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其中齿音的发音方式是英语特有的。为了探讨少数民族 英语学习者和汉族英语学习者齿音发音上的差异,文章采取定量研究方法分别收集了苗族土家自治州的 30 名初一学生和河南 省某所初中的 30 名汉族初一学生的录音材料并用 SPSS 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苗族学生的齿音发音准确率和汉族学生的准 确率并无较大差异,两组学生都会用汉语当中的/ s / 和/ z / 代替英语中的/ θ/ 和/ δ/ 。 因此文章从迁移理论出发对差异进行分析和解释,探讨语音迁移对齿音教学的启示。
英语发音正确与否关系着英语口语的好坏。作 为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发音的过 程中会受到汉语发音的影响,这种影响又叫做语音 迁移现象。语音迁移是语言迁移现象中学习者首先 要面对的,每种方言都有它各自的发音特色,这是由 每种方言独特的发音动作所产生的。 由于一开始学 习的就是某种语言或者方言,时间久了,自己产生声 音的生理器官就习惯了这种发音动作,再说其他话 时发音生理器官的这种动作特点就构成了其发音基 础[1] 。也就是说不论哪种语言,都有自己特有的发音系统,汉语和英语也是如此。虽然在汉语和英语 中的某些字母发音是相通的,但是在英语中某些发 音在汉语当中是并不存在的,当母语为汉语的英语 学习者学习英语发音时,会无意识地将母语的某些 发音规则运用到英语的某些发音之中。如齿间音 / θ / 和/ δ/,在汉语中是不存在这一类音的,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这类音节时,会遇到些许困难。
当学习者无法变通某些英语发音的时候,尤其 是碰上一些特别令人难读的英语辅音,初学者就会用别的音素来代替,例如经常用汉语中的/ s / 音和英语的/ z / 来顶替英语的/ θ / 和/ δ/,这不仅不利于英语 的学习,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外语学习中新的语 言知识的形成。Rod Ellis 将这种干扰称为母语的负 迁移作用。那么对少数民族来说,他们所受到的影 响不仅仅来自汉语,还会来自他们的少数民族的语 言。例如苗语,它是少数民族苗族所用的语言,其主 要分布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包括湖南湘西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张家界、怀化,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 治州,贵州的铜仁地区和黔江地区。这里少数民族 聚居程度很高,其中以苗族为主属北方方言区,但由 于受苗语的影响,有些方言具有苗语的特征[2] 。苗 族英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语言 知识( 苗语和汉语) 、经验或习惯会妨碍他们运用外 语表达与交流思想[2]1 。
但是目前我国国内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这 一方面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各地方言对语音学习的 影响或者是汉语本身与英语本身之间的对比研究, 鲜少有研究从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出发研究其与汉 族英语学习者语音之间的差异。 因此文章将从苗族 英语学习者出发,探究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和汉族 英语学习者是否在齿音发音上存在差异,苗族英语 学习者是否也会像汉族英语学习者用/ s / 和/ z / 代替 齿音中的/ θ / 和/ δ/,力求探讨这些干扰产生的原因 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干扰,从而使学生习得纯正地道的英语齿音。
一、齿音的发音方式和位置 : / θ/ 音和/ δ/ 音
英语辅音的习得在英语学习中起着关键 的作 用。普通语音学根据发音时声带振动与否将语音分 为元音与辅音两大类。发声时声带振动的是浊音 ( 亦叫带音、带声) ,声带不振动的叫清音( 又即不带 音、不带声) ,元音全都是浊音,而辅音有清有浊[3]。
齿音中的 θ 音由 th 字母组合且位于词首或收 尾时发出。但是当 th 音位于词尾且单词词性分别 为冠词,连词,代词或者副词时或者位于单词之中 时,th 发/ δ/ 音[4] 。 / θ / 和/ δ/ 音要求 的发音方式有 一点特别,首先应当把舌尖伸出来,伸到两齿之间, 而且保持住这个位置,再送气发音,θ 音声带不发生振动,但是发 δ 音时,声带是振动的。所以,根据国际音标图可 以得 出/ θ / 音和/ δ/ 是由舌头在牙齿中 间并送气发出的,又称作齿音,同时它又属于摩擦 音。根据尼玛普赤在 2010 年发布的论文中做了英 语辅音和汉语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对比表 格来分析学生们为何很难发准英语的/ v / 、/ θ / 和/ δ/ 。该表显示在汉语中并没有类似的发音部位和 方法,所以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该类语音时,中国学生 经常用汉语的/ s / 和/ z / 来顶替英语 的/ θ / 和/ δ/,这 一对英语舌尖前音特别令人“难以启齿”,因为初学 者不习惯把舌尖固定在上下齿,只习惯把舌尖靠在 下齿龈背[5] 。这些只是一些很小的例子,但是这些 例子却说明母语为汉语的学生中存在的很多英语发 音问题[6]。
二、研究设计
( 一) 研究问题
( 1) 苗族英语学习者和汉族英语学习者在英语齿音/ θ / 音和/ δ/ 音上的表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 苗族英语学习者是否也会同汉族英语学习者一样用/ s / 和/ z / 代替英语齿音中的/ θ / 和/ δ/ ?
