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勤俭节约,从小做起——谈小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11 10:01: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此句出自春秋末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可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奢侈浪费现象逐渐增多。因此,勤俭节约教育开始受到更多人的重视。研究表明,任何意识、习惯和行为的养成都应从儿童时期开始,方能获得最佳效果,勤俭节约也不例外。本文探索了小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方法,希望能够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习惯和行为。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勤俭节约,行为习惯,教育活动

  勤俭节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勤俭节约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尚未成型,具有非常高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通过恰当的方法开展勤俭节约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其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勤俭节约意识,还能帮助其在行为层面养成勤俭节约习惯,进而促使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入手厉行勤俭节约。

  一、小学生勤俭节约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理应被传承并发扬光大。勤俭节约教育,正是为了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习惯及行为,让其以实际行动将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继承并传扬下去。

  其次,勤俭节约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方式。“节约”,无论是节约用水、用电,还是节约粮食、纸张等,其本质都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节约或保护,而这正是绿色发展理念所倡导的重要内容。

  再次,勤俭节约教育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益。“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于“国”适用,于“家”同样适用。学校通过勤俭节约教育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样有利于其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小学生勤俭节约教育现状分析

  从当前现状来看,小学生勤俭节约教育水平仍旧有待提升。

  首先,部分小学生缺乏勤俭节约意识,花钱大手大脚、浪费饭菜、攀比炫耀等行为屡见不鲜,他们甚至认为勤俭节约是“吝啬”“抠门”的表现。

  其次,学校的勤俭节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部分学校虽然将勤俭节约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但是教育方式多以理论为主,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再次,家庭教育缺失。现代家庭有很多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多有溺爱,这一点在物质供给上尤为突出,而这也是导致小学生缺乏勤俭节约意识,出现花钱大手大脚、攀比炫耀等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全球信息化时代,纷繁芜杂的信息快速传播于各种网络平台,其中就包括一些传播拜金、奢靡浪费、攀比炫耀等不良思想的信息。

  三、小学生勤俭节约教育的建议

  (一)转变消费观念,培养节约意识

  人民生活日渐富足,小学生手上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这就让其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消费权。但是,由于缺乏长辈的适当引导,因此他们在消费时经常会出现盲目消费、冲动消费、攀比消费等行为。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勤俭节约教育时,应当注意转变小学生的消费观念,在此基础上培养其节约意识。

  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认识到他们日常消费所用的“钱”,都是父母辛勤劳动所得,浪费“钱”就是浪费父母的“血汗”。

  其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比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消费时要注意物品价格,不是东西越贵、功能越多就越好,只要物品功能可以满足自身需要即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不要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什么,要看自己是否需要。

  再次,指导小学生掌握一些消费小技巧。比如,指导学生储蓄,让其将家长每次给的零花钱留出一部分放到储蓄罐中,有需要时再用;指导学生记账,让其找一个本子记录自己的日常消费行为,并且每月做一次消费总结,看看自己有哪些消费是不必要的,如此可有效避免盲目消费、冲动消费等行为。

  (二)教师以身作则,树立学习榜样

  身教胜于言传,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以自身“勤俭节约”的行为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如此方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比如,穿戴着装要简洁干净,不要动辄大牌加身;食堂吃饭尽量吃多少打多少,不要剩饭剩菜;洗完手要及时关好水龙头,节约用水;下班要及时关闭办公室的电灯、电脑等电器设备,节约用电。教师通过这些行为,亲身为小学生树立一个“勤俭节约”的学习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实施勤俭节约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个“我是勤俭节约小标兵”的活动,以此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厉行勤俭节约。

\

  (三)巧借人物故事,开展教育活动

  勤俭节约为中华传统美德,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不胜枚举,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这些人物故事来开展勤俭节约教育活动。比如,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极度奢侈腐化,最终商朝为周所覆灭;隋炀帝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且年年出巡各处,每次出游都大造行宫,惹出了36路烟尘,72家反王,最终隋朝为唐所覆灭。这些都是国君奢侈误国的例子,属于反面教材,可借此引导小学生认识到奢侈浪费的害处,为催生其勤俭节约意识打好基础条件。

  当然,泱泱中华传承数千年,勤俭节约的正面教材同样很多。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厉行勤俭节约,他为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素菜两碗、素汤一份来宴请朝野众官员,并且规定官员日后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若有违反规定者必然严惩不贷。教师借助这些人物故事可以让小学生认识到,勤俭节约并非“抠门”“吝啬”,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巧将勤俭节约,融入科目教学

  将勤俭节约教育融入到科目教学中,是拓宽勤俭节约教育阵地,提升小学生勤俭节约教育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科目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编排,可以将勤俭节约教育融入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甚至是音乐、美术等各个科目的教学活动中。

  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传递着勤劳节俭的思想:《金色的鱼钩》中,红军长征途中班长为了照顾年轻战士,将仅有的营养品留给年轻战士,一种舍身为人的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感染了年轻战士,同时也让一辈又一辈人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刷子李》中,刷子李娴熟的刷墙技术并非凭空习得,而是无数次辛勤劳动、努力练习的结果;《祖父的园子》中,祖父辛勤劳动的身影遍布整个园子。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某一章的主题就是“勤俭节约是美德”。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据计算引导学生对“勤俭节约”这一概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如“作为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超级人口大国,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每年就能节约40多亿元,这些钱可以资助数十万个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可以为近百万贫困学生提供一年的免费午餐……”

