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先学后教理念颠覆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与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逐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以先学后教理念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做好学的设计,依靠多元化学习活动导入教学任务。本文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要求为切入点,思考借由先学后教模式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旨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先学后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活动与学习任务的有效结合,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讲解、授课展示学科知识点,逐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先学后教模式则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主动展开学习,随后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方法实施教学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先学后教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结合学科教学难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针对性地实施授课,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专业性、科学性。
一、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消除学生学习短板,实现查漏补缺
新课改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在“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下开展学生教育活动,基于学生的学科学习素养、学习能力表现实施教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以基础学习为切入点,强调文字、语篇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缺乏独立探究的机会。在教师的灌输式讲课下,学生的学习问题被教学活动逐渐掩盖,学科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以先学后教模式实施教学,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学科知识、教学重点进行探究,抓住相关语文教材的核心内容。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展开评价,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展开授课。先学后教模式直接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发力,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搭建了新的桥梁。
(二)构建多元互动机制,改变教学氛围
良好的互动体系有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质增效。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对互动教学方案进行细化,从学生能力训练、实践教学引导等角度入手,引导学生积累、应用语文知识。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坚持“知识本位”“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学工作者对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互动需求缺乏关注,教学方案较为单一。先学后教模式从全新的角度开发了互动体系。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问题、成果同步呈现在语文课堂上,逐步积累学科知识与学习经验。另一方面,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参考,从知识讲解、文本鉴赏等角度入手,与学生展开有效交流。先学后教模式保障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有效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现深度育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学习意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要求以“记忆学科知识”为主,缺乏引导学生表达、互动的过程,导致学生无法应用语文知识。在先学后教模式的驱动下,教师可以尝试建立以先学后教模式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在导入自主学习任务之后,要求学生探究学科知识,从问题、知识点等角度展开学习。在学生给出自学成果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技能发展水平实施教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通过自学锁定学习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设计学习任务。对比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案,先学后教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人文素养。
二、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关注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以先学后教模式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对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案、策略进行优化,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设计“逐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往的教学单纯强调教师讲解、教授,没有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科教学模式有待优化。将先学后教模式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要强调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应用,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生字词认知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首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在先学后教模式下导入学科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从“我认识的生字”“我想认识的生字”两个角度入手,提出学科学习任务,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准备“识字卡”,结合课文对相关文字知识进行记录。引导学生“认字”,掌握学科知识。其次,结合课文中的生字词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对生字词知识进行讲解,一方面,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生字词为切入点,对生字词的读音、含义展开教学,如“上”“的”“鸟”等,提升学生的文化积累水平。另一方面,则结合生字词知识锻炼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尝试借由不同的生字词进行组词,如“喜”“树”等文字知识,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借由认识文字、组词拓展的多元过程,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在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先学后教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从基础知识出发,设计学习、探究、积累、应用的多元活动,进而提升先学后教模式的育人价值。
(二)尝试解读语篇,锻炼学生表达技能
语篇资源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抓手,在基于语篇素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从文字到语篇的教学模式,聚沙成塔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中的关键任务、问题进行整合与分析。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单纯重视自身的讲解,忽视了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将先学后教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语篇资源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在先学后教模式下进行自主探究,对语篇结构、重点知识、教学难点进行解读、分析,助力学生积累学习经验,与教师展开有效互动。
在先学后教模式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理解语篇、应用语篇的机会。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阅读情感两个角度设计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与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文内容理解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教材音频,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主要信息。在阅读情感表达环节,则设计联想任务,结合课文《金色的草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草地是什么样的?你在生活中是否见过这样的草地?尝试用语言描述一下。在提出学习任务之后,引导学生理解语篇,进行自主表达,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文本内容。在学生完成语篇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授课,基于查漏补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中,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修辞手法等知识展开教学,如课文中应用的比喻句,可以结合“草地”这一意象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创作: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与生活联系起来,思考一下,金色的草地像什么?生活中的草地像什么?在提问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表达。通过自学、教学、实践的多元过程完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单纯要求学生阅读,更要在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积累、应用的机会,逐步解决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各项阅读能力与表达技能,从而以先学后教模式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逐步改变学习方法
先学后教模式虽然提出了以学生学习来创新教学模式的育人方案,但部分教师对于先学后教模式的认识还停留在“独立学习”这一角度,并不会为学生创造探究、实践的机会。要将先学后教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实践、探究的全新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积极设计实践教学任务,将先学后教模式与互动活动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模式,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的教学为例,将先学后教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文本、实践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文本阅读的活动中,要求学生记录教材中的关键信息,对描绘母鸡的相关词语、句子进行标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感知文本内容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形成多个学习小组,开展课文朗读、文本鉴赏等学习活动,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完成文本阅读任务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学习,前往不同的区域寻找母鸡,对其特点进行观察,如乡下的母鸡、菜市场里的母鸡等。在选定了观察对象后,结合学习结果书写短文,仿照课文的行文思路、表达结构展开创作。在随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则可以设计点评交流任务。一方面,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整体性评价,在教育活动中,要求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从文本鉴赏、文化创作等角度入手,实施学生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对表现优秀、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进行评价,认可学生的学习能力,随后,结合课文《母鸡》展开深入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理解、鉴赏文本等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多元学习能力。在先学后教模式的驱动下,教师要不断创新学生教育方案,通过课前的自学、体验尽可能地挖掘学科知识,从而优化先学后教模式。
(四)延伸教学范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审美教育一直属于学科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小学生的文化审美经验匮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审美能力提升缓慢,其无法主动挖掘语文课程中的美育元素。将先学后教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以积极推进审美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技能为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基于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延伸教学范围,构建审美、实践、体验于一体的学科教学方案,发展学生的多元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将审美任务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借由先学后教模式,打造学生自由审美、教师讲解文化之美的全新教学模式。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的教学为例,可以将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自主审美、教师引导审美两大环节,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感受美的构成与教育价值。一方面,围绕教材内容,结合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在设计审美学习任务后,要求学生开展批注式阅读,将课文中具有审美价值的段落、句子、词汇标记下来,说明教材中的美,从“闰土刺猹”“冬日捕鸟”等画面中,感受情境之美。“少年的生活总是无忧无虑的”,这是文章中表现美的一种独特手法。学生未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美,教师可以放宽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结合文字叙述、语言表达进行审美。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美育教育。以动态动画的形式呈现画面,如“初次相遇”“闰土刺猹”“日久别离”等,引导学生回忆教材中的关键内容。随后,通过对句子、文本的鉴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逐一讲解《少年闰土》的核心内涵。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同主题写人的文本开展教学活动,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之美、表达技巧之美、人文情感之美进行深度解读,让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最大价值。
三、结语
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先学后教模式具备一定的教育价值。在结合先学后教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学生“不会学、不爱学”的现状入手,设计集学科实践、自主探究、师生交流于一体的语文教学模式,不断尝试借由先学后教模式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突破教学难点,丰富学习资源,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小龙.小学语文“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3(1):42-44.
[2]王紫芸.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路构建[J].当代家庭教育,2022(22):165-167.
[3]杨高英.“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20):162-163.
[4]陆素华.先学后教高效课堂[J].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2(6):23-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