( 二) 研究方法
文章研究采用定量研究进行,分别抽取苗族土 家自治州的 30 名初一学生和河南省确山县某所初 中的 30 名汉族初一学生。 以这两组学生作为对立 样本分别进行英语语音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独立 样本 t 检验,检验两者在齿音/ θ / 和/ δ/ 音上的发音 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并对录音进行分析苗族英语学 习者是否和汉族英语学习者一样在学习齿音/ θ / 和/δ/ 音时,都会用/ s / 和/ z / 来代替。
( 三) 研究对象
研究样本由 30 名苗族学生和 30 名汉族学生构 成,平均年龄为 13 岁。为了保证两组学生英语水平 的可比性,60 名被试均为初一学生并且在小学阶段都接触过英语。
( 四) 研究步骤
本研究采用手机录音的方式分别收集 30 名苗 族英语学习者和 30 名汉族英语学习者的语音材料。 让被试分别朗读相同的十个句子,其中每个句子中包含一个齿音( 五个/ θ / 和/ δ/ 音) 且不涉及陌生单词,十个句子共计十分,以五分为及格线。为了保证 数据的准确性,被试在测试之前对测试目的是毫不 知情的。测试后数据统一用 Microsoft excel 判断两 组学生发音的正确性,计算统计分数,并用 SPSS 19对两组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
三、结果和讨论
( 一) 结果分析
由此表 1 得出汉族学生的平均得分为 0.4 分, 低于及格分(5 分) 4.6 分,最高分为 3 分,没有人达到及格。
由表 2 得出,苗族学生的平均得分为 0.23.低于 及格分(5 分) 4.77 分,最高分为 4 分,没有人达到及格。
由表 3 得出,30 名苗族学生与 30 名汉族学生 的成绩并无显著差异(p>0.05) ,这也说明了苗族学 生和汉族学生在英语齿音/ θ / 和/ δ/ 的发音上并无 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齿 音/ θ / 和/ δ/ 音时并不受民族地区的影响,两者并不存在相关关系。
另外根据录音分析得出,两组学生都是采用/s / 和/z / 来代替这两个齿音,这说明苗族学生在齿音发 音上并不受他们少数语言的影响,和汉族学生一样都会受到汉语语音的影响。
( 二) 讨论
从语言本身出发,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齿音发 音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汉语语音的迁移现象。外语 语音学习的时候人们总会把已掌握的母语语音或者 方言语音的发音习惯和规则迁移过去,这是人们自 己大脑对所学习新知识的加工[1]19 。这就是人们在 语言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语言迁移现象在语音方 面的表现。语言迁移主要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情况。所谓正迁移就是当母语的一些特征与所学语言的特征相似甚至完全一致的时候,母语的这些特征 就会对所学语言产生推动和促进作用。相反,语言 负迁移是指当母语的一些规则与所学语言不同时, 学习者仍然把母语当做学习第二语言的向针和指 标,把母语的这些规则奉为圭臬,这就会对我们所学 的语言产生抑制、阻碍的作用[7] 。 因此,由于汉语 普通话当中是不存在齿音/ θ / 和/ δ/ 的发音方式,中 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中的齿音/ θ / 和/ δ/ 时,都会 选择用中文的/s / 和/z / 来代替其发音,这就叫做语音的负迁移现象。
首先,在整体上看,目前基础教育阶段虽然表面 上强调素质教育,但实际上仍然会出现有些家长、老 师只注重成绩的情况。教师和家长除了指导学生应 对英语口语考试,密集训练涉及的考试要点之外,常 常会忽略学生语音的教学。 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资 源地域分配的差异,导致学生在语音学习方面起点 参差不齐。某些地区的英语教学条件有限,难以全 面开设语音课程,即使开设也是课时有限。 因此,某些地区只能通过考试尤其是卷面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这也就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对 语音学习意识淡薄,缺乏对学生语音知识的补充,导致语音教学知识内容的缺失。
