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绘本阅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07 14:49: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各项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绘本阅读,可将文章中抽象的文字内容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画形成具象化的呈现,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提高其阅读兴趣,进而提升学习效率。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的角度进行研究,借助多样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阅读的趣味性,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推动其各项能力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助其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掌握多种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积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良好阅读及情感体验,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绘本阅读教学是将文本内容通过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呈现在学生眼前,以此激发其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绘本阅读教学可将教材中的抽象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故事中,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不知不觉中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学习经验及知识储备较为匮乏,为此在阅读时很难对文本内容进行充分理解与掌握,如果教师仅用口头讲解的方式教学,不但会加大学习难度,还有可能导致其形成畏难、排斥的心理,无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在此过程中应用绘本可结合生动、艳丽的图片和活泼、有趣的语言,用图文并茂的讲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入的认识,提高其学习质量。除此之外,运用绘本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效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将绘本阅读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是对以往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按照学生的语文基础,挑选恰当的绘本,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将绘本阅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使课堂氛围更为愉悦,学生可围绕绘本内容展开联想,交流故事的走向,激发自身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由此可见,借助绘本阅读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绘本阅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论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挑选优质绘本,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处于发育的初期。为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挑选难度适宜且内容精彩的绘本,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积极性及自信心。此外,在实施绘本教学时,要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贴合学情和教情的活动。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课为例,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为学生准备童话故事绘本《乌鸦喝水》,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通过阅读绘本,学生首先能够根据“乌鸦喝水”的完整过程和“为何乌鸦在开始时无法喝到水,后续又是借助怎样的方式喝到水的”等问题找出答案,在观察到绘本中呈现的细小瓶口和想要喝水的乌鸦时,将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疑问:乌鸦如何才能喝到瓶子中的水?在问题驱动下提高阅读积极性。当看到绘本的图片中地上堆积的小石子时,会有学生想到乌鸦可将小石头放到瓶子中,通过这种方式使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就能够喝到水了。由此,教师在为学生挑选符合其认知水平的优质绘本读物后,其可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疑问,并借助自主探索、分析与交流等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学习自信心,且充分理解与掌握本课的内容,进一步增强教学的质效。

  (二)借助角色扮演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主动融入学习过程,研究文章角色的特点,体验故事的情节、角色的情感和作者的思想。角色扮演是让学生依据自身喜好挑选绘本中的角色,随后围绕故事内容进行表演,将图文内容通过动作及语言等方式呈现出来。借助这种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氛围更具张力,集中注意力到角色的演绎上,学生在此过程中会更加主动积极地释放天性,从中感受阅读的趣味性,逐渐爱上阅读。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动物王国开大会》时,教师可将课本素材通过绘本的模式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分别扮演绘本中的老虎、狗熊、狐狸等角色,围绕故事进行角色表演,生动形象地展现动物王国开大会的场景,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表演完成后,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如:“演完这个故事有哪些感受?”这时会有部分学生回答:“在通知别人某件事时应一次性说清楚具体的时间、地点等,不然就要闹笑话了。”当其探讨交流结束后,教师应实施总结与归纳,将动物王国开大会的主旨内容传递出来,借此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认识。

  (三)鼓励学生在绘本阅读结束后,勇于发表观点

  绘本故事之所以受到小学生的喜爱,主要由于其是以立体直观的图片形式呈现的,还有阅读后的讨论环节,能够使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绘本,可为学生带来感官上的良好体验,在绘本故事情境中感受阅读之美。基于此,教师要积极开展绘本阅读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等。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可为学生推荐如《小彗星旅行记》《花婆婆》《哪吒闹海》等绘本,随后,鼓励学生阅读,完成后说一说自己的心得体会。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分享一本好书”主题绘本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其表达观点或读后感,将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落通过朗读的形式与同学分享。另外,还可以推荐自己觉得有趣的绘本,借助此种活动形式,在交流活动中,一方面可活跃活动氛围,另一方面还可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推动其综合素养的发展。

绘本阅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论文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高其联想及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绘本阅读环节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其对绘本内容展开联想及想象,在和谐的环境下感受学习的乐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先分享绘本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绘本中的图片展开大胆的想象和联想,主动融入绘本故事之中,通过不同类型绘本故事的阅读提高他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在阅读时教师应挑选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的绘本,让学生围绕绘本的留白充分发挥想象力。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8课《小猴子下山》为例,教师可先通过绘本展现故事,引导学生根据绘本内容进行联想与想象,并围绕想象到的元素与伙伴展开交流与分享,说一说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当其观看完成后,教师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怎样的故事?”这时会有学生回答:“有只小猴子在玉米地中看到很多玉米,于是兴高采烈地掰下一个,但在看到桃树后,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没走几步又遇到了一片西瓜地,看见很大的西瓜,又扔下桃子摘西瓜,最后遇到一只小兔子,又扔掉西瓜去追兔子,但兔子跑得很快,一下子到了森林深处,最终小猴子两手空空回到了家。”随后,教师追问:“你们知道作者是如何描述这个故事的吗?”引出文章内容,使其围绕图文对课本进行阅读,并分析“为何小猴子明明发现很多食物,最后却两手空空地回家”。借助应用绘本,可将阅读变得生动且富有趣味性,以此强化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理解文章主旨内容,了解文本中隐藏的深刻含意,且对其各项能力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绘本阅读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容恰当挑选绘本故事,借此拓宽其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另外,教师还可围绕绘本故事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其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层次理解与掌握,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进而有效推动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爽爽.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22(32):120-122.

  [2]何媛.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2(10):23-25.

  [3]李彦龙.绘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9):187-1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9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