学生创建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有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与探究,生物教师结合相关的文物科学发展史,给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第一,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停止对遗传物质的相关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人类发现遗传物质主要是存在于染色体上,而在染色体中主要包括了蛋白质和DNA,根据这一结论猜想遗传物质的本质是什么?第二,在进一步进行遗传物质本质的研究与确定上,可以通过哪些实验来证实遗传物质的本质到底是DNA还是蛋白质?第三,染色体中包括了DNA和蛋白质,在证实遗传物质的本质时,如何才能将蛋白质和DNA进行分离?第四,如何完成对DNA和蛋白质的标记?第五,怎样设计实验步骤才合理,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生物教师通过设置上述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进行思考和研究,实现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系统化学习,与此同时,也让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四)借助构建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也是理性思维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大量复杂的生命想象以及生命活动原理,但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会在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很多难处。生物模型的构建可以将这些抽象的、复杂化的知识内容以及思维过程具体化和简单化,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生物学习难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生物概念性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采用生物建模的方式来降低对各种生物概念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生物概念的内容。比如在进行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物能量流动等概念性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又多又杂,按照传统的文字理解形式会增加理解难度和记忆难度,因此,生物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生物图解的方式,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将光合作用中的化学反应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理性思维得到发展。

  (五)引导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能够在实验操作上有大胆的创新尝试,并经过实验验证来发现问题,掌握更多新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进行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成分”的实验教学中,用花生作为实验材料,按照规定的试验流程是需要用刀片进行花生的切片观察,但是在试验中部分学生选择了用刀片刮花生表面来制作实验标本,教师对学生这一操作不要进行制止,也不要直接将这样操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灌输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自己操作的结果。学生通过观察后发现这样操作会破坏花生的细胞,无法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完整的细胞结构,因此得出这种操作是错误的。当然在尝试的过程中也会让学生有新的发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所帮助。

  综上所述,理性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必备的良好思维品质。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理性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化地归纳整理生物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够利用推理思维深入理解知识内涵。同时,理性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在问题思维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并在创新思维的推动下不断尝试实验操作上的创新与优化,实现对生物实验问题的深度研究。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理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强化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参考文献:

  [1]钱德芳.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分析[J].学周刊,2023(3):64-66.

  [2]岳丽晓.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3]沈娟.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微课设计思路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2(11):85-87.

  [4]吴晓华.基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应用策略的相关研究[J].学周刊,2023(2):52-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4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