其次,根据笔者自身学习经历来说,许多英语教 学的教育者在语音教学方面还是缺乏经验。不论在 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笔者所遇到的英语教师在齿 音发音方面也是存在问题的。此外,对一些英语教 师来说,英语语音的学习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并 不重要,因此,教师在语音教学中应该明确这样一种 概念,英语语音知识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 部分。学生之所以会在学 习齿音/ θ / 和/ δ/ 的过程 中求助于母语的/ s / 和/ z /,是因为他们对英语齿音 的发音方式存在疑惑,而且汉语中的/ s / 和/ z / 听起 来与英语齿音的/ θ / 和/ δ/ 相似,所以就会导致替代 现象的发生。所以,在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善于总 结对比,将汉语与英语语音的发音差异作对比总结, 然后将这些已得知识运用在英语发音教学过程中, 另外采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纯正的语音教 学视频,同时还要帮助有语音发音困难的学生及时 纠正和训练,提供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汉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
最后,作为英语学习者,应该清楚地了解汉语在 英语中的语音负迁移现象,了解汉语发音和英语发 音者两者的差异,认真比较二者在语音方面存在的 差异,并且有意识地克服其在英语发音中的不利影 响,有意识地减少先天方言习得对语言学习的副作用,正确地习得英语语音。
四、结论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灵魂,作为中国英语学习者, 在习得英语语音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汉 语以及本地方言的影响。而且对少数民族而言,他 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受到汉语和他们客家话的 影响。本研究分析了苗族英语学习者和汉族英语学习者在齿音发音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并无明显差异,而且他们都会用/ s / 和/ z / 来替代英语齿音/ θ / 和/ δ/ 的发音,这也说明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齿音上 是受汉语语音的干扰的。 因此文章从语言本身、教 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在习得英语齿音/ θ / 和/ δ/ 提供 了些许建议,仅供参考。另外,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的 挑选上存在不足,由于地区的差异,在苗族土家自治 州的学校中几乎没有汉族的学生,所以本研究挑选 了不同地区的汉族学生以供参考。所以,不论哪个 地区的学生,不论 民族,他们在英语齿音/ θ / 和/ δ/ 发音上都存在些许问题,这也是值得思考和待解决 的一个问题。而且我国民族众多,从少数民族语言 出发,探究其对英语语音学习、阅读、听力、写作以及翻译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值得研究的领域。
参考文献 :
[1]刘东亮.迁移理论视角下谈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6(3X) : 19-20.
[2]杨为,刘汝荣.苗语对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大学生英语语音 习得的负迁移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0(2) : 163-167.
[3]吴汉.普通话使用者英语辅音构音简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 146-150.
[4]郭进河.字母组合 th 的发音规律[J].外国语言文学,1994(5) : 24.
[5]缪鹏飞.英汉音素的辨别[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1985(3) : 142-143.
[6]尼玛普赤.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英语发音上存在的问题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0(S1) : 48-50.
[7]林贞.基于汉英语音差异对英语听力的负迁移[J].语文建设,2016(7X) : 85-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