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改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现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标下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价值和开展路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标,实验教学,开展路径
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化学实验的开展,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在实验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主动的学习方式。对于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来说,有效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项挑战,也是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尽管新课程标准为化学实验教学设定了新的要求,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现状
(一)实验形式不新颖
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很少会创新和改革实验教学形式。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教师按照化学教材内容口头讲解,学生只能凭想象去理解和感受化学实验。这种单一的形式比较枯燥,整个教学过程相对无趣,很难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探究欲望。另外,只凭口头讲解,学生很难想象出化学实验的现象,更别说深刻理解了。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形式的不新颖,阻碍了学生最终的进步。
(二)教师重视度不高
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在他们看来,学生只通过化学教材就可以掌握全部的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只是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流程,走一下过场而已。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所开展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是停留于形式上,其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实验评价不完善
传统的化学实验往往都是依据学生最终的化学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而进行。其实,这样的化学实验评价是不完善的,也不全面。在这样的化学实验评价下,学生所进行的化学实验存在较强的功利性,进而影响到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态度。而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并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
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常常都是教师不停地讲解,而学生只能被动且机械地接受和理解。而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则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现象。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这时候,学生将转变成主动参与探究。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体验,进而推动学生对化学实验形成更加积极的参与态度。
(二)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对于学生来说,高中化学这门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含有很多复杂的化学概念,学生常常难以掌握到化学知识的精髓,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出消极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到他们最终的化学成绩。而通过化学实验,则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不再是单纯依靠文字描述去理解,而是在仔细观察和努力思考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化学知识。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化学实验的探究和完成,并不仅仅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同样也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和分析。整个化学实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学生需要提出化学实验猜想,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化学问题意识;第二,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猜想制定相关的化学实验步骤,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第三,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化学实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化学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第四,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化学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三、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路径
(一)创设实验情境
朱熹在其《近思录》中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意思是若学生本身不具备较强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必定不乐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而有效的化学实验情境,是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创设化学实验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实验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可以增加化学实验的吸引力,让学生在该情境的帮助下学有所成。
比如,在学习“离子反应”的时候,教师创设化学实验情境:“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湿手不能去触碰插头,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的学生说这样很危险,还有的学生说可能会发生触电现象等等。这时候,教师可以接着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触电现象呢?你们知道原因吗?”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的观点,将生活中的问题逐渐转化成化学问题,并且向学生演示以下几个化学实验:水的导电性、氯化钠晶体导电性以及熔融氯化钠导电,使学生通过这几个化学实验来真正了解和学习离子反应。高中化学教师通过这样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不再是生硬的,而是转变成他们所熟悉的场景,更容易被他们接受,进而提升他们最终的学习效果。
(二)演示典型实验
演示典型化学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教师在讲台上规范地操作整个化学实验,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学生则在讲台下面仔细观察和内化,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因此,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演示典型化学实验。
比如,在学习“钠及其化合物”的时候,为了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教师可以采取演示典型化学实验的方法。当讲解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演示钠与氧气燃烧的实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干燥坩埚,加热,同时切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钠,迅速投到加热好的坩埚中。之后,继续加热。等到钠融化之后,立即熄灭酒精灯,让学生观察和总结现象。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像熄灭酒精灯的方法等等,使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操作意识。等到学生总结完现象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些现象代表什么,使学生可以结合这些现象学习化学性质。高中化学教师通过这样演示典型化学实验,使学生更加直接地观察现象。
(三)组织小组操作
实际上,很多学生都想要尝试动手操作完成化学实验,但由于他们本身的操作能力不够强,导致了他们不敢主动操作,甚至是因为害怕失败而直接选择不操作,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而小组操作这种形式则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制定出化学实验目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小组围绕该目标制定化学实验。
比如,在学习“氯及其化合物”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共同操作的模式。第一步,教师需要合理分组,考虑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化学基础,公平分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化学实验的探究中。第二步,给小组设计化学实验任务。在本次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化学实验,分别是氯气与水的反应和氯气与碱的反应,让小组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实验,并且做好记录。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留出时间,让小组安装装置和操作实验。在小组遇到问题时,则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最后,教师可以让小组反思和总结。高中化学教师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操作实验,锻炼和培养学生化学实践能力和思维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
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给教育教学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因此,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若有的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或者是操作难度较高的话,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资源,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学习,从而可以形成直观的化学理解。
比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时候,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信息技术。第一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钢铁厂的生产视频,并且让学生结合视频思考:为什么在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干燥反应呢?难道水会与铁进行反应吗?这时候,教师再留出时间,让学生观察视频并思考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认为不会发生反应,还有的学生猜想说会发生反应等等。第二步,教师再向学生播放高温下水与铁发生反应的视频,使学生肉眼直接观察到化学反应的发生。通过该视频,学生也将会得到上一个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再结合这两个视频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高中化学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既生动又有趣,促使学生充分掌握其中的化学知识。
(五)设计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往往都是从问题的产生开始的。放在化学实验中来说,当学生发现了化学问题之后,他们才能对化学实验产生出探究欲望,进而主动分析和解决化学实验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的化学实验,并且考虑学生的化学基础和能力,合理设计化学实验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深刻掌握该化学实验。同时,教师还需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比如,在学习“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探究该化学实验,教师可以设计化学实验问题情境。第一步,直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知道食盐的来源是大海。但大海里面的食盐是含有杂质的,那你们知道怎么去除这些杂质得到可以吃的食盐吗?”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去除的方法。第二步,继续提问学生:“若要分离两种固体,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有的学生说可以溶解过滤,还有的学生说有的可能不溶于水,就需要想出其他的方法等等。最后,教师再带领全体学生一起讨论本次的化学实验。高中化学教师通过这样设计化学实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不断解决与化学实验相关的问题,使学生的化学探究不再是杂乱无章,进而推动学生开展更加有意义的化学学习。
(六)组织实践活动
化学实验最大的亮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若学生只掌握到理论部分,那么他们的化学学习将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化学实践活动,开展化学实验知识竞赛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保证化学实践活动与化学实验紧密的联系,不能发生脱离情况,确保学生可以对化学实验进行自主思考。
比如,在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化学实验知识竞赛的实践活动,即教师提出与该实验相关的问题,学生则需要举手抢答,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物质奖励,吸引学生。由于本次实践活动带有一定的竞赛因素,很容易会激发出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而推动学生仔细研究该化学实验,并且积极举手抢答问题。而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除了提问原电池工作原理这些基础问题以外,也可以适当进行转化,以此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高中化学教师通过这样设计活动,更容易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化学实验,进而促进学生对化学实验形成独特的见解。
(七)完善实验评价
上文已经分析到,不完善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同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化学成长。那么,要想创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评价。除了评价学生的化学实验结果和化学实验报告之外,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化学实验过程,像操作是否规范、态度是否端正等等,形成过程性评价。这不仅可以推动学生更加认真对待和操作化学实验,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加完整地掌握化学实验。通过设计全面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学生更容易从中有所收获,最终促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已经变得迫在眉睫了。因此,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更加积极地转变他们的化学课堂教学观念,尝试设计和探索出更为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促使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辅助下,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达到更为深入透彻的程度。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应当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师学礼.新课标中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知识文库,2022(6):145-147.
[2]杜富鹏.基于课改思想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整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84):127-129.
[3]张丽云.新课标中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高考,2021(20):30-31.
[4]王寿红.高中化学新课标实验要求分析与启示[J].化学教学,2020(2):13-18.
[5]方莉.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下),2019(8):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