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升大学生智慧学习水平,文章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分析了大学生智慧学习能力现状,最后论述了智能时代大学生智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包括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开展专门性培训课,提升学生智慧素养及智能学习设备操作水平;构建适切的智慧学习环境,开发丰富的智慧学习资源;促进师生交互,优化人机智能交互。
关键词:智慧学习能力;智能时代;大学生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智慧技术已全面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个万物皆智能的时代,智慧教育、智慧教学、智慧学习等术语在教育界应运而生。其中,智慧学习已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学习范式。《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加强智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顶层设计,推进技术开发与实践应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报告指出,“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支持学习和学习评价潜能方面的发展趋势,评估并调整课程,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深度融合”[2]。由此可见,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智慧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近年来,多数高校以智慧教育发展为契机,积极探索智慧教学模式,尝试构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这个智慧学习当道的智能时代,大学生在智慧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智慧学习意识薄弱、智慧学习能力不高、智能技术水平有限等。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智慧学习能力,本文拟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智慧学习能力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
关于智慧学习,国内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界定。张霞霞[3]认为,从教育技术的角度来看,智慧学习广泛利用快捷、智能、简便的教育设备等来打造智能学习环境,这个智能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实现对学习者学习数据的记录、分析与评估。韩吉珍[4]认为,智慧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以自我为主体,以智慧学习环境为依托,利用智能信息技术,如多媒体、互联网、大数据、传感技术等,搜集并整合信息资源,以增强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学习范式。钟卓等[5]认为,智慧学习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下,能够动态采集学习数据,精准调控学习过程,帮助学习者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找到最佳学习伙伴,获得最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进而促进学习者智慧发展的新型学习范式。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智慧学习是指在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利用智能化的学习空间及交互工具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范式。
智慧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智慧环境下,利用智慧学习空间开展学习的能力,有人也称其为智慧学习力。王一岩等[6]认为,智慧学习力是对智慧学习环境下“学习力”概念的延伸,是在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智能教育产品的快速发展和人机协同学习的实践进程,学生所需具备的一系列能力、信念、意识、品质的集合。同时,王一岩等还建构了智慧学习力的结构模型,该结构模型包括适应力、辨别力、调控力、探索力和自省力,而本文正是以此模型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大学生智慧学习能力现状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智慧学习能力现状加以分析。
(一)基本情况
问卷严格按要求设计,包含四个维度:①基本信息;②智慧学习的态度与动机;③智慧学习能力的水平;④影响智慧学习能力的因素。问卷于2023年3月12日分发。共发放问卷228份,回收问卷228份,回收率为100.0%。其中,有效问卷为218份,有效率为95.6%。经SPSS 26.0处理,该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82,信度较好,符合研究要求。同时,经多名专家评判,认为该问卷的效度比较符合研究需求。
1.基本信息。本研究的研究样本共计218人。性别方面,男生93人,占42.66%;女生125人,占57.34%。专业方面,理科为86人,占39.45%;工科为4人,占1.83%;文科为105人,占48.17%;其他专业为23人,占10.55%。年级方面,大一为28人,占12.84%;大二为91人,占41.74%;大三为40人,占18.35%;大四为59人,占27.06%。
2.智慧学习的态度与动机。调查结果显示,11.01%的大学生认为智慧学习非常有帮助,45.41%的大学生认为比较有帮助,40.37%的大学生认为一般,2.75%的大学生认为有点帮助,0.46%的大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帮助。可见,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智慧学习是有帮助的,应当给予重视。在智慧学习动机方面,17.89%的大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58.72%的大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81.19%的大学生是为了提升自己,13.76%的大学生是为了国家和集体利益,10.09%的大学生有其他动机。由此可见,大学生智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其次是任务驱动。10.09%的大学生非常了解智慧学习,46.33%的大学生比较了解,39.45%的大学生一般,4.13%的大学生比较不了解。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智慧学习的了解程度较高,在学习中较多地接触过智慧学习。另外,20.64%的大学生经常开展智慧学习,41.74%的大学生偶尔开展,33.95%的大学生开展频率一般,2.29%的大学生较少开展,而完全没有开展过智慧学习的大学生仅占1.38%。这反映了大学生开展智慧学习的频率不高,有待进一步普及智慧学习。概言之,大学生需要进一步端正智慧学习态度,并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3.智慧学习能力的水平。知识学习能力方面,10.55%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好,45.87%的大学生认为比较好,40.83%的大学生认为一般,2.29%的大学生认为比较不好,0.46%的大学生认为完全不好。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较理想,但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有待提升智慧环境下的知识学习能力。调控力方面,6.42%的大学生非常高,35.32%的大学生比较高,55.05%的大学生一般,2.29%的大学生比较低,0.92%的大学生非常低。这说明大学生的调控力水平不高,大部分学生需要提高调控力。适用力方面,9.63%的大学生非常好,39.91%的大学生比较好,48.17%的大学生一般,1.38%的大学生比较不好,0.91%的大学生非常不好。这反映出只有部分大学生的智慧学习适应力较好。探索力方面,8.72%的大学生非常高,36.70%的大学生比较高,49.08%的大学生一般,4.58%的大学生比较低,0.92%的大学生非常低。辨别力方面,6.42%的大学生非常高,39.91%的大学生比较高,50.46%的大学生一般,2.75%的大学生比较低,0.46%的大学生非常低。可见,大学生在智慧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力与辨别力一般。反省频率方面,14.61%的大学生经常反省,41.10%的大学生偶尔反省,42.01%的大学生反省频率一般,1.37%的大学生较少反省,0.91%的大学生完全没有反省。可见,大学生的反省频率较高,反省能力还需提升。概言之,当代大学生智慧学习能力一般,需要进一步培养其智慧学习能力。