  (五)巧借劳动教育,培养勤俭意识

  “劳生俭,逸生侈”,小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以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教师可借此机会引导小学生举一反三,认识到任何人的劳动成果都应被尊重,而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等,全部都是他人的劳动成果,因此奢靡浪费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小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

  比如,组织小学生参加农作物种植劳动,在培养其翻地、种植等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能帮助其了解何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此基础上可培养其节约粮食的意识和习惯;组织小学生“穿针引线缝纽扣”,在培养小学生缝纽扣技能的同时,引导其了解何为“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此基础上可培养其勤俭意识。此外,劳动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尊重劳动人民”“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思想观念。因此将勤俭节约教育融合至劳动教育中,能够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巧借生态教育,传递节约思想

  教师可借助生态文明教育之机,向小学生传递节约思想,这也是实施勤俭节约教育的一个有效路径。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排放,而勤俭节约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引导学生降低物质消耗,可见此二者在教育目标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对于小学生而言,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排放是最容易做到的勤俭节约方式。少用一张纸、一个塑料袋、一度电、一滴水,出行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步行等,都是绿色生活行为,既为生态文明建设做了贡献,又是勤俭节约的表现。

  当然,将勤俭节约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方法。比如,学校可以借助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进行生态文明及勤俭节约教育:学校建设回收雨水的蓄水池,为校园内的草坪、树木等提供绿化用水;使用节能灯具,降低照明用电量;放学之后,无人的教室、办公室等全部做断电处理,减少电量损耗。上述行为既是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的表现,也是践行勤俭节约的有效方式,于无形之中向学生传递了生态保护与勤俭节约的思想。

  再者,学校也可借助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传递节约思想。比如,组织小学生去附近公园或景区捡拾垃圾,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多数垃圾都是游客丢弃的包装盒、塑料袋等物品,此时教师可以向小学生介绍这些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并且号召学生在购物或外出游玩时自带可多次利用的篮子、挎包等来装东西,这样不仅省钱,还能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既环保又节约。

  (七)组织实践活动,夯实教育效果

  勤俭节约教育不应止步于思想层面,因此单凭理论教育是不够的,学校应当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从而夯实勤俭节约教育效果。

  比如,组织“勤俭节约”社区宣讲活动,让小学生们深入社区,通过演讲、唱歌、节约用水花样问题抢答等方式吸引社区群众参与,借此机会向其宣扬“勤俭节约”理念;组织“变废为宝”手工比赛,让小学生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玩具、体育器材、生活用品等,他们在将碎布料制成投掷用的沙包或小降落伞、将废纸盒制成漂亮的笔筒、将旧光盘制作成陀螺等的过程中,既能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又能感受到劳动与勤俭节约的快乐,教育效果自然不错。此外,学校还可以在各种节日或纪念日组织开展相关的勤俭节约实践活动,这样能够让其在勤俭节约活动中获得更加强烈的成就感。

  再如,在世界粮食日,组织小学生开展“光盘行动”,不仅要自己“光盘”,还要动员家长、亲戚、邻居等人一起“光盘”,还可以让其进行小品、歌谣、顺口溜等的创作,将节约粮食、光盘行动等融入有趣的文艺作品中,进一步扩大“光盘行动”的宣传效果。

  (八)家校联合教育,做好行为引导

  一般而言,孩子的生活习惯大多肖似与其共同生活的家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奢侈浪费还是勤俭节约,这一点受父母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在开展勤俭节约教育活动时,应当注意与家长沟通,先引导家长认识到勤俭节约教育的重要性,再让其配合学校一起培养小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或行为。

  比如,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家长在家就可以对孩子进行相关行为的监督和引导,包括吃饭时不要剩饭、洗完手及时关水龙头、洗完菜的水不要倒掉留着浇花、睡觉时要关灯等。通过这种方式将学校的理论教育与家庭的实践教育结合到一起,从而获得良好的勤俭节约教育效果。此外,学校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新媒体信息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向学生家长推送勤俭节约教育相关的文章、视频等,还可以借助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向家长宣传勤俭节约教育,借此增加其对勤俭节约教育的重视程度,这对家校联合顺利开展勤俭节约教育是极为有益的。

  综上所述,小学生勤俭节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勤俭节约教育之时,应当注意转变学生消费观念、树立学习榜样,将勤俭节约教育融入劳动教育、生态教育、科目教育当中,还可以借助人物故事、社会实践活动、家校联合教育等方式来提升勤俭节约教育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在勤俭节约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反思,探索更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勤俭节约教育效果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霞.新时代的勤俭节约教育:伦理意蕴与路径选择[J].教育科学研究,2021(3):59-64.

  [2]赵中敏.小学生勤俭节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途径与方法[J].考试周刊,2019(27):36.

  [3]苏程.中小学生勤俭节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7(16):1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3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