4.智慧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在智慧学习效果方面,9.63%的大学生非常高,29.36%的大学生比较高,57.80%的大学生一般,2.29%的大学生比较低,0.92%的大学生非常低。可见,大学生智慧学习的效果普遍不高。而在影响智慧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方面,63.76%的大学生认为是自主学习意识不强,32.11%的大学生认为智慧学习占用大量时间,44.95%的大学生认为是受智能设备操作水平的影响,35.78%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合适的智慧学习环境,其他原因占5.96%。可见,影响大学生智慧学习能力的因素是多元化的。其中,自主学习意识、智能设备操作水平和适切的智慧学习环境是主要因素。在智慧学习过程中,39.9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自制力,不能有效地坚持智慧学习;20.64%的大学生认为是智慧学习资源不够丰富,形式也不够多元化;23.39%的大学生认为是智慧技术操作瓶颈;11.01%的大学生认为是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其他占5.05%。可见,大学生在智慧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学习自制力问题,其次是技术瓶颈与学习资源问题。概言之,大学生智慧学习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亟待系统分析。
(二)成因分析
1.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薄弱。在技术支持下保持持续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智慧教育背景下学习者学习能力评价中不可忽视的因素[7]。智能手机、智能手表、iPad等智能设备在高校的广泛应用,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扰,如部分学生沉迷于游戏、短视频等与学习无关的娱乐,既消耗了时光,又一无所获。智慧环境下的智慧学习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利用学习资源开展有效的智慧学习。另外,还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步调,自主管理学习过程。但部分大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表现不理想。归根结底,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薄弱是主要原因,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2.智慧学习素养水平不高,智能学习设备操作水平有限。智能时代,大学生生活的环境充斥着各种智能设备,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智慧学习素养,能够熟练操作智能学习设备。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应不断提升智慧学习素养,不断更新智慧学习知识,不断提高智能设备操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智慧学习空间获得期望的学习效果。然而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的智能设备操作水平有限,不能熟练地使用智能学习设备,这是智慧学习的一大瓶颈。若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智能设备就会成为大学生智慧学习中的“绊脚石”,本末倒置的不良后果也会随之出现,甚至形成恶性循环,不但影响了智慧学习的效果,也阻碍了智慧学习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界应关注大学生智慧学习素养水平问题,并采取措施提升大学生的智能设备操作水平。
3.智慧学习环境不适切,智慧学习资源单一。所谓智慧学习环境,是指一种能感知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且能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所或活动空间[8]。智慧学习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智慧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大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外部条件,良好的智慧学习环境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相反,因智能设备、智能网络、地理位置等外部条件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无法拥有适切的智慧学习环境,这就会妨碍大学生的智慧学习。除此之外,良好的智慧学习环境应具有丰富的智慧学习资源。如果智慧学习资源单一,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智慧学习需求,就会妨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环境建设,不符合当前智慧学习发展的趋势。
4.缺乏有效的智能交互。智慧学习平台是支持智慧学习的外部技术条件,而良好的交互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学习。调查结果显示,22.94%的大学生使用过智慧教室,81.19%的大学生使用过学习通,92.20%的大学生使用过腾讯会议,86.70%的大学生使用过雨课堂,14.22%的大学生使用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8.72%的大学生使用过其他平台。由此可见,大学生使用的智慧学习平台多种多样。虽然智慧学习平台较多,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智能交互不足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实现人与平台的有效交互。比如,教师主要通过雨课堂传授教学知识,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而雨课堂提供的弹幕、举手、测试等交互功能应用较少。缺乏有效的智能交互,一方面不能充分发挥智慧学习平台的功能,限制了人与平台的交互作用,另一方面不能很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致大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大打折扣。
三、智能时代大学生智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一)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联合国鼓励“自己成为教育自己的主体”[9],故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运用智慧教学平台为大学生量身打造学习计划。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了解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有目的、感兴趣的智慧学习,才能吸引大学生全心投入并获得高效的智慧学习效果。其次,将评价方式从考试转变为过程性考核,把阶段性测试贯穿智慧学习的全过程。调查结果显示,仍有部分大学生开展智慧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若将智慧学习评价方式转变为过程性考核,关注整个智慧学习过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学习结果,这样,大学生在智慧学习平台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在成绩的压力下被动学习。同时,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控与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其自我管理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最后,增强大学生的智慧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智慧学习兴趣极为重要[10]。智慧学习的智能性、灵活性、便利性是吸引大学生的关键,故在设计智慧学习平台时,应充分发挥智慧平台的独特性,以吸引大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智慧学习。
(二)开展专门性培训课,提升学生智慧素养及智能学习设备操作水平
事实上,提升大学生智慧素养及智能学习设备操作水平,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高校应针对智能学习设备操作技术,对学生开展专门性培训课,以提升大学生的智慧素养。大学生是智慧学习的主体,其智慧素养及智能学习设备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智慧学习的效果。部分学生因自身智慧素养水平不高,对智能学习设备的操作不熟练,导致对智慧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实践证明,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开展专门性的培训课程。比如,针对学生需求开设人工智能基本理论、智慧学习理论与方法等相关课程。其次,教师应在专门性培训课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与帮助,鼓励学生科学地利用智慧学习环境进行学习。最后,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培训目标,积极地参与专门性培训,并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与技术。
(三)构建适切的智慧学习环境,开发丰富的智慧学习资源
智慧学习环境既可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与学习路径,又可提供智能化学习设备与互动工具,因而学生的深度学习离不开智慧学习环境的营造[11]。首先,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构建适切的智慧学习环境。为了使大学生在智慧环境下有效运用智能工具解决问题及实现有效交互,要确保智慧学习环境具有较高的适切性,能够满足不同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包括学习条件、学习风格、思维习惯等。其次,在智慧学习环境下,为大学生开发丰富的智慧学习资源,以拓展其学习路径。智慧学习环境的好坏除了取决于工具的智能性,还取决于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能够吸引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还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概言之,构建适切的学习环境,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是优化大学生智慧学习的有效路径。
(四)促进师生交互,优化人机智能交互
目前,大学生缺乏有效的智能交互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究。首先,促进师生交互。师生交互是一种社会性交互,也是师生之间最基本的交互形式。提高师生交互的频率与质量,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共建共享,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主动交互的意愿,实现大学生对学习的深层次建构。为了更好地促进师生交互,可以采用教师积极引导、优化交互工具、创设良好的交互环境、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等途径。其次,优化人机智能交互。人机交互是智慧学习环境下极其重要的交互方式,会影响智能交互的效果。智能产品交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其中包括效率提升和情感满足等[12]。因此,智能交互界面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以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和满意度[13]。基于此,在智慧学习环境下,需要变革人机协作交互的方式,形成人机协同的智能交互,这样人机交互才能得到优化,交互工具才能精准地支持大学生开展协同学习。
总之,智慧学习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而当代大学生的智慧学习能力问题值得教育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厘清了影响大学生智慧学习能力的因素,也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帮助大学生优化智慧学习,提升智慧学习质量,进而促进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3)[2023-05-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Beijing Consensu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ducation[EB/OL].(2019-05-16)[2023-07-07].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68303.
[3]张霞霞.我国智慧学习的建设现状和发展方向[J].教学与管理,2018(30):1-3.
[4]韩吉珍.智慧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8(8):84-88.
[5]钟卓,钟绍春,唐烨.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智慧学习模型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1(12):71-78.
[6]王一岩,郑宁,郑永和.智慧学习力:概念内涵与结构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2(7):19-26.
[7]姚则会,赵磊.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3(1):31-38.
[8]浅谈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EB/OL].(2021-11-18)[2023-07-07].https://www.sohu.com/a/501926472_99941059.
[9]郭川瑜,张雄.“三教”理念下民族地区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研究[J].贵州民族教育,2020(7):164-168.
[10]徐礼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156.
[11]徐振国,赵春雨,王悦,等.智慧学习环境下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J].电化教育研究,2023(1):58-65.
[12]罗仕鉴,粪何波,林伟.智能产品交互设计研究现状与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23,59(11):1-15.
[13]王宏安,田丰,范向民.人工智能:智能人机交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240.html